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不單單是蘋果,水果都是些嬌氣的東西,怕摔怕碰,怕冷怕熱。所以,我們經常會碰到一些爛果子。基於“勤儉節約”是國人崇尚的一種美德,於是,那些摔壞的蘋果被老媽緊急做成的果盤,出現褐色斑塊的鴨梨變成了梨湯,還得從長出青黴的橘子中搶出兩瓣來吃。這些搶救性吃法究竟對不對?我們還得從爛果子的來源說起。
一般來說,產生爛果子的原因可以分成三類,一是由於磕磕碰碰引起的機械性損傷,二是由於低溫引起的凍傷,三是由於微生物侵染引起的黴變腐爛。
碰傷的蘋果還是好蘋果
這三類損傷中,機械性損傷是最常見的。比如,車筐裡裝一袋子又紅又大的蘋果,然後經過了一段正在挖溝的小路;又或者一個品相完好的蘋果,在洗乾淨甩水的時候飛向了地板。結果,就是你只能直面一堆“鼻青臉腫”的大蘋果了。還好,這樣的碰撞並不會引起甚麼。
那些變軟的部位,只是因為碰撞,細胞發生了破損,細胞質溢出。同時,由於細胞損傷,一些無色的多酚類物質被轉化為深色的醌類物質,使得傷口呈現出特別顏色(其實,切開的蘋果不立即吃完,也會變成褐色)。不管怎麼說,純屬碰傷的爛蘋果只會給人帶來感官上的不悅。只要在碰撞後短時間內吃完(別讓細菌在上面安居樂業),這類“壞果子”並不會影響我們的健康。
凍傷的香蕉也是好香蕉
夏天時,我們通常會把水果送入冰箱。但是,在冰箱裡面放了一晚的香蕉,變成了燒火棍的模樣。如果,時間再長一點,整個香蕉都會變成醬了。於是,“扔還是不扔”又成了難題。 實際上,香蕉就是因為溫度過低而“患病”的。
在低溫條件下,香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會急劇降低,不能及時清除細胞內自由基。越積越多的自由基會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破壞細胞結構。另一方面,低溫還能提高果膠酯酶的活性,這種酶會分解不溶性的果膠,從而使香蕉組織變軟。
放在冰箱裡的香蕉果皮還會變黑,這是因為果皮中的聚苯氧化酶(PPO)把香蕉皮中天然存在的酚類聚合為多酚,這種多酚是一種與人體皮膚中黑色素類似的物質。此外,香蕉果皮的細胞膜破損之後,會釋放出多巴胺,在氧化酶的作用下這種物質會與空氣中的氧發生反應,生成棕色物質。這樣一來,香蕉就變得又黑又軟,不堪食用了。 放在冰箱裡的黃瓜表面也容易出現一些水漬斑,那也是由於低溫影響了細胞膜作為“城牆”的功能,最終引起細胞壞死。
雖然成因不同,但是凍傷香蕉和碰傷蘋果的結局是相似的——都是細胞的破損。如果沒有細菌搶著去搶佔這些破損細胞的營養,這類壞果子也是相對安全的,雖然味道和口感會差一點。不過,由於細胞的破損,氨基酸、糖和無機鹽等從細胞中流出來,給致病微生物、特別是真菌的生長提供了良好條件,一旦被黴菌侵佔,問題就不同了。
黴變的水果,還是送進垃圾桶
與碰傷、凍傷不同的是,黴變的水果,垃圾桶才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在水果上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以擴展青黴為代表的青黴,它們產生的展青黴素會產生引起動物的胃腸道功能紊亂,腎臟水腫等病症,並且因為展青黴素與細胞膜的結合過程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他們會賴在細胞上不走,會對細胞造成長期的損傷,甚至有致癌的可能。小鼠經口服用的半數致死劑量為,雄性每公斤體重 46.3毫克,雌性每公斤體重29-48毫克。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把黴變部位去除再食用也未必安全,因為黴菌產生的展青黴素可以擴散到果實的其他部位。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的一項調查就發現,黴變蘋果上外觀正常部位的展青黴素含量為黴變部位的10-50%。正常部位的蘋果的展青黴素含量可能高達3毫克每公斤。這樣看來,還是把已經黴變的水果都送進垃圾桶更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