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按時預防接種由於寶寶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對各種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等引起的疾病不能抵抗,需要藉助外來的免疫製劑來提高對某些疾病的抵抗能力。目前,常規使用的五種疫苗能預防七種疾病:卡介苗防結核病,脊髓灰質炎糖丸預防脊髓灰質炎,百白破三聯混合疫苗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麻疹疫苗預防麻疹, 乙肝疫苗預防乙型肝炎。非常規使用的疫苗還有風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甲肝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肺炎疫苗等,可以預防相應的疾病。家長可根據自己寶寶的具體情況酌情使用。寶寶預防接種後,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反應,如接種局部出現紅、腫、痛、熱,或有發熱、頭痛、噁心、嘔吐等。這時,爸爸媽媽應讓寶寶多喝水、多休息,一般幾天後便會恢復。如果有過敏或暈厥、休克反應,應該立即送醫院就診。
2. 多做戶外活動和運動寶寶多參加適當的運動,如小兒皮膚撫觸訓練、小兒主被動操等,可以減少生病的次數和嚴重程度,增加體內抗體的產生。寶寶增加戶外活動的次數,進行室外陽光浴,多呼吸戶外的新鮮空氣,也可以增強體質。大自然中的陽光、空氣能給寶寶帶來活力。在大自然中,寶寶充分接觸陽光,皮膚受到紫外線的照射,能使身體產生維生素D3,以預防佝僂病的發生。常常呼吸新鮮空氣,能增進寶寶的食慾,使寶寶面色更紅潤,精神更飽滿,體質更強壯。同時,讓寶寶經常感受大自然中的溫度變化,可以使其自身的體溫調節能力得到鍛鍊,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3. 堅持母乳餵養,注意食品衛生年輕的父母都知道,營養是免疫力的基本保障。在非洲及其他貧窮落後的地區,孩子往往缺乏足夠的營養供給,尤其是熱量、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從而導致營養不良和感染性疾病的發生。加強營養,並不意味著市場上甚麼品牌的營養保健品熱銷,就給孩子補充甚麼。爸爸媽媽需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採取平衡膳食的原則--每日攝入的蛋白質所提供的熱量應占總熱量的15%, 脂肪提供35%的熱量,而糖類提供50%的熱量。寶寶每日的膳食攝入要考慮他們對六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糖類、水、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合理攝入。這些營養素攝入過多或過少都會導致疾病發生。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給寶寶實施母乳餵養。母乳是為新生寶寶準備的最佳食物,它有許多優點,尤其在提高寶寶免疫力方面,具有其他食物或保健品不具備的優勢。首先,母乳營養豐富,適合嬰兒營養需求,母乳中含有乳清蛋白、 遊離氨基酸(牛磺酸)、不飽和必需脂肪酸,其中的乳糖、維生素、鋅、鐵,鈣、磷比例適宜,易為嬰兒消化吸收。其次,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如 sIgA、免疫活性細胞、溶菌酶、乳鐵蛋白、雙歧因子、維生素B12、鋅等,可以增強寶寶的抗病能力。第三,母乳餵養可以增進母子感情,使寶寶在安全愉悅的環境中成長,也有利於減少疾病的發生。儘量避免帶寶寶到不潔飲食店或攤點進食的機會,因為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對營養素的需求又比較高,進食不當極易導致消化不良或者腹瀉。即使是在家中,媽媽在為寶寶準備食物時,也要注意食物及餐具的清潔衛生。
4避免接觸易感人群寶寶在6個月前後需要到戶外接受陽光浴,同時也需要呼吸新鮮空氣,但爸爸媽媽必須注意的是,儘量不要帶寶寶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如大型百貨商場、影劇院、超市、醫院等地,因為那些地方人多,難免會有人攜帶病原菌,寶寶的免疫力較低,容易被感染。建議父母可以帶寶寶到空氣清新、人少車少的花園或公園散步。此外,寶寶的睡眠環境也很重要。儘量不要與大人共睡一床,有條件的可以從小讓孩子獨睡一床甚至單獨睡另一間房,這樣可以避免大人呼出的廢氣或者帶有病原菌的氣體被孩子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