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尿病足流行病學
由於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四分之一糖尿病患者足部損傷的危險性升高。糖尿病患者每年新發生足部病變的比率為3%-7%。足部損傷癒合後,繼發潰瘍的危險逐漸上升,在30%到100%之間,這主要依賴於後續護理的質量。與以往其他類型截肢類似,糖尿病患者也必須被視為截肢的高危人群,需要很細緻而有計劃的監測和護理。德國每年有20,000以上糖尿病患者的足部病變最終需要截肢。截肢後,患者的死亡率大約是20%。在截肢後三年內,50%倖存者仍需要截除對側下肢。截肢後患者的5年生存率很低,大約是25%。
二、糖尿病足檢查
病史和臨床體檢發現有下列危險因素者要給予特別注意,加強隨訪並有針對性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足潰瘍的既往史;
2、神經血管病變的症狀(足的麻木、感覺觸覺或痛覺減退或消失)和(或)缺血性血管病變(運動引起的腓腸肌疼痛或足發涼);
3、神經血管病變的體徵(足發熱、皮膚不出汗、肌肉萎縮、鷹爪樣趾、壓力點的皮膚增厚、脈搏很好、血液充盈良好)和(或)周圍血管病變的體徵(足發涼、皮膚髮亮薄、脈搏消失和皮下組織萎縮);
4、糖尿病的其他慢性併發症(嚴重腎衰竭或腎移植、明顯的視網膜病變);
5、神經和(或)血管病變並不嚴重但有嚴重的足畸形;
6、其他的危險因素,如視力下降,影響了足功能的骨科問題如膝、髖或脊柱關節炎、鞋襪不合適等;
7、個人的因素,如社會經濟條件差、老年或獨自生活、拒絕治療和護理等。
糖尿病足的隨訪頻度應根據病情的類型和程度而定。例如,足底有潰瘍的患者複診應勤一些,可以1~3周複查一次;足部感覺缺失的患者可以每3個月複診一次。
三、糖尿病足預防
糖尿病足的預防應該說一個系統工程,涵蓋生活起居的諸多方面,下面用八句話來概括。
1、血糖控制重中重
糖尿病足主要由於糖尿病造成肢體周圍血管、神經病變繼發感染所致,而控制血糖是減緩周圍血管、神經病變發生的有效手段。並且高血糖也易發生感染,所以嚴格控制血糖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同時要積極進行降血壓和調脂治療,把血壓和血脂控制到理想範圍,對糖尿病足的防治亦相當重要。因而要求糖尿病患者採取積極的綜合治療,合理用藥,嚴格血糖控制。對於已發生血管病變和神經病變的患者應採取針對性治療以防治病變進一步發展。
2、禁止吸菸記心上
吸菸可直接導致閉塞性脈管炎,吸菸也是糖尿病性血管病變促發因素,可以說是糖尿病足的幫兇,因而糖尿病患者應提倡戒菸,對於已發生血管病變、甚至足病變的糖尿病患者必須戒菸。
3、足部檢查不可少
所有患者,尤其已有血管病變和神經病變的患者應堅持每日檢查足部。洗腳前在明亮處檢查足部、趾間、腳掌,必要時可藉助鏡子或由家人幫助。注意足部皮膚是否有水皰、擦傷、裂口、胼胝、雞眼,局部皮膚是否有紅腫。注意趾甲是否過長、過厚、顏色變化,是否有嵌甲或劈裂,如情況嚴重,請立即求醫。
4、洗腳方法要恰當
洗腳應用溫水及性質溫和的肥皂,洗前最好可用手背或肘部檢查水溫。一般足部浸泡時間以5-10分鐘為宜,切不可用熱水洗腳。洗腳後應用乾淨、柔軟、吸水性好的毛巾將腳輕輕地擦乾不要用力揉搓,特別保持趾間皮膚的清潔和乾爽。
5、鞋襪穿著須舒適
鞋子要大小合適,鞋尖寬大,透氣性好,穿著舒適,不能擠腳。襪子應該吸水性、透氣性好,鬆軟暖和。純羊毛或棉製品較好,襪口要松,以免影響血液循環。襪子應該每天換洗,保持清潔。穿鞋前應檢查鞋內是否有小砂粒等異物或有不平整的地方。穿新鞋時,第一天不超過半小時,檢查足部有沒有被擠壓或摩擦。足底如有畸形,應訂做專門的鞋,防止腳被磨傷。不要赤腳行走,或赤腳穿涼鞋、拖鞋,防止異物損傷足部皮膚。
6、趾甲修剪免損傷
洗腳後,趾甲較軟時修剪趾甲最好,病人視力較差或手發抖時,應由家人幫助修剪,以用指甲鉗為宜。趾甲應直剪,不要斜剪,以免傷及甲溝。一般剪到與趾尖同一水平,不要太靠近皮膚。如果剪趾甲傷及皮膚,應立即到醫院去處理。腳上的胼胝、雞眼不要隨便修剪,最好請專業人員處理。
7、冬天溫腳不可取
冬天不要用熱水袋、電熱毯、火爐和理療儀去溫熱足部,以免燙傷。每天堅持小腿及足部運動。
8、腳氣微傷需謹防
腳氣常是足部感染的誘因,因而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治療腳氣。對於足部小傷口需謹慎處理,應及早就醫。最好每年讓專業人員檢察足部一次,及時發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