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8-29 06:12

  氣象醫學家解釋,暖冬氣候使得大地水分蒸發快,氣候變得異常乾燥,人體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眼發澀、皮膚乾燥和發癢等症狀,加之乾燥的氣候會大大削弱人體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從而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忽冷忽熱的氣候還易使兒童遭受“倒春寒”之苦,感染百日咳、麻疹、猩紅熱等疾病。

  養生專家提醒,雨水期間要注意“倒春寒”現象。雨水之後空氣中水分增加,導致氣溫不僅偏低,而且寒中有溼。這種溼寒的氣候對人體內臟和關節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市民應該注意身體保健,避免在這個時候招病。

  需要提醒的是,市民不要過早減去外衣,應多捂一段時間,以緩慢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適應新的氣候條件。由於春氣湧動,身體偏熱的人容易出汗,這時候脫衣服容易著涼,不減衣服悶熱難受。養生專家建議,體熱的市民出門在外可多帶一件輕便的衣服,避免著涼。“因為春季體熱外洩,溼寒交換於內,容易傷骨關節致病。尤其是一些年輕人,自恃身體好,卻不知道這些疾病會一直潛伏體內,年老時聚積爆發。”

  對於年老體弱者,春季不宜用冷水。按中國五行學說,水對應腎,腎主骨。儘管養生道上有種說法,稱常年用冷水洗臉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但在雨水時節,年老體弱者若用冷水洗臉、洗手,溼寒很容易侵入關節,加之沒有充足的陽氣驅寒於外,溼寒滯留在手上,就容易痠痛,重則變形,溼寒滯留在頭上就容易出現疼痛等症狀。

  另外,在春季時期,溼冷猶存,洗頭後應該及時用風筒吹乾。否則,水溼留於髮際再變涼,很容易使溼寒聚於頭,由表及裡深入顱內,導致頭痛。尤其是洗完頭就趕著出去,毛髮未乾又被冷風吹過,很容易出現“偏頭風”的症狀。

雨水節氣“倒春寒”怎麼辦相關文章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雨水牆紙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雨水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春天。“雨水”過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到0℃以上,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已達3℃左右,江南平均氣溫在5℃上下,華南氣
發布於 2023-08-29 05:52
0評論
春捂要恰到好處 很多朋友因為要預防“倒春寒”就首先想到春捂,但是春捂也要捂的“捂”要恰到好處,否則反而不利健康。具體的春捂原則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點在於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預防寒氣損傷“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幾率;腹部保暖是有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 健脾祛溼食芡實 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貴如油的春雨通常會慢慢增多,但若雨水過多也會導致溼氣過盛,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溼困脾胃,
發布於 2023-08-29 06:05
0評論
嚴寒的冬季使得空氣變得乾燥,而乾燥的氣候會大大削弱人體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早春天氣冷暖不定,很容易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 此外,在“倒春寒”的天氣中,人體受到低溫刺激後,會出現交感神經興奮,全身毛細血管收縮,使心、腦負荷加重引起血壓升高,腦部缺血缺氧,加速血栓的形成。同時,由於立春季節氣候乾燥,人體消耗水分多,容易導致血液黏稠,血流減慢,因此,容易發生腦血管疾病。中風發生時往
發布於 2023-04-12 23:21
0評論
已經到了“春打六九頭”的時候了,此時天氣正在逐漸回溫,但是依然寒意森森,這時有心腦血管基礎病的人要注意了,切不可兀自認為天氣轉暖就忽視了自己心腦血管的保健,這裡小編教大家三招安全迎春。捂出溫暖——腰膝暖,心腦暖“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由冬入春,人體的體溫調節機制需要適應,再加上心腦血管病人的血管彈性差,血管內皮已有受損,血管壁粥樣硬化致使管腔狹窄,極易發生斑塊脫落引發急性心腦血管事件,因此要
發布於 2023-03-07 11:56
0評論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汙染物品的接觸也可傳播。流感傳染性很強,症狀比普通感冒嚴重。專家提醒,預防流感,重在堅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論居家還是節後出行均要注意:勤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堅持開窗通風,儘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汙濁的場所去。減少與禽類的接觸,尤其是與病、死禽的接觸,不吃生的或半熟的禽肉、蛋類等食品
發布於 2023-07-12 14:53
0評論
如我們前一篇帖子說到的,前列腺炎就像是男人的“感冒”。最近幾天北京的天氣變化很大,氣溫下降比較明顯,市區連續兩天出現了降雪。不少門診患者都說自己的前列腺症狀反覆或加重了,一問他們最近都有受涼、感冒的情況。所以我們一再不厭其煩地提醒大家,天氣變化時一定要注意自身保暖,不要受涼,儘量避免前列腺炎的加重。再過不久北京就要停止供暖了,這對“慢友”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不過大家不用擔心,口服一些對證的湯藥或
發布於 2022-11-28 05:21
0評論
立春後氣溫回升,但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且雨雪天氣還是比較多發的,所以各種冬春季的疾病還是處於高發狀態。 1、氣候乍暖還寒,寒溫變化反覆無常,大風常至,風氣通於肝,外風引動內風,促使肝氣亢盛,所以血壓經常呈現大波動。 2、有血管硬化的人,此時血管脆性增加,管壁彈性減弱,不易適應氣候的寒溫反覆,加之大風乾擾,所以易患心腦血管疾病。 3、立春時節,是哮喘病的高發時期。究其原因,除了初春氣候變化
發布於 2023-07-12 14:33
0評論
潤燥:胡蘿蔔南瓜粥 功效:能補水潤燥,讓皮膚柔潤、有彈性。做法:大米300克,糯米300洗淨浸泡2個小時;鍋燒熱水,倒入米熬粥40分鐘;放入去皮切塊的南瓜和切碎的胡蘿蔔,熬煮30分鐘至軟爛即可。 補血:薏苡仁黨參粥 功效:每天早餐食用,不僅能祛溼健脾,還能補氣補血。做法:薏苡仁30克洗淨,放涼水中浸泡2小時;黨參15克切成薄片,粳米200克淘洗乾淨。三者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鍋開後撇去浮沫
發布於 2023-08-29 06:19
0評論
要想殺菌並防寒,在飲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蔥、芹菜等味兒衝食物的次數,對預防傷寒感冒、春季多發的呼吸道感染、心臟病發作和中風大有益處。中醫認為,洋蔥、姜、蒜、芹菜這些帶味兒食物,既可疏風散寒,又能殺菌防病。其中,大蒜含有揮發性辣素,可消除積存在血管中的脂質。洋蔥含有前列腺素,有舒張血管及降低血壓的功能。其中含有的二烯丙基二硫物及少量硫氨基酸,有促使血凝塊溶解的作用。芹菜含有揮發油、甘露醇等,具有降
發布於 2023-07-12 14:39
0評論
雨水節氣“調養脾胃”最重要。因為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夭的重要因素。明代醫家張景嶽提出:“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在五行與五臟的關係中,五行中的土對應於五髒中的脾)《圖書編·髒氣髒德》指出:“養脾者,養氣也,養氣者,養生之要也”。可見,脾胃健旺是人們健康長壽的基礎。 春天
發布於 2024-03-13 16:1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