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染源主要是動物。彎曲菌屬廣泛散佈在各種動物體內,其中以家禽、野禽和家畜帶菌最多。其次在齧齒類動物也分離出彎曲菌。病菌通過其糞便排出體外,汙染環境。當人與這些動物密切接觸或食用被汙染的食品時,病原體就進入人體。由於動物多是無症狀的帶菌,且帶菌率高,因而是重要的傳染源和貯存宿主。
病人也可作為傳染源,尤其兒童患者往往因糞便處理不當,汙染環境機會多,傳染性就大。發展中國家由於衛生條件差,重複感染機會多,可形成免疫帶菌。這些無症狀的帶菌者不斷排菌,排菌期長達6~7周,甚至15個月之久,所以也是傳染源。
(二)傳播途徑糞一口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市售家禽家畜的肉、奶、蛋類多被彎曲菌汙染,如進食未加工或加工不適當,吃涼拌菜等,均可引起傳染。水源傳播也很重要,有報告彎曲菌引起的腹瀉患者有60%在發病前一週有喝生水史,而對照組只有25%。
另外除人與人間密切接觸可發生水平傳播外,還可由患病的母親垂直傳給胎兒或嬰兒。
(三)易感性 人普遍易感。發展中國家5歲以下的兒童發病率最高,尤其1歲以內者。發病率隨年齡升高而下降。發達國家衛生條件較好的發展中國家,空腸彎曲菌分離率以10~29歲年齡最高,說明成人對本病的免疫力並不比兒童強。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這一差異,與衛生條件有關,發展中國家的成人平時經常少量接觸體內獲得一定水平的免疫力,所以發病率低。
(四)流行特徵 本病全年均有發病,以夏季為多。平時可以散發,也可由於食物、牛奶及水被汙染造成暴發流行。自然因素,如氣候、雨量;社會因素,如衛生條件的優劣、人口流動(旅遊)都可影響本病的發生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