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1-23 19:01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特點和精華。對疾病進行辨證診斷,是中醫診斷應有的、特殊的內容,它是立法處方的主要依據,是中醫認識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是中醫學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處理方法,也是中醫學的基本特點之一。證,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正邪關係,反映出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的本質,因而它比症狀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確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質,比如,肝陽上亢、溼熱下注。另一個需要明確的概念是“症”,比如發熱、頭痛、舌苔黃、脈數。
  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症狀、體徵,通過分析、綜合,判斷為某種證。論治,就是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中醫治病首先著眼於證,而不是病的異同,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證候,治療方法就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證候相同,便可以用同一方法治療,這就是“同病異治、異病同治”。這種針對疾病發展過程中不同質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的法則,就是辨證論治的精神實質。
  辨證論治,即根據患者的不同症狀,將其辨別為中醫的不同證,加以靈活診治。有了辨證論治,中醫診治疾病就能突出一個“活”字,辨證論治要求中醫大夫於動態的宇宙天氣中,把握動態的人、動態的疾病,運用中醫天人合一、辨證論治理論,準確地把握人體與天地間的最佳平衡點,巧妙調節人體陰陽平衡,最終化疾病於無形。因為中醫的靈活性、創造性,只要正確掌握辨證論治,即使沒有明確的病名診斷,也能對這些疾病進行治療。所以已知和未知的疾病,只要有症狀,均可制訂出診療方案,及時治療,這正是中醫學的最大特色之一。
  臨床常用的辨證方法大概有以下幾種:八綱辨證、氣血津液辨證、臟腑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經絡辨證。
  辨病與辨證:病,即疾病,是人體在一定的條件下,由於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種複雜而有一定表現形式和發病規律的病理過程。證,即證候,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關係,反映出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本質。由於病是指疾病的全過程,而證是反映疾病在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本質,所以證比病更具體、更貼切、更具有可操作性。
  辨證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症狀和體徵,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質、部位和邪正之間的關係,概括、判斷為某種證。論治是其目的,即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辨病論治是在確定疾病的診斷之後,根據疾病確定治療的原則。對於比較簡單的疾病來說,辨病論治是比較容易做到的,如蛔蟲病應用驅蟲劑治療等。但是多數疾病都是比較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階段的病理變化不盡相同,很難確定劃一的治療方法。因此只能根據證,而不是病來確定治療方針。這就是為甚麼中醫辨證論治比辨病論治用得多的道理。
  在同一種疾病當中,由於在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病理變化不同,即證不相同,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治法就不同,這種情況稱為同病異治,例如風溫早期,發熱、微惡風,是風熱在表,用辛涼解表法治療;中期,高熱、咳嗽、氣急、口渴欲飲涼水,是肺熱盛,治當清肺熱為主;後期,身熱已退、舌紅口乾,乾咳少痰、疲乏而脈細無力。是邪熱已去大半,肺陰肺氣受傷,宜清餘熱,滋肺陰,補肺氣。與此相反,有時在不同的疾病中,卻會出現相同的或相似的病理變化,即出現相同或相似的證,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也可不同的疾病採用相同的治法,這種情況稱為異病同治。例如久瀉之後,出現脫肛,屬於中氣下陷;而產後調理不當,子宮下垂,也屬於中氣下陷,因此兩種病人都應當採用益氣升提的治療方法。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特點和精華相關文章
概述 膀胱炎這個疾病,目前,在我國十分的常見,膀胱炎這個疾病,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癒合,要是去醫院治療疾病,就要去外科進行檢查,治療疾病,要去泌尿外科進行檢查,治療疾病的,要是有甚麼不舒服,要儘快去醫院治療疾病,不要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的,要去正規的醫院接受檢查,治療疾病,不要錯過了治療疾病的,去外科檢查 步驟/方法: 1、 膀胱炎這個疾病的中醫治療疾病的,中醫可以調節一下身體的,要
發布於 2023-04-05 09:12
0評論
辨證論治 (1)痰氣互阻型 治法:開鬱降氣,化痰散結。 主方:旋覆代赭湯合四逆散加減。 常用藥:柴胡10g,枳殼1Og,白芍10g,旋覆花10g,代赭石15g,法半夏10g,鬱金lOg,陳皮10g,山豆根10g,草河車15g。加減:疼痛明顯者加元胡、白屈菜,口乾、津傷明顯者加元參、石斛,吞嚥困難較嚴重加威靈仙、赤勺。 (2)血瘀痰滯型 治法:祛瘀散結,化痰解毒。 主方:血府逐瘀湯加減。 常用藥:
發布於 2024-11-20 23:54
0評論
初期 證候:惡寒發熱,咳嗽胸痛,痰少而粘,呼吸不利、口乾咽燥,舌苔薄黃,脈浮滑而數。 治法:疏散風熱、清肺化痰。 主方:銀翹散。 成癰期 證候:寒戰壯熱汗出,胸悶作痛、轉側不安,咳嗽氣急,甚則喘滿,咳吐膿痰,氣味腥臭,口燥咽乾,煩躁不安,舌苔黃膩,脈象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化瘀消癰。 主方:千金葦莖湯。 潰膿期 證候:咳吐膿血,或咯痰狀如米粥,量多腥臭,胸中煩滿而痛,甚則氣喘不能平臥,面赤身熱
發布於 2024-01-24 06:38
0評論
老年性痴呆症,現代醫學雖有老年性痴呆,早老性痴呆,腦血管痴呆之分,但就中醫辨證分析,則表現為虛實兩個方面。虛主要是腎虛和氣血虧虛,實主要是瘀血,痰火。因此治療中必須根據虛實的孰輕孰重而分別施治。而且應認識到本病呈慢性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應該根據不同症狀耐心調治。 1.補腎填精法 這是一種傳統的治療方法。《內經》說:“腦為髓之海”。腎主骨,生髓,上通於腦,臨床上腎虛患者常有腦功能減退。有人實驗
發布於 2024-03-19 16:30
0評論
(一)腎氣虧虛證。治法補腎益精。方藥生精種玉湯。方中仙靈脾、川斷、菟絲子溫腎壯陽,促進生殖之精的化生;何首烏、枸杞子、桑椹子滋補肝腎陰血,以資生精之源;覆盆子、五味子固腎攝精,以防精液之失洩;黃芪、當歸益氣養血,以助後天之精之化源,充養先天腎精。本方先天后天兼顧,精血雙補,補益腎精。 (二)腎陽虧虛證。治法溫腎壯陽。方藥贊育丹加減。方中用炮附子、肉桂溫補腎陽;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蛇床子、韭子溫
發布於 2024-08-22 01:49
0評論
俞根初在《通俗傷寒論》中指出:“凡治傷寒以開鬱為先”。提示傷寒六經病病機以鬱為病機之共性。一、六經皆有鬱證六經輸送氣血,暢達陽氣,宜流通而惡抑遏。暢達則生機勃發,抑遏則為病。太陽統營衛,其氣佈於表,營衛關乎精神,故太陽氣機失和,營衛失於和調,在外則經脈不利,為頭痛、寒熱、為精神不振。陽明多氣多血,“胃腸流通,氣機暢茂”(《本經疏證》),陽明氣機鬱滯,氣血不暢;土壅木鬱,肝失疏洩,為中滿腹脹、噯氣
發布於 2022-11-27 14:46
0評論
(1)肺寒壅鼻證 主證:遇風冷易發,鼻癢噴嚏、鼻塞清涕、鼻粘膜淡白、咽癢咳嗽、易患感冒,自汗惡風,舌淡苔白,脈細緊。 治法:溫肺散寒、化飲止流。 (2)肺虛鼻竅失煦證 主證:陣發性鼻癢、噴嚏、流清涕、早晚易發、檢查可見鼻粘膜色淡水腫、常伴惡風、易感冒、面色不華、舌淡苔白,脈緩弱。 治法:益氣固表,攝津止涕。 (3)脾虛鼻竅失煦證 主證:陣發性鼻癢、噴嚏、流鼻涕、鼻塞、鼻脹較重、鼻粘膜腫脹明顯、蒼
發布於 2025-01-04 02:29
0評論
慢性胃炎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根據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2003年制訂的標準,可分為肝胃不和、脾胃虛弱(寒)、脾胃溼熱、胃陰不足、胃絡瘀血及脾虛氣滯6個證型進行中醫的辨證論治。一、中醫證型1、肝胃不和證(1)主要症候:①胃脘脹痛或痛竄兩脅②噯氣頻繁③嘈雜泛酸④脈弦。(2)次要症候:①胃黏膜急性活動性炎症②膽汁反流③舌質淡紅,苔薄白。(3)證型確定:具備主證2項加次證1次,或主證第
發布於 2023-01-18 03:21
0評論
概述 腰椎間盤突出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發病率比較高,主要是發生與體力勞動者中,同時發病年齡也不僅是集中於中老年人,年輕人也是有可能出現的。臨床上中醫治療的時候是需要進行辨證論治的,患者最主要的症狀就是腰痛,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應該與腎虧、跌打損傷、腰椎管狹窄、梨狀肌綜合症鑑別,注意患者的脈象、舌苔等等,建議能夠結合影像學檢查。 步驟/方法: 1、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患者出現腰痛是由於傷筋、氣滯血
發布於 2023-02-04 00:51
0評論
痰氣交阻型【證見】吞嚥困難,情緒舒暢時可稍減弱,口乾咽燥。舌質偏紅苔薄膩,脈弦滑。 噎隔,指飲食吞嚥受阻,或食入即吐的病證,見於現代醫學的食道神經 官能症、食道炎、食道癌、賁門癌、賁門痙攣等病。 方1 【組成】老薑300克、黑砂糖300克。 【用法】共搗爛,入瓷罐封固,埋於乾燥黃土地7天,開水沖服。 【主治】噎膈。 方2 【組成】生薑120克、糖糟300克。 【用法】共搗爛作小餅,曬乾,入瓷,置
發布於 2023-07-16 05:2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