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24 16:47

  糖尿病已經成為嚴重危害健康的慢性疾病。成人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為2型糖尿病,而心血管併發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其中患者最終死於冠心病。因而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全面治療、降低心血管病的發生發展,對於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將糖尿病合併冠心病的特點及如何進行篩查、防治等知識介紹給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合併冠心病有甚麼特點

  糖尿病人患冠心病的危險要顯著地高於非糖尿病患者,比後者增加2至4倍。為甚麼糖尿病患者更易患冠心病?簡單地講是長期高血糖、血脂異常、高血壓及胰島素抵抗導致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在微觀的細胞水平上,糖尿病改變了多種細胞的功能,包括血管的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及血小板細胞,這些均可導致冠狀動脈硬化、血管內斑塊形成。

  並且,糖尿病伴有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更加嚴重,表現在病變的範圍更廣範,常為多支血管受累,每支血管瀰漫性多處受累;冠狀動脈多為嚴重狹窄,並且患糖尿病的時間越長,狹窄程度更高。雖然糖尿病伴有冠心病患者的冠脈病變嚴重,但是糖尿病患者由於經常合併神經病變,疼痛的感覺減弱,所以常常沒有典型的冠心病心絞痛表現,而更多見無症狀的心肌缺血、沒有症兆的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對生命造成巨大的威脅。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該警惕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並進展的冠心病,做到早期預防、早期診斷、合理治療。

  糖尿病患者如何早期知道是否患有冠心病

  如果有陣發胸悶、胸痛等不適,應到醫院就診,作心電圖等檢查,必要時可根據患者的年齡和身體狀況進行平板運動試驗。運動增加了心臟負荷,心電圖可出現心肌的缺血性改變。放射性核素檢查可根據心肌顯像判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部位和範圍。近幾年在安貞醫院廣泛開展的冠狀動脈CT成像可以直觀地顯示冠狀動脈的形態改變,如走形、狹窄、堵塞、鈣化等信息,是較為理想的簡單、無創傷的檢查。

  但目前臨床上明確冠心病診斷並確定冠脈病變部位和嚴重程度的最可靠的方法仍是冠狀動脈造影。這是一種有創傷性的心血管造影方法,通過動脈穿刺向冠狀動脈開口插入導管,注射造影劑,從而顯示冠狀動脈的走行和病變。剛才已經提到,糖尿病患者多見無症狀的心肌缺血,因此患者應定期到醫院就診,作心電圖等檢查,以便及時發現病變。

  糖尿病患者如何來防治冠心病

  現在認為,糖尿病就相當於冠心病,即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肌梗死的危險與冠心病患者再次心肌梗死的危險性是相同的,糖尿病本身就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通常還具有多種的代謝異常,除了高血糖外,還伴有血脂異常、高血壓、高尿酸、血液呈高凝狀態等,這些都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並且這些危險因素具有疊加效應,因而患者最終後果是嚴重的心血管事件,而不僅僅是現存的各種獨立疾病本身的表現。在肥胖或超重的患者身上更容易聚集上述多種代謝紊亂,在臨床上稱之為“代謝綜合症”,其發生的共同基礎是胰島素抵抗。

  我們曾對糖尿病合併冠心病患者的特點進行分析,發現胰島素抵抗的程度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是密切相關的。並且,代謝綜合症患者心肌梗死的發生率也高於其他個體。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該進行綜合治療,全面地糾正這些代謝紊亂,以預防或延緩冠心病的發生與發展。

  患者首先應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菸、限酒,低脂飲食,適量運動,維持理想的體重。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使空腹和餐後血糖及任意時段的血糖都控制良好,血壓與血脂均達到目標值,服用抗血小板製劑等以改善高凝狀態。已經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更應該積極治療,降低心肌梗死、心衰等嚴重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如何篩查和預防冠心病相關文章
乳腺癌藥物預防他莫昔芬的抗雌激素特性1960s被人們知曉;1970s人們發現它能預防齧齒動物的激素反應性7、12-二甲苯恩(DMBA)誘導的腫瘤發生,臨床上能減緩乳腺癌局部發展及轉移,引起人們對他莫昔芬是否能夠預防激素相關性腫瘤的探討。研究結果得出確鑿證據,他莫昔芬確實降低了對側乳腺癌的發生率,因此他莫昔芬理所成為乳腺癌的預防用藥。他莫昔芬1998年,公佈了三項他莫昔芬(20mg/天)與安慰劑比
發布於 2023-03-20 04:06
0評論
HPV是甚麼?人乳頭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病毒,通過性接觸傳播。大多數性活躍的人(大約75%),在其一生中的某段時間,都可能會有HPV感染。因為HPV感染通常沒有任何症狀,致使這些人中的大多數,甚至都不知道她們已經有感染。大多數的HPV感染,會自行消失。然而,某些“高危”型HPV不會自行消失,它們能夠引起宮頸細胞的改變,有可能導致宮頸癌。當宮頸細
發布於 2022-10-12 01:38
0評論
產前篩查是指對妊娠期婦女進行的一系列醫療和護理建議和措施,進行這個篩查是為了通過對於孕婦和胎兒的監護及早預防和發現併發症,減少這些疾病造成的嚴重影響,篩查後還會提供正確的檢查手段和醫學建議是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圍產兒死亡率,是產前十分重要的篩查檢測,對母嬰健康有很大的意義。 產前篩查是預防新生兒出生缺陷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夠在懷孕期間對胎兒可能發生的先天缺陷作出風險率預測,再結合產前診斷,在最大程
發布於 2023-08-08 00:53
0評論
近期,很多患者到醫院主動要求進行“腦卒中篩查”。一方面反映了老百姓健康意識的提高普及,應該是一件好事。但是,作為醫務工作者在日常的一線臨床工作中,我也體會到了一些老百姓認識的誤區,列舉如下,以進一步提高您的科學的保健常識。誤區一,不瞭解卒中篩查包括哪些內容?目前臨床上的卒中篩查大致包括以下部分,篩查卒中危險因素,包括與生活方式有關的危險因素,如吸菸、肥胖、久坐缺乏鍛鍊、飲食不均衡、大量飲酒等;與
發布於 2023-02-11 11:57
0評論
對於不需要宮頸細胞學檢查的青少年,最重要的是讓她們獲得適當的衛生保健,包括健康風險評估、避孕以及性傳播疾病的預防諮詢、篩查和治療。那麼,對於宮頸癌,甚麼時段篩查更合適? 首先,甚麼時候最適合開始篩查? 1、性生活3年左右。 2、不應晚於21歲。 3、對於不需要宮頸細胞學檢查的青少年,最重要的是讓她們獲得適當的衛生保健,包括健康風險評估、避孕以及性傳播疾病的預防諮詢、篩查和治療。 4、推薦下列婦女
發布於 2023-09-04 20:49
0評論
新生兒疾病篩查是指在新生兒期對某些危害嚴重的先天性或遺傳代謝性疾病進行篩查。1994年10月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就提出要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以法律形式確定了新生兒疾病篩查為提高人口素質的一項重要措施。 2002年7月衛生部與中國殘聯制定了《中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行動計劃(2002~2010)》,規定新生兒疾病篩查為三級預防措施。 我國於1981年開始新生兒疾病篩查,
發布於 2023-08-14 02:40
0評論
新生兒眼病篩查是針對出生24小時後的新生兒進行的眼部檢查,重點篩查視網膜病變、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白內障等眼病,目的是通過篩查,早發現、早治療,避免兒童視力殘疾。篩查包括初篩、復篩、治療干預、隨訪4個部分。初篩時間為出生24小時後至一週以內,主要是外眼檢查、對光刺激反應、紅光反射、散瞳眼底檢查等。初篩通過者在出生42天覆查,然後進入正常兒童保健流程。未通過初篩,確診有眼病的新生兒,對其進行早期有
發布於 2022-09-26 20:03
0評論
新生兒篩查主要用於生後會發病,通過治療能改善嬰兒預後的疾病。這些疾病是由於新生兒生後不再受母嬰交換的保護,生化功能異常而出現。例如苯丙酮尿症,出生時血苯丙酸水平正常,但生後數小時後血苯丙酸水平明顯升高;另外,像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的患兒,宮內可自胎盤接受母體的T4。這些疾病雖然發生率非常低,但若未被控制,患兒會出現生長髮育遲緩,最終造成智力落後,而若在生後一週內得到治療和飲食控制,智力落後是可
發布於 2023-01-23 03:07
0評論
宮頸癌是全球女性第二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目前所有癌症中唯一病因明確的癌症,數據顯示,從高危型HPV持續感染到發生宮頸癌,時間跨度可以達到5~10年。所以有效、積極地開展宮頸癌篩查,早期發現並及時干預,能夠顯著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目前宮頸癌篩查的主要的兩大技術是宮頸細胞學檢測和高危型HPV檢測。宮頸癌篩查的“益處”在於篩查技術的敏感性,就是發現那些有可能發展為癌症的高級別癌前病變及已患浸潤性癌
發布於 2023-02-24 12:56
0評論
癌症篩查有必要嗎?最近,有部分人士對癌症篩查的必要性提出質疑,認為癌症篩查對減少死亡效果不明顯,篩查只是極少部分人受益,大部分人被過度診斷,其中有些人反而健康受損,而且部分癌症不發現可能終生無害。是這樣的嗎?且聽專家怎麼說。在9月17―21日的第十七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上,就癌症篩查的問題,以下幾位與會專家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他們的觀點。在此擷取精華,以饗讀者。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副秘
發布於 2022-12-12 12:0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