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醫學干預
醫學干預是指醫師提出醫學診斷,即聽力損失的原因、程度及部位,並採用治療手段來恢復聽力的方法。
外耳道耵聹:在新生兒和嬰幼兒時期,耵聹過多且難以自然排出,可阻塞外耳道。在這種情況下,採用耳聲發射檢查往往可造成耳聲發射能量消失,而且也可影響聲導抗檢查,必須要清除外耳道耵聹。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嬰幼兒期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往往是由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免疫變態反應引起。其可以造成鼓室積液及聽力下降。根據臨床症狀及耳科顯微鏡檢查以及聽力學檢查,包括耳聲發射、聲導抗檢查等可以明確。可採用病因治療,應用類固醇激素類及抗過敏藥物,在鼻腔內可滴麻黃素,藥物治療無效可採用經鼓膜穿刺抽液,切開引流以及經鼓膜安裝通氣管。以改善及恢復患兒的聽力。
先天性外耳及中耳發育畸形:根據畸形分類不同,採用不同的外科手術治療,一方面外耳整形和耳廓再造,另一方面改善聽力。雙側耳廓及外耳道畸形,應儘早選配助聽器,促進言語—語言發育。
2.聽力補償或重建
聽力補償或重建主要包括助聽器選配和人工耳蝸植入。
助聽器選配:永久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患兒選配助聽器,聽力障礙的程度一般在中度至重度,甚至有專家主張輕度聽力障礙也需選配助聽器,進行聽力矯正,單側聽力損失者也可以選配助聽器。雙側聽力損失應選配雙側助聽器。雙耳選配優點是,有利於分辨聲源,提高聲源定向能力,整合效應好,聽聲音的響度增加等。
人工耳蝸植入:人工耳蝸植入裝置是一種模擬人耳蝸功能的轉換器。它將聲音信號通過言語處理器轉變成電信號,傳入內耳的電極,直接興奮聽神經,從而產生聽覺。人工耳蝸裝置主要分2大部分:植入部分(包括接收裝置和多道電極)和外接部分(包括耳機、發射器、言語處理器等)。對雙側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聽力障礙患兒,使用助聽器3—6個月無明顯效果,在lO個月左右進行人工耳蝸術前評估,建議儘早實施人工耳蝸植人手術。
3.聽功能訓練和言語—語言康復訓練
患兒經助聽器選配和人工電子耳蝸植入聽力矯正之後,需進行聽功能訓練和言語—語言康復訓練。需要有醫生、聽力學家、言語—語言治療師、特殊教育者和心理學家參加。與患兒建立長期關係來支持兒童的聽力和語言的發育相當重要,使聾兒患者能聽到聲音,並能理解講話。
聽功能訓練內容包括如下:聽覺察覺;聽覺注意;聽覺定位;聽覺識別;聽覺記憶;聽覺選擇;聽覺反饋。
言語—語言康復訓練:言語訓練程序為音素、音節、單詞、以及短句訓練。對於語言康復應遵循以下幾點:
1.有條件最好在康復中心進行系統訓練;
2.激發聾兒的語言興趣;
3.循序漸進,從音素到短句,重複攻關;
4.抓住言語行為環節,安排對話內容。言語—語言康復訓練評估為言語識別率和語言表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