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曲菌屬是1973年由veron等建議確定的一個與人類疾病有關的新菌屬,歸於螺菌科。本菌屬中多種細菌可導致腹瀉,包括空腸彎曲菌、胎兒彎曲菌、結腸彎曲菌等,其中,以空腸彎曲菌引起的腸炎為常見,胎兒彎曲菌、結腸彎曲菌等僅引起直腸炎,且較為少見,僅見於同性戀患者。
彎曲菌為革蘭氏染色陰性菌,形態細長,呈弧形、螺旋形、s型或海鷗狀,一端或兩端有單鞭毛,運動活潑,無芽胞和莢膜,不能氧化和發酵糖類,不液化明膠,v-p試驗和甲基紅試驗均為陰性。系微需氧菌,在含5%氧、10%二氧化碳和85%氮的氣體中生長良好,最適宜生長溫度隨菌種不同而異,空腸彎曲菌為42℃,胎兒彎曲菌為25℃~37℃。營養要求高,需在含血液或血清培養基上才能生長。初發病出現兩種菌落特徵(將細菌劃線接種在固體培養基表面,經過一定時間,單個細菌可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見的細菌集團,稱為菌落) 。一種為圓形、凸起、半透明、呈針尖狀單個小菌落;另一種是扁平、灰白溼潤有擴散趨勢的菌落。不溶血,不產生色素。
彎曲菌抵抗力不強,乾燥環境中,3小時內死亡,56℃5分鐘即被殺死,置冰箱中很快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