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血管疾病的十大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遺傳史、高血壓、高脂血症、吸菸、糖尿病、缺乏運動、肥胖和壓力。除了前三個因素無法改變外,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識可以減少其他危險因素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
心血管疾病的自我護理包括對疾病的一般認識、心理健康護理和健康運動。
一般疾病意識應包括瞭解高血壓、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心血管風險。如果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持續偏高或血壓控制不佳,他或她可能會增加 "中風 "或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如果血壓長期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就會有系統性動脈硬化的風險。總膽固醇水平200mg/dl的三種狀態下,冠心病的相對風險分別為1.35、2.43和2.76,如果採取積極的降脂治療,可以明顯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改善血管的彈性,使高血壓易於控制。糖尿病患者逐漸增多,約70%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併發症,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血糖的持續升高使全身所有的蛋白質發生糖化,導致自由基的增加,破壞細胞的分子結構,使內皮功能異常,容易導致血管栓塞。
心血管疾病是一種慢性病,病程長,併發症多,對生活質量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為此必須做好準備。首先要養成有序的生活方式,誠懇的工作作風,和諧寬容的人際關係,避免焦慮、緊張、猜疑、恐懼、憤怒、悲觀等情緒。合理安排日常生活,避免大腦過度緊張,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時間,勞逸結合,有利於神經和血液循環功能,增強與疾病鬥爭的決心和信心。
目前認為,適量的體育活動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但運動要循序漸進。如果過於倉促,超過了自己的適應能力,可能會增加心臟的負擔。運動的大小以不出現主觀症狀(如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為原則。運動的類型應強調呼吸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和網球。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和歐洲開始了許多預防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社區試驗,針對社區居民採取適當的飲食結構、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們應借鑑他們的經驗,注意將社區醫療預防保健作為醫院工作的補充和延伸,進行有效的疾病監測和適當的預防治療、心理輔導和醫學科普宣傳,有利於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