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22 07:09

  病理特徵:肝腺瘤按腫瘤細胞學可分為肝細胞腺瘤、膽管細胞腺瘤和膽管肝細胞腺瘤(即混合腺瘤)。腫瘤呈圓形或橢圓形,質地較軟,黃褐色,絕大多數有完整包膜,少數無包膜者易惡變,惡變率有報道在6.9%左右。腫瘤直徑在1~20cm,有症狀者其直徑多在8cm以上,2/3的肝腺瘤為單發,其餘的1/3為多發。少數可帶蒂。膽管腺瘤多位於肝包膜下,很少有包膜,多呈灰白色小結節,可發生惡變。混合腺瘤一般多見於兒童。
  臨床表現:約半數的病人無自覺症狀,約有42.1%的患者多表現為右上腹痛5,本文所總結的四例病人一例無症狀,三例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痛。約有17.2~30%的病人以急性腹腔內出血來就診。腹腔內出血是由於腫瘤的自發出血並破入腹腔所致。有文獻報道急性的出血發作與月經關係密切。有症狀者常可捫及肝臟腫塊,本組病例中一位患者就因上腹包塊就診。
  輔助檢查:肝功能和AFP檢查通常正常。多數肝細胞腺瘤CT表現為邊界清楚的圓形低密度塊,本文三例屬此類,少數呈等密度。注射造影劑後無明顯增強。若於出血後掃描則低密度瘤內出現相當於新鮮出血的高密度區。陳舊出血表現為低密度區。Angres7報告一例肝細胞腺瘤CT表現有瘤周透明環。注射造影劑後透明環無改變。病檢證明透明環為瘤包膜的肝細胞內有過量的脂肪泡。這種透明環的診斷意義尚有待更多病例證實。放射性同位素Ga-67掃描表現為冷結節,Tc-99m PMT表現為早期的攝入、排洩延遲以及放射性稀疏區,為明確診斷提供幫助。本組病例中就有一位患者表現為放射性稀疏區。肝血管造影與惡性肝腫瘤不能區別。B超檢查無特徵性表現。細針穿刺活檢有助於診斷,但有導致出血的危險。本組1例患者經細針穿刺活檢明確診斷。我們認為細針穿刺活檢不失為一明確診斷的好方法,但應嚴格選擇病例。
  診斷與鑑別診斷:首先要引起注意的是男性也可以患肝腺瘤。本組病例中就有兩例男性患者。其次就是與肝癌的鑑別診斷。通過複習文獻並結合我們的病例,我們認為有以下幾點要注意:
  (1)病史,肝癌患者多有肝炎、肝硬化等病史,一般狀況較差;肝腺瘤患者多為女性,常有長期口服避孕藥病史,一般狀況較好。
  (2)化驗室檢查:肝癌患者多伴有肝功能異常及AFP增高;而肝腺瘤病人的肝功能及AFP多是正常。本組4例患者術前肝功能及AFP均為正常;
  (3)CT:多數肝癌境界模糊,肝腺瘤多有完整包膜,邊界較清晰。本組1例患者CT檢查示低密度影,強化後均勻增強,且邊界清晰;
  (4)放射性同位素Ga-67掃描在肝癌多為放射性濃聚,而在肝腺瘤多表現為放射性稀疏區或缺損8。本組1例患者同位素掃描提示良性病變。根據我們的經驗,術前詳細的綜合檢查可使約半數左右的患者獲得良性疾病的診斷。
  治療:因肝細胞腺瘤有出血及惡變的危險,且常與肝癌不易相區別。故有學者主張一旦發現,均應行手術治療。又因有學者發現在停用口服避孕藥後有些肝細胞腺瘤患者腫瘤可發生退化,故多數學者認為大於5釐米的肝細胞腺瘤應積極手術治療;小於5釐米的腫瘤,若無症狀或症狀較輕者,在停用口服避孕藥的情況下,定期行CT或B超的檢查;若有繼續增大,則行手術治療。
  對於因肝細胞腺瘤破裂所致腹腔內出血,Croes11有8例治療經驗。 其中4例經保守治療分別於2~4個月後行肝葉或腫瘤切除術。另外4例行急診腹腔鏡探查術,其中3例行紗布壓迫止血獲得成功,並於3個月後行肝部分切除術;另1例行急診部分肝切除術。
  多數病人手術後恢復順利沒有併發症,我院3例病人行肝部分切除術後均順利痊癒出院。一例行保守治療後失訪。口服避孕藥在所有病例中均應禁止,放療或化療通常無效。對於診斷模糊,無法與肝癌相區別者以及有症狀的較大肝佔位患者,我們認為無論其大小如何,只要無手術禁忌,均應及早探查,以防延誤診治。

肝腺瘤的診斷和治療相關文章
PRL腺瘤的診斷既要垂體腺瘤影像學的依據又要實驗室分析,表明存在持續的高泌乳素血癥。正常男性和女性PRL水平分別低於25ug/l和20ug/l(常用的測定法,1ug/l相當於21.2mIU/l,WHO標準84/500)。然而,其他的測試法得到的PRL值相應地高或低,正常值範圍也應該根據使用特定的測試法進行調整。干擾多巴胺作用通常使得PRL中度升高,很少超過150ug/l。總體來說,血清PRL水平
發布於 2022-10-20 10:14
0評論
垂體腺瘤的診斷包括三個方面:臨床症狀+內分泌檢查+磁共振影像檢查1、內分泌檢查:垂體泌乳素腺瘤的泌乳素(PRL)增高,超過正常值的10倍;垂體生長激素腺瘤的生長激素(GH)增高,超過正常值;垂體促腎上腺激素腺瘤的血液皮質醇(F)增高,促腎上腺激素(ACTH)增高。2、磁共振檢查(MRI):(1)垂體微腺瘤MRI表現:T1加權像示多數微腺瘤為低信號,少數為等或高信號,並可見垂體柄偏移、鞍底下陷等間
發布於 2022-10-10 10:13
0評論
泌乳素腺瘤是一種不同程度地表達和分泌泌乳素(PRL)的垂體腺瘤,絕大多數是良性的,是臨床上的常見現象同時治療上也是一個挑戰。根據腫瘤大小,PRL腺瘤常分為微腺瘤(直徑小於10mm)和大腺瘤(直徑大於10mm)。90%以上的PRL腺瘤為小的鞍內腫瘤,罕見增大。偶爾,這種腫瘤具有侵略性或局部侵襲,引起重要結構的受壓。惡性PRL腺瘤非常罕見,治療難以奏效,並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外播撒轉移。PRL腺瘤的發生
發布於 2022-10-20 10:19
0評論
在臨床上,垂體腺瘤約佔顱內腫瘤的10~15%,而在隨機屍檢中垂體腺瘤的發生率則高達3~24%。目前垂體腺瘤的分子發病機制仍然不明,一般認為垂體腺瘤是由於單個變異的細胞不受控制地增生而形成的,是單克隆起源的,單個細胞轉化為腫瘤細胞後,多種促進因素促使該單克隆細胞擴增。近年來有關垂體腺瘤的診斷和治療進展如下:不同類型垂體腺瘤的診斷和治療原則及藥物治療策略1、垂體泌乳素腺瘤在國外的文獻中,應用多巴胺激
發布於 2022-10-10 12:53
0評論
生物學特點:腫瘤生長緩慢,體積小,包膜完整。手術切除後極少復發。組織發生:內層細胞為柱狀,外層為基底樣細胞,結構上與排洩管相類似,推測其組織來源可能為排洩管上皮。 管狀腺瘤又稱“腺瘤性息肉”,是大腸腺瘤中最常見的一種。管狀腺瘤絨毛成分佔20%以下。腺瘤呈球形、橢球形或不規則形,表面光滑或呈分葉狀,色粉紅,質實,常有長度粗細不等的蒂附著於腸黏膜上。但腫瘤僅數毫米大小時,也可呈廣基狀而無蒂可見。管狀
發布於 2024-01-29 23:56
0評論
有部分女性朋友疑問,如果患上了絨毛狀腺瘤要做甚麼檢查呢?針對絨毛狀腺瘤的檢查,接下來,我們請專家來具體的講解一下,該病臨床診斷中大多數乳頭狀腺瘤經直腸指檢,直腸鏡或結腸鏡檢發現。 由於腺瘤很軟,而直腸指診時腺瘤很軟,需仔細檢查,否則容易被忽略,發現乳頭狀腺瘤要進行仔細捫診全腺瘤,質地均勻而很軟的,屬良性結構的可能性較大,捫及乳頭狀腺瘤有小結節及質硬者須高度警惕癌變的可能。 捫診檢查絨毛狀腺瘤有
發布於 2023-12-22 23:45
0評論
垂體腺瘤需與其他鞍區、鞍上和鞍旁疾病鑑別。成人鞍區病變多為垂體腺瘤,兒童鞍區病變多為顱咽管瘤和生殖細胞瘤,而垂體腺瘤少見。具體包括以下疾病:1、腫瘤或假性腫瘤。(1)垂體癌或垂體癌肉瘤:生長速度快,與垂體腺瘤的鑑別需依靠病理診斷,其病理性細胞核分裂相多見。(2)神經垂體腫瘤。①轉移瘤:是垂體後部或整個垂體最常見的腫瘤,可能與血供豐富有關,乳腺及肺是最常見的原發灶。②垂體細胞瘤:最常見的起源於神經
發布於 2022-10-10 13:18
0評論
膽囊腺肌增生症在臨床上並不常見,但近幾年來其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有很多個案報道,但對其流行病學特點尚無統一認識。本文複習中國近30年的2876例膽囊腺肌增生症文獻資料,探討膽囊腺肌增生症的流行病學特徵和診治經驗。膽囊腺肌增生症這一名稱於1960年提出,目前已被普遍採用。其他名稱還有膽囊腺肌瘤病、腺樣增生性膽囊炎、囊性膽囊炎、膽囊憩室病、膽囊囊腺瘤及膽囊錯構瘤等10餘種,這是由於當時人們對膽囊腺肌
發布於 2023-01-14 15:01
0評論
絨毛狀腺瘤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排出粘液及解大便未盡的感覺,常易誤診為粘液性結腸炎及菌痢,較大的絨毛狀瘤可排出多量粘液。可與糞便一起排出或單獨排出大量粘液的腹瀉物,每天排出量高達3000mL以上。 絨毛狀腺瘤常導致患者嚴重脫水,解質紊亂,循環衰竭酸中毒等症狀而危及生命。由於腫瘤細胞的異常功能,而致大量液體及粘液排出。 絨毛狀腺瘤是增生的上皮向粘膜突起,形成絨毛狀和乳頭狀,乳頭中央可見由纖維組織及
發布於 2023-12-22 23:38
0評論
1.功能學分類 分為功能性垂體瘤和無功能性垂體瘤,據瘤細胞分泌的激素將功能性垂體瘤再進一步分為PRL瘤,GH瘤,ACTH瘤,TSH瘤,LH/FSH瘤及混合瘤和未分類腺瘤等。此分類法在臨床中最為常用。 2.腫瘤大小分類 按腫瘤直徑大小分類,≤1cm者稱為微腺瘤;1~4cm為大腺瘤;>4cm為巨大腺瘤。 3.生物學行為分類 分為侵襲性垂體腺瘤與非侵襲性垂體腺瘤。侵襲性垂體其定義為“生長突破其包
發布於 2024-07-05 23:1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