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肝炎 起病急,有發熱、食慾減退、噁心、嘔吐、乏力、腹痛、肝區不適、便秘或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可伴有尿黃如濃茶水色,皮膚、鞏膜黃染,皮膚瘙癢,大便呈灰白色。並且根據是否出現黃疸,可分為急性黃疽型肝炎和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2)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分為慢性遷延肝炎和慢性活動型肝炎。慢性遷延性肝炎的特點為病程超過半年,遷延不愈,症狀及肝功能損傷並不嚴重,或反覆波動,臨床症狀輕微。慢性活動型肝炎的特點為病程超過半年以上,常有乏力、食慾減退、噁心、腹脹、肝區不適等症狀,肝功能持續或反覆異常,有的患者可於頸、前胸部出現紅色充血性皮疹,周圍可見毛細血管擴張,形似蜘蛛爪(蜘蛛痣),手掌兩側肌肉處發紅手心不紅稱為肝掌,面色晦暗,並可出現其他臟器損害的症狀。
(3)淤膽型肝炎 表現類似於急性黃疸型肝炎,區別為自覺症狀較輕,但黃疸重常伴有皮膚瘙癢,肝腫大,大便呈灰色,且黃疸持續時間長。在慢性肝炎基礎上發生上述表現者為慢性淤膽型肝炎。
(4)重症肝炎 是病毒性肝炎中最嚴重的一種類型,由於病毒在肝內大量繁殖導致肝細胞大量壞死,病情進展迅速,很快導致肝功能衰竭,病死率極高。
有很多原因均可引起肝損傷,從而出現轉氨酶升高和肝炎表現,其症狀與病毒性肝炎常無明顯區別,因此需結合病史、流行病學情況和實驗室檢查結果來鑑別。常見的其他非肝炎病毒引起肝損傷的原因包括:EB病毒、鉅細胞病毒、細菌、支原體等病原體引起肝損害。藥物性肝炎,在發病前有服用或接觸過對肝損傷的藥物史,如抗結核,化療藥物、抗真菌藥物等。免疫性肝炎,主要是自身異常免疫反應,此類患者除常有肝臟損害外,常伴有多臟器損害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