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有5只桔子,5是對一堆桔子的數量特徵的抽象,和這些桔子的大小、顏色、酸甜無關,也和它們的排列方式無關:無論是橫著排、豎著排,或是排成圈,它們都是5個。
而幼兒對數的認識就不像對大小、顏色的認識那樣可以通過直接的感知獲得,而要通過一個抽象的過程。5個桔子中的每一個桔子,都不具有“5”的性質,相反,“5”這一數量屬性也不存在於任何一個桔子中,而存在於它們的相互關係中——它們構成了一個數量為“5”的整體。
兒童對於這一知識的獲得,也不是通過直接的感知,而是通過一系列動作的協調,具體說就是“點”的動作和“數”的動作之間的協調。首先,他必須使手點的動作和口頭數數的動作相對應。其次是序的協調,他口中數的數應該是有序的,而點物的動作也應該是連續而有序的,既不能遺漏,也不能重複。最後,他還要將所有的動作合在一起,才能得到物體的總數。
由此看來,幼兒會數數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在這背後,是幼兒的對應、序列、包含等邏輯觀念和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理解了這些邏輯觀念,幼兒才能正確地計數。再經過無數次具體的計數經驗,幼兒對數的理解逐漸脫離具體的事物,最終達到抽象的理解,並不是完全靠記憶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