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太陽運行到黃經285度,時值公曆1月6日左右(1月5日~7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凍氣積久而寒”,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在北方,進入“小寒”,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我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飛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錐。”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並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第三候“雉鴝”的“雛”為嗚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三九隆冬看小寒,此時節為陰氣盛極、陽氣開始萌動之時。
體:小寒以後,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階段。所以養生方式還是延續著冬季養生的總方針“藏”、“養情志,益心肺,調氣血,補腎臟’、注意保暖,“養腎防寒”仍是要務。“寒性凝滯,寒性收引”,由於氣候寒冷,使人容易發生各種由“寒”引起的疾病。若人們不能應時增添衣被,受寒就可使人抵抗力下降,肺、心、腎等臟器的功能紊亂,引起感冒、支氣管炎、關節痛、咳嗽、風溼性關節炎、高血壓等病或加重已有病情,甚至引發肺炎、心絞痛、心梗、腦中風等疾病。此節氣尤其要注意保護腎臟。這是因為:寒氣當令,人體陽氣收藏,氣血趨向於裡,皮膚緻密,水溼不能從體表外洩,而經腎、膀胱的氣化,少部分變為津液而散佈周身,大部分下注膀胱成為尿液,無形中就加重了腎臟的負擔。故而到三九隆冬,腎炎、腎盂腎炎、遺尿、尿失禁、水腫等病就容易復發或加重,避寒養腎就尤為重要。
補:說到進補,自古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基本原則仍是《黃帝內經》中的名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人們在經過了春天生髮、夏天生長、秋天收穫,到了冬季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冬日萬物斂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五臟調和。合理進補既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養生目的。在冬令進補時應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但也不要過於辛熱,要注意調護陰精。常用補藥有人參、黃芪、阿膠、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當歸等;食補要根據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結合食物之性來選擇一些溫熱的如羊肉、狗肉、豬肉、雞肉等,其它食物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芝麻、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而少食螺、蚌、蟹、鱉等寒性的海鮮、河鮮。而體質虛寒之人如胃寒、易腹瀉的人要少食或者不食梨、柿子、甘蔗和西瓜等寒性水果。勿飲啤酒以免導致寒溼。調味要減鹹增苦:少鹽以免傷腎;苦味食物可以補心,心屬火,可以剋制過亢的腎水,起到養腎的作用。我國多半地區小寒時節有食紅棗粥和八寶粥等習俗,也可食用羊肉粥、核桃粥、山藥粥及南瓜粥等,食用方便又適合大部分人群。
療:小寒、大寒時節,因處隆冬,是“補心助肺、調理腎臟”的最佳時節,合理進補,可以幫您提高身體素質,抵抗寒邪的入侵。此時合理進補可補益氣血,又可增強抗寒能力,還能使來年少得病,可謂一舉數得,事半功倍。補氣主要針對氣虛體質:如動後冒虛汗、精神疲乏,婦人子宮脫垂等體,宜用紅參、紅棗、白朮、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補血主要針對血虛體質: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婦人月經量少且色淡等,應用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和首烏等。補陰針對陰虛體質:如夜間盜汗午後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婦人白帶增多等體徵,宜用冬蟲夏草、沙參、天冬、鱉甲、龜板、白木耳等。補陽針對陽虛體質:如手足冰涼、怕冷、腰痠、性機能低下等體徵,可選用鹿茸、杜仲、肉蓯蓉、巴戟等。可以請資深的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辯證論治開膏方調補。
招:民諺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充分說明了冬季鍛鍊的重要性。在這種乾冷的日子裡,宜進行適宜的戶外運動,比如慢跑、跳繩、踢毽子、打太極拳等。但要與冬日“藏精”相適合,不易太早起床鍛鍊、也不宜過度鍛鍊!鍛鍊要“必待陽光”,凌晨四五點鐘甚至三點就起床鍛鍊,不但起不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反而大傷陽氣,對身體有很大傷害。應該早上七點以後或者下午兩三點鍛鍊為宜。冬天應該“無洩皮膚,使氣亟奪”,也就是說鍛鍊時微微出汗即可,不能揮汗如雨地過度鍛鍊,否則會耗氣傷陽使氣亟奪,與自殺無異。而嚴冬時節“搓手”是個不錯的選擇。搓手的做法很容易,那就是雙手抱拳,雙手從虎口接合,雙手捏緊,再移動雙手轉動,使雙手在轉動過程中手的各部分互相摩擦。搓手的時間可長可短,只要兩隻手閒下來的時候就可以這樣做。搓手的時間稍長,兩隻手都會感到暖烘烘的。“手之三陽,從手走頭”,手上有很多穴位。經常搓手主要有以下好處:可預防凍瘡的發生;能使手指更加靈活自如,同時對大腦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經常這樣搓手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預防感冒。
道:慎起居:小寒應“早臥晚起,必待陽光”。起居應早睡晚起(22點左右睡覺,7點左右起床),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睡眠。“睡覺”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藏”的狀態,冬三月強調養藏,睡眠的時間當然要適當延長,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調情志:小寒的情志應是“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若伏若匿”,指的是藏。所以,這個時候情志應靜謐,不要那麼開放,外露。“若有私意”,即有甚麼話,有甚麼打算不要告訴別人,藏在心裡就是了。“若已有得”,好像已經得到了,不用再到外面去尋求。總之,心志、情緒應該伏匿,不應該張揚,這樣才有利於養藏。倘若能減少私心、慾望,從實際情況出發,節制對私慾和名利的奢望,恬淡虛無,則可減輕不必要的思想負擔,使人變得心地坦然,心情舒暢,從而促進身心健康。除了要學會調攝情緒,寵辱不驚外,亦可採取疏洩法,就是把積聚、抑鬱在心中的不良情緒,通過適當的方式宣達,發洩出去,以儘快恢復心理平衡。
藥:阿膠,又名驢皮膠,含有明膠原、骨膠原、蛋白質及鈣、鉀、鈉、鎂、鋅等17種元素,所含蛋白質水解後能產生多種必需氨基酸。現代醫藥專家還發現,阿膠可治療血虛引起的各種病症,並通過補血起到滋潤皮膚的作用,還能調經保胎,增強體質,改善睡眠,健腦益智,延緩衰老,有助防治包括癌症在內的多種疾病。正宗阿膠黃透如琥珀色,顏色均勻,無氣孔及油孔,氣味清香,質硬而脆,一拍即碎。阿膠不宜直接煎,須單獨加水蒸化。新熬製的阿膠不宜食用,以免“上火”。阿膠比較滋膩,多服容易引起腹瀉,服用阿膠時最好配以調理脾胃的藥,這樣能促進阿膠的消化吸收,效果倍增。另外,脾胃虛弱、消化功能不好的人,阿膠雖是大補之品,卻並非人人適用。身體溼熱、患感冒者和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人群;瘀血未排清,例如月經期和女性產後惡露未淨的人,均不適合服用阿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