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痰,燥溼,止瀉,止血,解毒,殺蟲。治癲癇,喉痺,疚涎壅甚,肝炎,黃疸,黃腫,胃、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白帶,瀉痢,衄血,口舌生瘡,瘡痔疥癬,水、火、蟲傷。
①《本經》:主寒熱洩痢,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
②《別錄》:除固熱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③《藥性論》:治鼠漏,瘰癧,療鼻衄,治齆鼻,生含咽津,治急喉痺。
④《日華子本草》:除風去勞,消痰止渴,暖水藏。治中風失音,疥癬。和桃人、蔥湯浴,可出汗。
⑤《本草衍義》:火枯為粉,貼嵌甲,牙縫中血出如衄者,貼之亦愈。
⑥《本草蒙筌》:禁便瀉,塞齒疼,洗脫肛澀腸。敷膿瘡收水。
⑦《醫學入門》:治耳卒腫出膿,目赤,目翳,胬肉,口舌生瘡,牙齒腫痛出血,歷久碎壞欲盡,急喉風痺,心肺煩熱,風涎壅盛,作渴洩痢。兼治蛇蠍、惡犬、壁鏡、驢涎,馬汗毒傷。
⑧《綱目》:吐下痰涎飲磷,燥溼解毒,追涎,止血定痛,蝕惡肉,生好肉,治癰疽疔腫,惡瘡,癲癇,疸疾,通大小便,口齒眼目諸病,虎犬蛇蠍百蟲傷。
⑨《醫林纂要》:生用解毒,煅用生肌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