發布於 2022-10-20 02:59

  認知心理學是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在西方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二十世紀70年代後期美國心理學家創立“認知神經科學”,並開始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主要是認知過程,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21世紀將成為“腦的世紀”,探討認知與腦的關係(心-腦關係)已成為科學的熱點,各種腦成像技術的發展為研究腦認知提供有力手段。
  腦惡性膠質瘤行擴大切除,可以延長患者的存活期,在神經腫瘤學家已經達成共識,然而術後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時,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評價腦膠質瘤治療成功的關鍵因素。目前我們神經外科醫生,對大腦的認識還很有限,大多侷限於解剖認識範圍內。20世紀初德國神經解剖學家Korbinian Brodmann應用組織染色描述了52個不同腦區特點,即為經典的Brodmann分區(見下圖),隨後,很多解剖學家投入此項工作,並予精確細化,支持不同腦區代表不同功能的定位觀點,在現代神經科學上稱為局部定位主義。Brodmann腦52分區法,還是目前我們臨床工作中主要參照的腦功能分區法,指導我們臨床工作。
  Brodmann腦52分區法示意圖
  在臨床工作中,Brodmann腦52分區法解剖位置直觀,比如我們很好找到運動區、感覺區,語言區等,但是,對於人類的思維、記憶等“高級皮層功能”目前還很難進行定位。神經科學家Hughlings指出,當某個部位的損傷可能產生特定症狀時,並不是意味著這個損傷部位只具有那一種功能,一種損傷可能也會影響腦的其它結構,因為受損的部位可能有與其它腦區相連的神經元。Hughlings這一觀點在現代神經科學上稱為整體論。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Stephen對局部定位主義與整體論者之間的爭論做了全面的總結:“早期定位主義這的錯誤在於試圖將行為和知覺定位在大腦皮層的單一部分。任何特定的行為和知覺都是有多個腦區支持的,定位在大腦的多個部分。因此,解決這場爭論的關鍵是認識到諸如知覺、記憶、推理、運動等複雜功能都是由在腦的某一區域執行的許多潛在過程實現的。實際上,腦的各種功能都可以通過許多不同的途徑實現,每種途徑涉及不同過程的組合。因此,任何一個複雜的功能都不是由某個單一腦區實現的。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整體論者是正確的。支持整體論者指出各種腦功能不是定位在單一腦區上的。但是,實現這些功能的簡單過程卻是定位在特定腦區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定位主義者是正確的”。
  1990年,美國國會通過議案,並由美國總統簽署“腦的十年”,腦科學研究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從21世紀開始,美國又發起“行為的十年”,其宗旨:多學科共同努力,促進行為和社會科學的研究。腦與認知科學已經列入我國中長期發展規劃中。認知神經科學是在傳統的心理學、生物學、信息科學、計算科學、生物醫學工程,以及物理學、數學、哲學等學科交叉的層面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旨在闡明自我意識、思維想象和語言等人類高級活動的神經機制。
  我們認為神經外科醫生應該更深入地認識大腦半球功能,需要神經外科醫生在目前腦認知科學研究基礎上,正確處理腦腫瘤切除與保護腦認知功能的關係,在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同時,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腦膠質瘤的預後生存質量評價很困難,特別是針對某一個個體很難說明患者的術後生存質量的高與低。醫生與患者及患者家屬對預後生存質量的關心點可能不一樣。但是,神經外科醫生不能僅僅追求肢體是否癱瘓、能否說話等這些簡單的人類基本活動。

  人畢竟是具有高級精神活動的動物,所以,我們認為醫患雙方公認的影響評價預後標準的因素應該為: 

  (1) 治療前後患者的體格狀態比較;

  (2)情感的變化與性生活;

  (3)家庭、社會倫理及行為;

  (4)職業變化與學習、計劃能力。對兒童患者還有該進行精神與心理評價,觀察治療對智力與心理、日常行為的影響。
  為了更好地開展腦腫瘤外科工作,需要我們神經外科醫生加深對認知神經科學的認識,同時需要我們積極主動地與心理學、生物學、信息科學、計算科學、生物醫學工程、哲學等學科的科學家展開合作,開展腦認知科學的研究,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膠質瘤與認知功能相關文章
腦膠質瘤手術技術1、術中電生理監測-保護腦功能位於腦功能區及附近或深部的腫瘤,在手術切除過程中極易造成功能區神經細胞及其神經纖維的損傷,進而引起患者相應的神經功能缺失症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生存週期及生活質量。本中心率先在國內開展術中喚醒麻醉下功能影像指導功能區監測手術,有效保護患者運動、語言、空間認知及數字認知等多項功能,手術病例全國例數最多。同時結合術中皮層腦電描記有效監測癲癇病灶,可對相應癲癇
發布於 2022-10-20 03:09
0評論
現代神經外科對神經影像技術的要求很明確,診斷膠質瘤要考慮腫瘤的大小、範圍、腫瘤與周圍重要結構(包括重要動脈、皮層靜脈、皮層功能區)的毗鄰關係等。神經影像對於制定膠質瘤手術計劃起最重要的作用。神經影像診斷主要包括CT與MRI,這兩種診斷方法可以相對精確地提供腫瘤在顱內的解剖位置。MRI優於CT,並且MRI可以顯示病灶的侵襲範圍。當我們懷疑膠質瘤時應按照以下順序進行考慮:①是否是膠質瘤,其部位、大小
發布於 2022-10-20 03:14
0評論
神經膠質瘤是腦和脊髓腫瘤中的一大類,它起源於膠質細胞,這種主要的腦細胞可發展成癌,惡性膠質瘤的症狀、預後和治療決定於病人的年齡、腫瘤類型和腫瘤在腦中的位置,這類腫瘤傾向於生長或侵入到正常腦組織中去,使得治療複雜化,手術切除困難甚至無法切除。隨著年齡的增長,腦瘤的風險加大,在75-84歲左右風險達到最大,通常低分化的膠質瘤好發於兒童,而腦瘤在男性中發病率略高。唯一導致惡性膠質瘤的危險因素是先前腦部
發布於 2022-10-19 19:29
0評論
目前對於膠質瘤的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手段。具體的治療,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功能狀態、對治療的預期結果以及腫瘤所處的腦區部位、惡性程度級別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判斷,從而制定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2] 手術 手術往往是膠質瘤治療的第一步。手術不僅可以提供最終的病理診斷,而且可以迅速去除大部分的腫瘤細胞,緩解患者症狀,併為下一步的其他治療提供便利。對於一些低級別膠質瘤,如毛細胞星形細
發布於 2023-12-22 22:58
0評論
腦膠質瘤是腦內最常見的腫瘤,發病率佔顱內腫瘤的44.69%,多見於成人,好發部位以額、顳、頂葉居多,也可見於腦幹、視神經、小腦及脊髓等,對治療的敏感性極差。據最新統計報告,即使通過最積極的綜合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及化療),低級別星形細胞瘤、間變性星形細胞瘤和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的兩年生存率也僅分別為66%、45%和9%。而其它治療方法包括基因治療目前大多處於實驗室階段。在這些腫瘤中,大部分低級別星
發布於 2022-10-20 03:04
0評論
一、前言“中國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膠質瘤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於2009年10月公佈以來,深受歡迎。為滿足廣大臨床醫務工作者和患者之需,2011年9月編寫組經協商,將“共識”更改為“指南”,並增加以下內容:毛細胞型星形膠質瘤、胚胎髮育不良性神經上皮瘤、節細胞瘤、節細胞膠質瘤、WHOII級膠質瘤(如瀰漫性星形膠質瘤、少突膠質瘤和室管膜瘤等)、WHOIII及IV級中的腦膠質瘤病、髓母細胞瘤和幕上神經外胚葉
發布於 2022-10-10 04:48
0評論
1、頭痛:大約有30%的腦膠質瘤患者表現為頭痛,其中約有70%的人頭痛會逐漸加重。這種頭痛大多沒有特異性,只是呈現間斷性,多位於病變的同側,多表現為鈍痛而不是跳痛,有時不容易與緊張性頭痛相鑑別。大腦膠質瘤通常表現為前額的疼痛,而小腦膠質瘤則多表現為枕部和頸部的疼痛。如果腫瘤過大產生高顱壓時,頭痛明顯加重,有時在睡眠時會被疼醒,並在頭部劇烈活動時明顯加重,有時還會伴有噁心和嘔吐。如果顱內高壓持續的
發布於 2022-10-20 00:09
0評論
腦膠質瘤是由於大腦膠質細胞癌變所產生的、常見的原發性顱腦腫瘤,其年發病率約為3-8人/10萬人口。佔顱腦腫瘤的40-50%,是最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膠質瘤是由於先天的遺傳高危因素和環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導致的。一些已知的遺傳疾病,例如神經纖維瘤病(I型)以及結核性硬化疾病等,為腦膠質瘤的遺傳易感因素。一些環境的因素可能與膠質瘤的發生有關。如電磁輻射、巨噬細胞病毒感染等但是目前並無確切證據證明這
發布於 2023-02-03 22:07
0評論
膠質瘤這個名詞最初只是專業人員使用的,但近些年來卻變得名聲大噪,甚至是惡名遠揚,這不僅在於普通人掌握的醫學科普知識越來越豐富,同時也表明這種腫瘤的發病率正在急劇上升。在王忠誠院士的指導下,自己多年來一直在從事膠質瘤的臨床和研究工作,雖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對一些關鍵性問題依然沒有徹底搞清楚。例如,為甚麼膠質瘤手術後會復發?為甚麼輔助放療和化療依然不能阻止腫瘤的復發?為甚麼治療後復發的時間有長有
發布於 2022-10-19 23:44
0評論
源自神經上皮的腫瘤統稱為腦膠質瘤,佔顱腦腫瘤的40-50%,是最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年發病率約為3-8人/10萬人口。分類1、按腫瘤細胞的形態學劃分腦膠質瘤根據其腫瘤細胞形態學與正常腦膠質細胞的相似程度(並不一定是其真正的細胞起源),進行如下主要分類:(1)星型細胞瘤―星形細胞(2)少枝細胞瘤―少枝細胞(3)室管膜瘤―室管膜細胞(4)混合膠質瘤,例如少枝--星形細胞瘤,包含了混雜類型的膠質細胞2
發布於 2022-12-27 13:0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