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是常用家種大宗藥材,需求量巨大,產地集中,生長週期長,需求剛性,較容易存放,不僅是眾多藥商長期追逐的對象,也是一些資金雄厚的大戶樂於參與的品種。白芍不是特效藥材,是很多方劑不可缺少的配伍。飲片用量也最為普遍,有一個龐大的飲片加工大軍,飲片年需要量也在4000噸左右。
白芍7月份便可以採挖,產季甚至可以延長到初冬。生長週期為4-6年,也可繼續延長。4年生可產幹品500公斤,而六年生可達1噸左右。白芍在當地生產技術成熟,頭兩年可以套種其它農作物,對氣候、土壤適應性強,歷史上沒有出現過因自然災害的嚴重影響。一般認為白芍的年需要量在1萬噸之上。
由於13年產新不多,2013年5月份華佗鎮小奈集首批黑根鮮貨已經開始產出,提前上演了“下地”搶貨。藥商13年的合同計劃量大概2800噸,但產地貨源出現嚴重不足。沒有合理的開採和開發導致了這一現象。
影響白芍生產規模的主要因素是市場行情,白芍歷史上曾出現過多次高價和低價,有明顯的週期性,高價期也曾把生產蔓延到很多地區,但常常因行情而迅速消亡,唯獨亳州保持絕對的優勢和規模。亳州是全國最大的藥材市場,很多白芍農也同時是藥商,他們傳統種植習慣強,對行情變化的意識強,抗風險、抗低價能力強, 信息來源快而廣,經營戶眾多……所以,亳州白芍貨量“水深難測”。大批量投資運作,要研究好“亳州人”!97年浙江人炒白芍全軍覆沒,2009、2010年大戶、散戶入手亳州白芍的人員、資金眾多,造成行情暴升,但最終做贏亳州,還需要用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