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補鈣
不隨廣告走。增加自己的保健知識,正確認識補鈣。鈣品生產企業常以明星為前驅,吸引消費者。對此應根據自身需要做出選擇,而不要被各類響亮的補鈣商品名稱所惑,切記此類商業用語純屬炒作,在營養學領域多數並不存在。
不要聽信某些鈣品的誇大宣傳。如一些廣告稱的“沉積好、吸收快”,使人誤認為人體對鈣的吸收是簡單的過程,實際上鈣進入人體首先要進入血液,再形成含鈣細胞,之後再通過複雜的變化過程穿透骨頭最外面的硬層,固定到裡面的骨質中。另有廣告宣稱自己的產品“顆粒比一般產品小若干倍”,實際上顆料大小隻是物理變化,並不能從本質上改善人體對鈣的吸收率;人體對補鈣產品中鈣的吸收率僅在30%左右,事實上並不存在所謂的“95%”的吸收率。
量通過改善飲食結構,達到從天然食品中獲取足量鈣的目的。在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鈣較多的有牛奶、奶酪、雞蛋、豆製品、海帶、紫菜、蝦皮、芝麻、山楂、海魚、蔬菜等,特別是牛奶,每100克鮮牛奶含鈣120毫克,如果每人每天喝奶250克,便能提供鈣300毫克;每天喝牛奶500克,便能供給600毫克的鈣;再加上膳食中其它食物供給的300毫克左右的鈣,便能完全滿足人體對鈣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食用這些含鈣豐富的食品時,應避免過多食用含磷酸鹽、草酸、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以免影響鈣的吸收。
檢測鈣的含量,應去正規醫院。商店藥店裡擺放的“單光子骨密度測試儀”,只能測手臂的尺骨和橈骨,而鈣的流失主要危害是腰椎和胯骨的缺鈣,因此這種測試不準確。而且這類儀器是放射源,其輻射會對身體產生影響。
鈣產品並非越貴越好,應根據自身需要選用。市場上流通的鈣產品,其品質沒有太大區別。而且不同鈣品適宜人群也不同,碳酸鈣含淨鈣量高,吸收率高,是傳統補鈣製劑,但它並不適合胃酸缺乏者;磷酸鈣含磷高,但不適合慢性腎功能不全者。
補鈣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看吸收。每次服用元素鈣超過200毫克時,就會降低吸收率。
老年人缺鈣是引起骨質疏鬆症的重要原因,應從改善飲食結構和服用鈣品兩方面加強鈣的攝入量。
在攝入含鈣食品時,老年人應考慮自身的身體狀況,飲食合理適中,促進身體吸收;在服用補鈣產品時需注意,老年人腸道對鈣的吸收能力較弱,單純服用鈣製劑無法從發病機制上有效防治骨質疏鬆症,必須服用一定劑量的維生素,才能防止鈣質流失,提高腸道吸收鈣的能力,促進骨代謝和骨形成。但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單純補鈣並不能全面防治骨質疏鬆症,內分泌失調、維生素D活力下降、運動量減少、鹽攝入量過高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老年人患骨質疏鬆症。
兒童補鈣應以食補為主,在服用鈣品時應特別小心。兒童腸胃功能較弱,不要選擇鹼性強的鈣品,如碳酸鈣、活性鈣等;不應在服用鈣品時同時飲用汽水、碳酸飲料等,以免降低吸收率。另外,兒童過量服用鈣品,會抑制對鋅元素的吸收,因此對缺鋅兒童進行補鈣時應以食補為主。
服用添加維生素D的鈣品時,謹防積蘊中毒。許多消費者認為,補鈣只能選擇與維生素D合一產品,這是一種誤解,由於人體個體差異普遍存在,並不是所有的人同時既缺鈣又缺維生素D,部分人長期服用維生素D反而會抑制體內自身維生素D的形成,或是引發維生素D大量攝入而積蘊中毒現象,中毒症狀為高鈣血癥引起的肝腎功能損傷和軟組織鈣化,表現為食慾減退、反應遲鈍、心律不齊、呼吸困難、噁心嘔吐、煩渴多尿、便秘等。
10一些疾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補鈣。研究發現,心臟病患者補鈣不當,會因鈣沉積而引發人身意外,因此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合理攝取鈣或服用鈣製劑來達到降血壓的目的,不能盲目補鈣,避免發生意外。此外,正在服用甲狀腺激素、四環素、皮質類固醇等激素類藥物的患者,補鈣時要先向醫生諮詢清楚,因為補鈣劑與這類藥物可能會相互作用,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