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8-29 05:52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 雨水牆紙 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雨水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春天。“雨水”過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到0℃以上,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已達3℃左右,江南平均氣溫在5℃上下,華南氣溫在10℃以上,而華北地區平均氣溫仍在0℃以下。雨水前後,油菜、冬麥普遍返青生長,對水分的要求較高。“春雨貴如油”,這時適宜的降水對作物的生長特別重要。而華北、西北以及黃淮地區這時降水量一般較少,常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後及時春灌,可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淮河以南地區,則以加強中耕鋤地為主,同時搞好田間清溝瀝水,以防春雨過多,導致溼害爛根。俗話說:“麥澆芽,菜澆花”,對起苔的油菜要及時追施苔花肥,以爭莢多粒重。華南雙季早稻育秧已經開始,應注意抓住“冷尾暖頭”,搶晴播種,力爭一播全苗。

雨水節氣介紹相關文章
春捂要恰到好處 很多朋友因為要預防“倒春寒”就首先想到春捂,但是春捂也要捂的“捂”要恰到好處,否則反而不利健康。具體的春捂原則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點在於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預防寒氣損傷“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幾率;腹部保暖是有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 健脾祛溼食芡實 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貴如油的春雨通常會慢慢增多,但若雨水過多也會導致溼氣過盛,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溼困脾胃,
發布於 2023-08-29 06:05
0評論
潤燥:胡蘿蔔南瓜粥 功效:能補水潤燥,讓皮膚柔潤、有彈性。做法:大米300克,糯米300洗淨浸泡2個小時;鍋燒熱水,倒入米熬粥40分鐘;放入去皮切塊的南瓜和切碎的胡蘿蔔,熬煮30分鐘至軟爛即可。 補血:薏苡仁黨參粥 功效:每天早餐食用,不僅能祛溼健脾,還能補氣補血。做法:薏苡仁30克洗淨,放涼水中浸泡2小時;黨參15克切成薄片,粳米200克淘洗乾淨。三者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鍋開後撇去浮沫
發布於 2023-08-29 06:19
0評論
氣象醫學家解釋,暖冬氣候使得大地水分蒸發快,氣候變得異常乾燥,人體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眼發澀、皮膚乾燥和發癢等症狀,加之乾燥的氣候會大大削弱人體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從而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忽冷忽熱的氣候還易使兒童遭受“倒春寒”之苦,感染百日咳、麻疹、猩紅熱等疾病。 養生專家提醒,雨水期間要注意“倒春寒”現象。雨水之後空氣中水分增加,導致氣溫不僅偏低,而且寒中有
發布於 2023-08-29 06:12
0評論
雨水節氣“調養脾胃”最重要。因為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夭的重要因素。明代醫家張景嶽提出:“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在五行與五臟的關係中,五行中的土對應於五髒中的脾)《圖書編·髒氣髒德》指出:“養脾者,養氣也,養氣者,養生之要也”。可見,脾胃健旺是人們健康長壽的基礎。 春天
發布於 2024-03-13 16:19
0評論
過完“立春”以後,緊接著就是“雨水”。“雨水”的來臨預示著寒冷的冬天過去,溫暖的春天來臨,雨水也漸漸增多起來。“雨水”多在每年2月19日或20日來到,3月4日或5日結束。在這個季節裡,大地回暖,萬物復甦,草木萌動,春雨霏霏。人們脫下了厚重的冬裝,換上了俏麗多姿的春裝。由於“天人相應”,人們不僅是外表,臟腑氣血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以適應新的氣候。這時候,我們如果給予一定的“照顧”,氣血津液就會變
發布於 2022-11-29 16:21
0評論
雨水不僅表徵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 雨水節氣期間,太陽直射點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了,這時的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氣溫回升較快,來自海洋的暖溼空氣開始活躍,並漸漸向北挺進。與此同時,冷空氣在減弱的趨勢中並不甘示弱,與暖空氣頻繁地進行著較量。這時的大氣環流處於調整階段,中國各地的氣候特點,總的趨勢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溫暖過渡。 黃河中下
發布於 2023-08-29 05:59
0評論
我國古代將立冬後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對“立冬”的理解,我們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 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
發布於 2023-12-26 14:53
0評論
“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立冬兩個字是甚麼意思呢?立,在古漢語裡是建立、開始的意思;冬,是終的意思,指萬物收藏。立冬,就表示立冬是表示冬天來臨了,穀物經過秋天收曬後,儲藏入庫,動物也躲藏起來準備冬眠了。立冬時節,氣候特點主要有三點:1、氣溫下降、變化明顯:太陽已到達南半球,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由於此時地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剩餘,
發布於 2023-01-31 18:57
0評論
小暑節氣的天氣特點 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到了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小暑時節,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並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 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7月中旬,華南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於30℃、日最高氣溫高於35℃。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於華南初春時節景象
發布於 2023-03-30 11:54
0評論
風沙 春分時節,在我國的西北大部、華北北部和東北地區還處在冬去春來的過渡階段,晴日多風,乍暖還寒。根據氣象編導部晁淑懿老師近6年來對沙塵天氣的統計,4月最多,3月次之,春分15天,正處在3月底到4月初,在這些地區,大風捲起的揚沙、高空飄來的浮塵,特別是沙塵暴對大氣造成的汙染,每每都受到眾人的關注,成為一時的熱點話題。低溫陰雨 在春分時期,當有冷空氣連續入侵我國南方,會出現溫度持續偏低的春寒天氣,
發布於 2023-04-03 10:5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