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作用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腎、胃、大腸經。善降洩;具有清熱燥溼利水退黃,祛風殺蟲的功效。主治時熱發狂,熱毒結胸,消渴,溼熱瀉痢,腸風便血,帶下陰癢,黃疸,小便赤澀,風疹瘙癢,疥癬,麻風,溼毒瘡瘍。
食物相剋
苦參反藜蘆,惡貝母、漏蘆、菟絲子
相關人群
相關人群製作指導1. 用於溼熱下痢,黃疸,赤白帶下,陰部瘙癢等,常與黃柏、龍膽草等合用;用於周身風癢,疥瘡頑癬,常合赤芍、地黃、白蘚皮等同用;用於麻風,常與大風子等同用。2. 用於多種外科疾患,如溼疹、癤瘡、癬疥、麻風等。可煎水外洗,亦可水煎內服。3. 能治療下焦溼熱的小便不利,常配車前子、木通同用。
其他相關苦參,《綱目》雲:“苦以味名,參以功名,槐以葉形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