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作為臨床常見的綜合徵,由其導致的低氧血癥和/或高碳酸血癥嚴重危及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現代機械通氣技術(主要是正壓機械通氣技術) 作為臨床救治呼吸衰竭的最主要手段,使得重症呼吸衰竭的病死率從上世紀70年90%以上降至目前的40%左右,挽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廣泛應用於各臨床科室[1,2]。隨著機械通氣新理論和新技術的臨床應用,眾多循證醫學的研究結果不斷地改寫著臨床醫務人員的理念,使得我們有必要更新觀點、重新認識瞭解無創、有創正壓機械通氣技術治療呼吸衰竭這一傳統而又嶄新的話題。
一、 無創有創正壓機械通氣的區別與聯繫:
臨床應用的正壓機械通氣包括無創(Noninvasive)和有創(Invasive)通氣部分。無創正壓通氣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PPV)是指不需建立人工氣道進行的正壓機械通氣方式,臨床多應用口鼻面罩或鼻罩進行正壓通氣,另外也有采用全面罩、鼻塞等方式進行NPPV治療。有創正壓通氣(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MV)是指通過建立人工氣道(經鼻或經口氣管插管、氣管切開)進行的正壓機械通氣方式。無創通氣與有創通氣比較,具有設置簡便、患者易於接受、不容易繼發肺損傷和肺部感染等特點,但是也有人機同步性較差、潮氣量不穩定、不利於氣道分泌物引流等缺點。
雖然無創和有創機械通氣有著一定的差異,但是我們應當將二者看作為臨床治療呼吸衰竭的兩種重要手段或者是一種疾病不同階段的機械通氣方式,因此無創和有創通氣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如 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早期可以應用NPPV治療,如果病情進一步加重可以進行IMV治療,病情一旦得到緩解可以提前拔管繼續 NPPV治療以避免有創機械通氣的併發症。在臨床上常常有這樣的情況,ICU的醫生重有創通氣而忽視無創通氣,呼吸科的部分醫生又過分強調無創通氣的重要性;而且國內外的文獻也多是將無創和有創通氣分開進行闡述,這樣必然會導致人為地將二者分離。令人可喜的是近些年來國內外諸多學者愈來愈重視無創和有創機械通氣的密切關係,二者的正確應用必然會為更多的呼吸衰竭患者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