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3-13 16:19

  雨水節氣“調養脾胃” 最重要。因為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夭的重要因素。明代醫家張景嶽提出:“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在五行與五臟的關係中,五行中的土對應於五髒中的脾)《圖書編·髒氣髒德》指出:“養脾者,養氣也,養氣者,養生之要也”。可見,脾胃健旺是人們健康長壽的基礎。

  春天之肝木何以與脾土相關?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中,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人體五臟的生理功能。肝屬木,木性可曲可直,條順暢達,有生髮的特性,故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有疏洩的功能。脾(胃)屬土,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運送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為氣血生化之源。其五臟在生理上相互聯繫,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在五行相生相剋關係傳變中,木旺乘土,即肝木過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說由於肝木疏洩太過,則脾胃因之而氣虛,若肝氣鬱結太甚,則脾胃因之而氣滯,兩者皆肝木克脾土也。《難經》稱為“逆傳”即肝病傳脾。所以,春季養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陽氣生髮的特點,扶助陽氣,又要避免傷及脾胃。

雨水節氣養生方法 調養脾胃最重要相關文章
春捂要恰到好處 很多朋友因為要預防“倒春寒”就首先想到春捂,但是春捂也要捂的“捂”要恰到好處,否則反而不利健康。具體的春捂原則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點在於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預防寒氣損傷“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幾率;腹部保暖是有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 健脾祛溼食芡實 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貴如油的春雨通常會慢慢增多,但若雨水過多也會導致溼氣過盛,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溼困脾胃,
發布於 2023-08-29 06:05
0評論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雨水牆紙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雨水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春天。“雨水”過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到0℃以上,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已達3℃左右,江南平均氣溫在5℃上下,華南氣
發布於 2023-08-29 05:52
0評論
雨水不僅表徵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 雨水節氣期間,太陽直射點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了,這時的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氣溫回升較快,來自海洋的暖溼空氣開始活躍,並漸漸向北挺進。與此同時,冷空氣在減弱的趨勢中並不甘示弱,與暖空氣頻繁地進行著較量。這時的大氣環流處於調整階段,中國各地的氣候特點,總的趨勢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溫暖過渡。 黃河中下
發布於 2023-08-29 05:59
0評論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八個節氣。“鬥指甲為小滿,萬物長於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名也”。這是說從小滿開始,北方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漸見飽滿,但尚未成熟,約相當乳熟後期,所以叫小滿。它是一個表示物候變化的節氣。南方地區的農諺賦予小滿以新的寓意:“小滿不滿,乾斷思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裡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乾裂,甚
發布於 2023-04-03 17:34
0評論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八個節氣。“鬥指甲為小滿,萬物長於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名也”。這是說從小滿開始,北方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漸見飽滿,但尚未成熟,約相當乳熟後期,所以叫小滿。它是一個表示物候變化的節氣。南方地區的農諺賦予小滿以新的寓意:“小滿不滿,乾斷思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裡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乾裂,甚至芒
發布於 2023-04-08 21:56
0評論
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這說明古代勞動人民就很重視大寒節氣裡對調養身體的重視。大寒和小寒一樣,都是表示天氣的寒冷節氣,而大寒因為臨近春天,所以一般天氣不會像小寒那樣寒冷,但是仍然處於寒冷時期,因此要注意保暖,而冬季養生重養腎,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氣,生命之源,只有腎氣充盈,才能精力充沛,身強體健,否則會引發一些疾病的侵襲,因此冬季對於腎的保養十分重要。 二十
發布於 2023-11-27 05:49
0評論
氣象醫學家解釋,暖冬氣候使得大地水分蒸發快,氣候變得異常乾燥,人體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眼發澀、皮膚乾燥和發癢等症狀,加之乾燥的氣候會大大削弱人體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從而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忽冷忽熱的氣候還易使兒童遭受“倒春寒”之苦,感染百日咳、麻疹、猩紅熱等疾病。 養生專家提醒,雨水期間要注意“倒春寒”現象。雨水之後空氣中水分增加,導致氣溫不僅偏低,而且寒中有
發布於 2023-08-29 06:12
0評論
過完“立春”以後,緊接著就是“雨水”。“雨水”的來臨預示著寒冷的冬天過去,溫暖的春天來臨,雨水也漸漸增多起來。“雨水”多在每年2月19日或20日來到,3月4日或5日結束。在這個季節裡,大地回暖,萬物復甦,草木萌動,春雨霏霏。人們脫下了厚重的冬裝,換上了俏麗多姿的春裝。由於“天人相應”,人們不僅是外表,臟腑氣血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以適應新的氣候。這時候,我們如果給予一定的“照顧”,氣血津液就會變
發布於 2022-11-29 16:21
0評論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明確提出春季養生的一個理念:“廣步於庭”。意思是說,春天的時候,在院子裡多走走。為甚麼?用中醫的思維分析,有甚麼樣的道理嗎?用草木做例子,冬天的時候,樹木會把營養成分都回收聚攏到根部,到了春天才重新向上、向外轉運,發芽、長葉、開花。人的氣血也是這樣,冬天的時候由於人們活動相對較少,大自然氣溫低,導致氣血深藏體內,到了春天,需要再通過一種舒緩的形式將氣血調動出來,佈散周身
發布於 2023-01-06 16:36
0評論
雨水多惹人樂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變化。諺語有“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之說,是提醒人們不可對立秋盲目樂觀,有時候立秋過後,還有“秋老虎”。諺語說“秋前秋後一場雨,白露前後一場風”,因此立秋後降溫往往是由於下雨。這是人們長期觀察天氣得出的結論。 人們喜歡秋雨,因此有“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之說。立秋後每降一次雨,氣溫就下降一些,即“一場秋雨一場寒”。但立秋後無雨的情況也是有的,民間
發布於 2023-08-04 05:1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