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黃酒性大熱,味甘辛。有行藥勢,通血脈,厚腸胃,潤皮膚,散溼氣,養脾氣,扶肝,除風,下氣等功效。熱飲之甚良。中醫中藥用酒炮製藥材 歷史悠久。相傳夏商時代已將酒用於中藥炮製,我國最早的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藥材的“酒煮”、“酒浸”的記載。近現代酒製藥材包括酒炙、酒燉、 酒蒸等,除有規定者外,一般都用黃酒。古今用中成藥以酒為引者頗多。古方如薯蕷丸、腎氣丸、天雄散、侯氏黑散等,或“酒服”或“溫酒調服”。後世方如活絡 丹、九分散、疏筋丸、七厘散等都可用黃酒送服。《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的中藥成方製劑中有25種成方製劑需用藥引,其中如小活絡丸、馬錢子散、妙濟 丸、活血止痛散、跌打活血散等10種用的藥引都是黃酒。以黃酒為引,就是用黃酒對少量溫開水送服,行藥勢以促使藥物直達病位,通血脈以增強活血通絡的作用,祛除藥物不良氣味,有利於藥物發揮療效等作用。
黃酒性溫味辛正適合冬季飲用。如一些在冬季胃寒怕冷四肢發涼的人,每日飲用一小杯的 熱黃酒可以通血脈、溫四肢,緩解寒冷感。而一些在冬季經常出現腸胃虛寒疼痛的人,每日飲用一小杯熱黃酒可以散寒止痛,有很好的食療效果。對於一些冬季出現腰背痛手足麻木或震撼的老年人,少量飲用黃酒也很有好處的。
冬季飲黃酒最好是燙熱了喝,將盛酒器放在水中燙熱或隔火加溫,加入時間不易 過久,否則酒精揮發後淡而無味。黃酒雖然含酒精度較低,但其中還是很含有極微量的甲醇、醛、醚等有機化合物,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而醛、醚等有機的沸點較 低,在20攝氏度到35攝氏度即汽化,甲醇的沸點也不過64攝氏度左右,所以要將黃酒隔水燙熱至70攝氏度左右再喝,上述有害物質就會隨溫度升高而揮發 掉,而且酒中的酯類芬香物質也會隨溫度升高而揮發,使酒味更加芳香濃郁黃酒。雖然酒精度數低,但飲用時也要適量,一般以每天不超過200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