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患者是焦慮、抑鬱等精神疾患的高危人群,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證實焦慮、抑鬱障礙顯著地影響著心血管病的病程、臨床表現和血管性事件的再發,導致患者的社會功能減退,整體生活質量下降。同時,不僅提高醫療資源的消耗,也增加了個人的經濟和社會保險業的負擔。Todaro等報道焦慮抑鬱情緒與美國老年男性冠心病的發病率呈線性正相關。筆者曾經隨機調查了因胸痛而行冠狀動脈造影術的患者99人,其中53.5%造影結果為正常或接近正常,44.6%有焦慮症狀,17.8%有抑鬱症狀。冠造證實的冠心病患者合併焦慮症狀的有37%,抑鬱症狀的有13%。由於這些病人常表現出病態的敏感,對醫囑的依從性差,危險因素的控制欠佳,加之焦慮抑鬱出現時心臟自主神經功能失衡,並影響血小板及凝血功能,使得冠心病發生率、心血管事件和猝死增加。
1、驚恐發作與心臟病
驚恐障礙是非精神專科醫院急診室最常見的焦慮障礙。驚恐發作的病人通常不會首先求助於精神科醫生,大多認為自己得了心臟病,在驚恐發作時一次次到急診室或心內科就診,反覆進行有關心臟病的各種尖端檢查。即使告訴病人其冠狀動脈造影結果正常,仍有60%病人有胸痛症狀存在,17%因非典型胸痛再次住院,30%活動受限。美國著名的心臟病學家Hurst指出:“胸痛最常見的原因並不是心臟病,而是與焦慮有關”。
胸痛既是PD又是冠心病的常見症狀。
Fleet等報道以胸痛為主訴的病人中,大約25%的患者符合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三版修訂版(DSM-ⅢR)PD的診斷標準,其中44%的患者先前被確診為冠心病,但調查當次的胸痛80%為非典型性或非心源性胸痛,有75%的患者以NCCP診斷出院。PD在非冠心病胸痛病人中的發病率顯著高於冠心病患者,薈萃分析顯示,非冠心病的胸痛患者PA發生率為41%~42%,確診為冠心病的胸痛患者PA發生率為8%~22%。前者胸痛的病史更長,且不典型胸痛的比例高。非心絞痛性胸痛患者PD的相對危險度為2.03(95%CI,1.41~2.92),來自急診室的冠心病患者PD的相對危險度為1.25(95%CI,0.87~1.80)。
臨床上更緊急、更危險的病人是那些既有急性心肌缺血又有驚恐障礙的患者,鑑別胸痛來源到底是驚恐發作還是心絞痛或心肌梗死是一個重要而又很困難的事情。一方面,典型的心絞痛患者有4~65%合併PD,非典型心絞痛患者10%合併PD。另一方面,僅64%的心臟病患者有胸痛,冠心病患者也有很多胸痛不典型,僅74%的嚴重冠心病有心絞痛發生。通常冠心病的胸痛特點被描述為勞累後出現、壓迫感,部位在胸骨後或心前區;而焦慮或PD的胸痛是非勞累性、消化不良(與食物有關)或神經質、夜間發生、位於胸壁(廓)、右手或四肢。但勞累後發作模式及使用硝酸酯類藥物後緩解對冠心病的預測性並不好。
薈萃分析顯示以下五方面特症有助於單純PD的診斷:
(1)沒有冠狀動脈疾病;
(2)胸痛性質不典型;
(3)女性,尤其是既往有焦慮障礙病史的婦女;
(4)年齡較輕;
(5)焦慮自評分值較高。
PD患者情感上很敏感,更容易關注疼痛、堅信自己得了心臟病,恐懼疾病和死亡,對心臟疾病的恐懼是NCCP患者較好的預測因子,患者選擇性地關注心率和心電圖變化。雖然PD更常見於沒有冠心病的患者,但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合併有冠心病。Lambert等使用CO2激發試驗誘發患者驚恐發作,並對其心肌進行SPECT核素掃描,發現冠心病合併PD的患者在驚恐發作時更容易導致心肌發生可逆性的低灌注。
PD患者的胸痛可能與心肌缺血有關,其機制可能有以下三種:
1、心率變異性(HRV)降低:
與對照組相比,PD患者最大心率更高、站立時心率更快、PR間期較短。以上這些都可使HRV降低,導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和缺血。HRV是用來檢測自主神經對心率的控制的,HRV降低表明自主神經的控制能力降低。與單純PD或單純冠心病患者相比,冠心病合併PD的患者在常規日常生活條件下表現出交感神經調節性較低。HRV降低,易發生心律失常和猝死。
2、微血管心絞痛:
驚恐發作時患者過度換氣,交感神經的張力增高,血中兒茶酚胺的水平升高,外周阻力增加,心肌內小動脈痙攣,導致微血管心絞痛。約50%的女性非冠心病胸痛患者有和心血管危險因素無關的微血管功能障礙,40%有微血管心絞痛的病人有驚恐發作,PD與微血管心絞痛患者具有相似的心電圖。
3、冠狀動脈疾病:
長期的焦慮可能加速動脈硬化的發生,特別是男性。與對照組相比,持續焦慮的病人,頸總動脈中內膜厚度(IMT)顯著增厚。此外,焦慮與高凝狀態有關。在健康人,急性焦慮狀態可同時激活凝血和纖溶兩個系統,而在有動脈硬化和血管內皮功能受損的病人,急性焦慮引起的促凝血反應可能超過纖溶機制導致高凝狀態。慢性社會心理應激(工作緊張或社會經濟地位低)則使前凝血因子(纖維蛋白原或凝血因子Ⅶ)升高,纖溶能力降低。Framingham研究(20年隨訪)顯示有焦慮症狀的家庭主婦因心肌梗死和冠脈事件死亡的概率顯著增高。
2、抑鬱與心血管疾病
13個以健康人為研究對象,總樣本超過4000人,平均隨訪時間為10年的前瞻性研究顯示,抑鬱症是與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有關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其重要性與傳統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相當。11個前瞻性研究對近期診斷為心肌梗死的大約4000名患者進行了平均12個月的隨訪,發現在近期心肌梗死的患者中,重性抑鬱的發病率為16-20%,抑鬱症狀的發生率17-47%。抑鬱可以影響心血管病的預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有研究報道,合併抑鬱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後6個月和18個月的死亡率分別比沒有抑鬱症的心梗患者高3.1和3.6倍[18.19]。
其機制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抑鬱增加血小板活性或聚集性。研究顯示,患抑鬱症的心血管病患者比對照組及不合並抑鬱的單純心血管病人其血小板因子4(PF4)及β-血栓球蛋白(βCTG)顯著增加[17]。
(2)抑鬱使心臟的自主節律改變,減少心率的變異性。
(3)抑鬱患者對治療及有關改變生活方式的建議的依從性下降。
3、高血壓病與焦慮
前瞻性研究顯示:時間緊迫感、敵意與5年後高血壓發生率高度相關[20],但焦慮與高血壓的相關性研究結果不一致。臨床上,難以解釋的血壓忽高忽低,或者高血壓病患者服藥後本來控制良好的血壓,變得難以控制又找不到恰當的原因時,常常與情緒障礙有關。詢問病史,病人多合併有睡眠障礙,並常可以問出引起心理衝突的負性生活事件。
4、心血管病合併焦慮抑鬱的治療及安全性
由於焦慮抑鬱會對心血管病的發生和預後產生嚴重的影響,從而給患者的工作、生活以及社會經濟帶來沉重的負擔,目前對於心血管疾病合併焦慮抑鬱時應該積極治療已經有了基本的共識,但在綜合醫院仍有相當多的醫生對藥物的選擇不太清楚,使用比較混亂。苯二氮卓類藥物(如阿普唑倫、勞拉西泮、氯硝西泮等)能有效地緩解焦慮,降低驚恐發作頻率,改善睡眠,對合並冠心病患者還能減少心絞痛時硝酸甘油的用量。但是,因有引起認知功能損害、藥源性抑鬱和體位性低血壓的風險。
綜上所述,心血管病患者是焦慮抑鬱的高危人群,而一旦合併了焦慮抑鬱,心血管病人的預後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對焦慮抑鬱的及早正確地識別,選擇安全有效的藥物是治療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其重要性不亞於抗血小板和他汀類藥物,呼籲更多地關注心血管病人的焦慮抑鬱問題,並將其做為心血管病的康復和二級預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