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7-05 18:28

  寶籃寶寶早期干預中心於2012年9月收治一例因高膽紅素血癥引起的不隨意運動型腦癱患者,男孩,7個月,早產兒,生後第9天總膽紅素值 582.5umol/L(34mg/L),(正常為12mg以下),頭顱MRI顯示左室側腦室后角旁白質異常信號影。查體表現: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殘存,側彎反射強陽性。頭控不佳,不會翻身,不能獨坐,仰臥位手碰不到腳,手不能主動抓物,四肢肌張力不穩定。

  康復訓練以神經發育學療法(Bobath法)為基礎,注意促進運動模式的協調性,抑制原始的反射模式對患兒正常運動發育的影響,促進主動模式的整合,防止異常模式的形成,促進自律運動與隨意運動,抑制異常姿勢反應。同時根據患兒情況,給予中醫按摩、水療、作業療法、口腔功能及語言智力等的治療。在改善運動功能的同時,兼顧所有障礙的康復治療,重視口腔運動及吞嚥功能、語言、智力的康復。定期給予評估,制定近遠期的康復計劃。訓練中,重視患兒家長參與,在日常生活中改善患兒的各項功能。

  經過積極康復,患兒進步明顯。9個月頭控穩定,會翻身,坐位可自由玩,可腹爬;1歲時能四點爬;1歲7月時能獨走十幾步。通過進一步誘導髖關節外展外旋、立位平衡訓練、全身特別是雙足脫敏,以及平衡腰腹肌力量和下肢單側負重練習等,患兒在2歲時穩步獨走。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引起的腦癱康復有效嗎相關文章
症狀輕重與血清未結合膽紅素濃度,日齡等因素有關。一般分四期: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圖冊警告期日齡較小,血清膽紅素在256.5μmol(15mg/dl)左右症狀較輕,主要表現為嗜睡、拒食、肌張力減退、擁抱反射減弱或消失等抑制症狀,也有表現為呼吸暫停、心動過緩、約半到一天進入痙攣期。 痙攣期表現為痙攣、發熱、肌張力增高尖叫、慈祥、眼球震顫、呼吸困難、驚厥或角弓反張等興奮症狀,早產兒的痙攣等症狀可以不明顯
發布於 2023-07-05 18:08
0評論
目的是阻止血清未結合膽紅素上升到危險程度。方法見黃疸概述。為安全光療,有膽紅素腦病警告期症狀或手足常黃者,必須緊急措施,不能過夜。及早處理窒息、缺氧、酸中毒,避免寒冷、飢餓、低血糖,禁用或慎用奪位性藥物和不作快速靜脈注射高滲性藥物;及時治療黃疸和光療、換血,近年來因本病導致的後遺症和死亡已顯著減少。以下幾點是藥物治療: 1.一般治療:如存在引起膽紅素腦病的高危因素,應給予對症治療。 2.酶誘導劑
發布於 2023-07-05 18:14
0評論
膽紅素腦病是遊離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導致神經細胞中毒變性,出現神經系統異常的臨床和亞臨床表現,也稱之為膽紅素中毒性腦病。 幾十年來,核黃疸一直是膽紅素神經毒性表現的代名詞。嚴格地說,核黃疸是解剖學名詞,從病理解剖的角度,把肉眼看見腦組織染成黃色作為核黃疸的標準,從而反映膽紅素侵犯腦組織(主要是神經核)。 近來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膽紅素所致的神經毒性的表現有輕有重,嚴重者可表現為核
發布於 2023-07-05 18:01
0評論
腦癱兒童有效康復訓練方法,得了腦癱的患兒一般都會有各種功能性障礙,而通過腦癱康復訓練的方法,就可以讓腦癱得到一定的治療,對於患兒的生活能力也多一份助力,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腦癱兒童有效康復訓練方法有哪些。 腦癱兒童因為軀體功能障礙,活動範圍受限,也可能由於過度被照顧,日常朋友交往較少,參加社會活動情緒十分消極,對於社會的理解不夠,缺少社會性。這樣的腦癱兒多以自我為中心生活,常不適應工作和社會
發布於 2024-12-22 09:51
0評論
1、頸椎病的運動療法包括頸部運動:頸部前後左右及環繞運動;阻抗運動:頸部在適當的阻力下作運動;肩臂的擴胸、伸展、後襬及迴旋運動。按摩主要包括:以手指橫向壓按對側頸後肌群;用雙拇指點壓枕後風池穴及頸項痛點。 2、可以每天起床後可自己按摩面部,用雙手分別來回搓臉的正面,側面和耳後各幾次,再用五指梳頭幾次,無需太多,感覺舒服就可以了。 3、頸椎恢復療法:雙手叉腰,放慢呼吸,緩緩低頭使下巴儘量接觸到第一
發布於 2023-02-12 06:58
0評論
腦癱的治療最好是早發現、早治療,同時,腦癱康復是個長期的過程,僅靠治療師每天1-2小時的訓練不可能解決全部問題,家長也要學會並參與部分常用的家庭康復訓練方法。 腦癱患兒的家庭康復訓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頭的控制 可利用俯臥位訓練抬頭的能力,方法:讓孩子趴著,拿一個玩具停在與他的眼睛一般高處,為了讓孩子抬頭看它,把它一點一點抬高。每天至少俯臥30分鐘,以飯後10分鐘左右最適宜。 2、翻身及
發布於 2024-11-24 06:08
0評論
1.患兒仰臥位,採用牽拉手法被動屈曲患兒雙腿,做髖關節屈伸動作:採用搖髖法、分髖法對內收肌群進行牽伸,降低張力,保持片刻(這一點很重要),反覆操作。 2.採用直腿加壓坐位訓練,固定雙下肢外展位約60°(如果內收肌張力高還可以擴大到75度,但切忌度數不可過大,正常人股角也就150--160度,小月齡兒童更小),以牽拉痙攣的肌肉,降低肌張力,此為靜態訓練。 3.重錘式髖關節訓練椅,將患兒雙下肢做外展
發布於 2024-12-10 13:37
0評論
1、翻身訓練:讓患兒體會側臥位的感覺,這也是誘導孩子翻身的一個模式,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翻身的能力。 2、智力訓練:康復訓練的最終目的是讓腦癱孩子與正常孩子生活在一起,避免心理障礙。 3、坐起訓練:通過單手提拉和支撐進行坐起的訓練。 4、爬行訓練:爬行運動是直立運動的基礎,腦癱患兒進行爬行訓練,不僅能改善上下肢的運動功能,而且可使患兒的上下肢動作變得協調,運動和姿勢顯得更對稱。爬行訓練的基本條件是患
發布於 2024-12-20 06:33
0評論
腦癱的治療最好是早發現、早治療,同時,腦癱康復是個長期的過程,僅靠治療師每天1-2小時的訓練不可能解決全部問題,家長也要學會並參與部分常用的家庭康復訓練方法。 腦癱患兒的家庭康復訓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頭的控制 可利用俯臥位訓練抬頭的能力,方法:讓孩子趴著,拿一個玩具停在與他的眼睛一般高處,為了讓孩子抬頭看它,把它一點一點抬高。每天至少俯臥30分鐘,以飯後10分鐘左右最適宜。 2、翻身及
發布於 2025-01-22 15:56
0評論
1.缺氧 (1)圍生期窒息:包括產前、產時和產後窒息,宮內缺氧、胎盤功能異常、臍帶脫垂、受壓及繞頸;異常分娩如急產、滯產、胎位異常;胎兒發育異常如早產、過期產及宮內發育遲緩。 (2)呼吸暫停:反覆呼吸暫停可導致缺氧缺血性腦損傷。 (3)嚴重肺部感染:新生兒有嚴重呼吸系統疾病,如嚴重肺部感染也可致此病。 2.缺血 (1)嚴重循環系統疾病:心搏驟停和心動過緩,嚴重先天性心臟病,重度心力衰竭等。 (2
發布於 2023-01-09 15:2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