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24 21:52

  80歲的蔡政松老人斜躺著,頭枕在疊好的被子上,不時地輕聲咳兩下,從喉嚨深處冒出一聲低沉的“嗝”。9月20日上午,蔡政松做完“胃食管反流病”手術後第二天,咳嗽和打嗝的症狀明顯減輕,笑容開始寫在了臉上。

  此前,他住院10天,被呼吸科的醫生按照“急性支氣管炎”和“輕性肺氣腫”給予治療,經歷了輸液、化痰、止咳、消炎、護氧……但還是止不住反胃、咳嗽。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脾胃病(消化)科劉登科蔡政松每次發病就是不停地乾咳,聲音聽來讓妻子盧春英覺得“可怕”。後來她知道,那是反流的胃酸不斷刺激喉嚨所致。至於打嗝的歷史,算來已有十多年,且大多在晚上發作。“只要把燈一關”,蔡政松的體內就開始暗流湧動,“打起來沒完沒了”,很多時候,他會被憋住,打不出“嗝”,“20多分鐘緩不過來”,這讓盧春英很擔心,“怕他隨時會過去”。

  這一次,在連續咳嗽了半個月後,蔡政松住進了位於北京小西天的第二炮兵總醫院。盧春英在住院大樓前無意間的一次轉悠,改變了丈夫的治療方向。她在宣傳欄看到了關於胃食管反流病的介紹,便找呼吸科主任,希望他們能與消化科的醫生會診。在經過食管24小時PH監測和鋇餐等檢查後,蔡政松被確診為“胃食管反流病”。

  同樣的病,郭秀英得的時間比蔡政松更久,差不多有34年了,症狀也有些不同。當時她35歲,“吃甚麼都反胃,連喝口水都吐,瘦得皮包骨頭”。後來找中醫開了一些藥,病情仍時好時壞。今年3月,她突然出現心絞痛,被診斷為冠心病,冠狀動脈狹窄得“像一根牙籤”。花7萬元植入了3枚冠狀動脈支架後,醫生建議,多吃西瓜,利尿。結果剛吃完大半個西瓜,郭秀英就開始劇烈咳嗽起來,以致手腕上動脈血管的創口被撕開,血流滿地。此後兩個多月,郭秀英在晚上基本睡不了覺,不斷地咳嗽,渾身發腫。

  17歲的劉歷歷(化名)是上海的一名高中生,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她就不能吃冰棍,現在冷水、飲料、冰激淩統統不能吃,凡是酸甜苦辣的東西,一入口,“食道那一段就特別難受,感覺燒得很”。2005年5月,她被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還做了胃鏡,但醫生說“不用吃藥也沒關係”。劉歷歷還是吃了很多藥,“都沒有用”。今年5月,熟睡中的劉歷歷連續四五天被憋醒,咳嗽、嘔吐,一鬧就是一兩個小時。“在喉嚨和胃之間還有甚麼器官?”一次看門診,她沙啞著嗓子問醫生,“我只有這裡難受。”醫生提醒她:會不會是反流性食管炎?

  院士被誤診後建立了一個治療中心:

  三位病人後來都找到了第二炮兵總醫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中心主任、68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忠鎬,是一位著名的血管外科專家。創建這個中心的初衷,是因為汪忠鎬自己也曾經是一名深受胃食管反流病之苦並同樣被誤診的病人。

  兩年前,汪忠鎬出現頑固性咳嗽、流鼻涕、打噴嚏等症狀,當時耳鼻喉科的醫生“十分有把握”地告訴他是“典型的過敏性鼻炎”。服用多種藥物後,汪忠鎬的病情不輕反重,逐漸出現喉部緊縮,呼吸困難等症狀。

  2005年1月至10月,因為夜間呼吸極度困難,汪忠鎬被四次送進醫院搶救。每次均被診斷為“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或附帶慢性咽喉炎、急性氣管炎、睡眠暫停綜合徵等診斷,然後給予吸氧、擴張支氣管、靜脈或口服可的松等治療。症狀還真在短時間內得到了緩解。但回家後,一睡到夜間兩點,他依然會被憋醒,咳嗽、吐痰,“死去活來”。今年2月9日。他去看了一次牙,醫生要求他持續張嘴,並不斷地向牙周和口腔噴水。或許是受此刺激,回到辦公室後,汪忠鎬病情發作,嚴重到醫院向他的家人發了病危通知單。這一次,他還是被醫生診斷為“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

  這次病情緩解後,汪忠鎬開始認真考慮一位外國醫學同行對他的提醒。

  2004年,汪忠鎬在印度開會,宴會上,他不斷離席,有時還捂著嘴巴匆匆而去。汪忠鎬後來解釋:“我其實有極強的意志力,但在飯桌上,我能堅持連續坐5或10分鐘,就很了不起了。病情發作時,根本控制不了,甚麼時候會吐出來都不知道。”這一情景被總理大臣的一位醫學顧問看在眼裡。他當時很想提醒汪忠鎬,他患的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但礙於汪當時是外賓,出於禮貌,不好意思說出來。2005年9月,他來北京開會,再次碰到汪忠鎬,才直言相告。

  汪忠鎬認真考慮了這位醫學顧問的意見,在2005年10月22日做了一次胃食管反流方面的檢查,包括食管24小時PH監測。醫生髮現,在21小時23分鐘的記錄裡,汪忠鎬共反流220次,總反流時間為169分鐘,佔到總時長的9.7%,長達5分鐘以上的反流有7次,其中最長反流時間為40.3分鐘。綜合各參數計算出的酸反流計分,正常值為<14.72,在50至100之間被定為中度,汪忠鎬監測記錄的結果為84.4。至此,折磨汪忠鎬一年多的病因終於被診斷為:胃食管反流病。

  2006年3月26日,在友人的幫助下,他赴美國接受了免費的胃底摺疊術,症狀從此消失,先前輕度沙啞的聲音也清亮起來。

  手術後的第二天,汪忠鎬結合自身的體會,開始寫作“是胃食管反流病而不是哮喘”等一系列文章,回國後即著手建立了我國首家胃食管反流病中心。至今,中心收治了39名病人,其中超過一半的人遭遇長期誤診。一位36歲的女士因為反流導致頑固性肺部感染,在9年前被當地醫院以肺不張實施了左肺切除術。

  國內外誤診率在20%~40%之間:

  長期專注於誤診問題研究的《臨床誤診誤治》雜誌社主編陳曉紅髮現,20世紀20~90年代,國內外臨床誤診率一直在20%~40%間徘徊。

  陳曉紅和同事曾經收集了54.84萬份病例,其中誤診病例為152934份,經分析總結出導致誤診的16條原因,主要原因包括:醫生經驗不足,缺乏對該病的認識;醫生問診及體格檢查不細緻;醫生未選擇特異性檢查項目;過分依賴或迷信輔助檢查結果;病人缺乏特異性症狀體徵等。

  在陳曉紅看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在醫生中很普遍”。她認為,一些胃食管反流病人表現出的是呼吸道的症狀,呼吸科的醫生沒有想到病因會在消化道。對於胃食管反流病的定義,通常採用的表述是:由於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反食、燒心等症狀或組織損害,部分病人伴有食管以外的表現。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謝鵬雁教授認為,任何人偶爾都會出現胃食管反流現象,如喝過多的含有氣體的飲料或在飽餐後就睡,“但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而胃食管反流疾病與上腸胃的動力紊亂有關”。

  在食管與胃的交界處有一生理性括約肌,叫做下食管括約肌,這是一段長約3~5釐米的高壓帶,除了在吞嚥、噁心、嘔吐時張開,平時它總處於關閉狀態。它在靜止和吞嚥時的壓力都比胃內壓力要高,因此,如謝鵬雁所言,下食管括約肌就是一道屏障,能夠防止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

  當它的功能減弱,出現長時間的自發性鬆弛時,壓力降低,胃內容物就可能衝破屏障。一些研究表明,這是造成反流的主要機制。謝鵬雁認為,精神壓力過大、藥物刺激、吸菸、飲酒、喝茶、吃薄荷糖、巧克力,都有可能降低下食管括約肌的壓力誘發反流。

  據幾位醫生介紹,反流的胃酸和膽汁具有很強的腐蝕性,而食管粘膜耐酸性很差,難以抵抗反流物對食管的損傷,時間一長,輕則發炎、潰瘍、糜爛,重則導致食道狹窄,甚至癌變。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馮子壇曾經看到,反流嚴重的病人,其整個食管“就像被開水燙過一樣”。

  如果病人出現這種反流性食管炎,通過上消化道內鏡檢查很容易就能發現。但謝鵬雁瞭解到,香港2002年的一次調查顯示,竟然有多達90%的反流病人是非糜爛性食管炎。即這些內鏡檢查呈陰性的胃食管反流病人,其食管壁的粘液和唾液分泌量增多,加強了食管壁對攻擊因子的抵禦能力,給確診帶來了難度。

  如果發現了明顯的反流或通過PH值監測到了反流,應該就能診斷反流病了。但這種發現也並非易事。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教授柯美雲長期關注反流病,她曾撰文提出:“還有些病人尚無法被發現,因為他們的這些檢查結果都是陰性。反流病病人容易在餐後兩小時或夜間臥位時發生反流,但並不是所有病人都這樣。如果進行PH值監測,24小時中不發生反流的人如何診斷?還有些病人反流量少,但症狀明顯,檢查陰性,屬於內臟高敏病人,這些病人也不易被診斷。”

  如果病人出現燒心(胃灼熱)、反酸、反食等典型症狀,被誤診的可能性會小很多。但消化內科的一些教授抱怨,正是那些食管外的表現,大大增加了胃食管反流病的確診難度。

  《臨床誤診誤治》雜誌社收集了有關該病被誤診的大宗病例報告和幾十篇個案,發現胃食管反流病表現出的症狀涉及十多個病種。

  很多研究和臨床證實,胃腸內容物反流至咽部時,可形成細微顆粒或霧狀物進入喉頭、被吸入氣管、支氣管和肺部,引發耳鼻咽喉疾病、支氣管哮喘和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以及睡眠暫停綜合徵,從而被誤診。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不明原因的慢性咽炎中,反流是三大病因之一。而馮子壇介紹,有資料顯示,哮喘病人中大約1/3甚至更多的人都與反流有關。有的胃食管反流病人因為胸痛,還容易被誤診為冠心病。

  由於被誤診的胃食管反流病人分散在呼吸科、心血管科、耳鼻喉科甚至牙科,誤診率很難統計。但幾位醫學教授估計,這個數字會很高。

  有大量病人尚未被發現:

  據謝鵬雁教授介紹,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現,在國外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但中國直到上世紀80年代對該病的認識還不是很清楚。陳曉紅和一些研究者在1993年篩選出了100種常見病的誤診,還沒有胃食管反流病。

  《臨床誤診誤治》編輯部對近10年間國內有關胃食管反流病誤診誤治情況的文獻進行了檢索,遺憾地發現:其發病率、漏誤診率究竟有多少,還未引起醫學界的足夠關注。

  常被引述的是1996年北京協和醫院潘國宗教授等人對北京和上海進行的樣本量近5000人的反流症狀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其症狀發生率為8.97%,發病率為5.77%。而美國和歐洲的發病率則高達15%~20%,美國每年需要花費19億美元用於治療胃食管反流病。

  2006年4月的一天,陳曉紅接到了裘法祖院士的一封薦稿信,推薦汪忠鎬院士身患胃食管反流病的體會文章。陳曉紅將兩位院士的文章放在了專事誤診研究的“中國康網”上,並開闢了“關注胃食管反流病”的專題。她希望所有的醫生都能把自己的誤診病例說出來。

  謝鵬雁介紹說,在北大第一醫院消化內科的門診,因為反酸、燒心前來就醫的病人大都與反流有關,這些病人大概要佔到整個門診量的1/4。

  但對於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斷和發病機理,謝鵬雁認為,“還有很多不是很清楚”。在治療上,“目前沒有太理想的藥”,對於射頻治療等新技術,“長期效果還難以評價”。

  可以肯定的是,“胃食管反流病對人的休息、睡眠、飲食、社交活動都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在國外,它被視為和糖尿病、心臟病具有同等危害的疾病。”謝鵬雁說,他擔心還有大量的病人至今未被發現或被誤診為其他的疾病。

為甚麼說胃食管反流病是易被誤診的頑症?相關文章
汪忠鎬是中國、也是國際著名的血管外科專家,被譽為血管外科“一代宗師”。2003年,年近七旬的汪忠鎬出現不明原因的噴嚏、咳嗽、流涕症狀,被診斷為“過敏性鼻炎”,後逐漸發展為和睡眠進食相關的咳嗽、呼吸困難以至窒息等典型的哮喘症狀,呼吸科專家理所當然地診斷為“支氣管哮喘”。進行常規治療後,症狀略有緩解。2004年他回到北京宣武醫院工作,半年裡先後5次因喉部異常發緊、憋氣、無法呼吸且入院搶救,而每次都毫
發布於 2022-10-03 13:38
0評論
“胃食管反流病,長期易被誤診為哮喘、冠心病、咽炎、鼻炎等,病人隨時處於窒息危險中,醫生一定要幫忙發現病人,正確救治。”28日,血管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忠鎬發出呼籲,提醒醫生和患者重視正確的治療方式。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燒心、胸痛等症狀或食管黏膜損傷。據研究,由於緊張的工作、頻繁的應酬、三餐不定時等原因,胃食管反流病發病率正在悄然上升,大約每100人中就有7
發布於 2022-10-03 22:40
0評論
患者女,40歲。因反酸、燒心、腹痛20年,加重伴嘔吐1月。20年當地醫院予胃鏡及上消化道鋇餐造影檢查診斷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腸球炎,給予奧美拉唑等治療好轉。入院前1月症狀加重並出現嘔吐,當地醫院胃鏡仍診斷“反流性食管炎”,治療效果欠佳,並症狀愈重。複查胃鏡:十二指腸球降交界處狹窄,鏡身無法通過,不能看到病變,應用導絲引導下將鏡身穿入狹窄部。取狹窄部組織活檢,病理診斷低分化腺癌。提示我
發布於 2022-10-02 07:35
0評論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由於胃內容物反流而引起的不適症狀和併發症,它的主要症狀就是反流、燒心(胸骨後區域的一種燒灼感)。該病輕則會導致患者生活質量的下降,重則會併發反流性食道炎、食管狹窄、吞嚥障礙、食管腺癌等疾病。北京地壇醫院消化內科劉均平目前,胃食管反流病正呈現發病率高、認知率低、就診率低、治療率低,即“一高三低”的特點。胃食管反流病會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包括:睡眠障礙、影響飲食習慣、影響工作效率、
發布於 2022-09-25 04:06
0評論
胃食管反流病(以下簡稱GERD)是指因為某種原因致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或進一步衝入氣道、耳鼻咽喉、口腔等部位所引發的系列疾病。一、流行病學1、發病率GERD在歐美國家比較常見,椐報導,美國人中有44的人每月至少有一次反流症狀,20的人爸苤遼儆幸淮畏戳髦⒆矗輝諼夜⒉÷式系停本┑厙戳饗喙刂⒆吹姆⑸飾玻.3,上海為7.68。2、年齡目前普遍認為,GESD的發病隨年齡的增L而增加,40―60歲
發布於 2022-10-04 11:30
0評論
胃食管反流主要是胃內容物(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及十二指腸反流入胃的膽鹽和胰酶等反流到食管。這些反流物在胃食管反流病及其併發症的發生發展中單獨或共同對食管粘膜造成損害。其中胃酸和胃蛋白酶是主要的攻擊因子,而在鹼性環境下,膽鹽和胰酶則成為主要的攻擊因子,胃酸能加強膽酸對粘膜的損害作用。反流物中的這些物質(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其次為十二指腸反流入胃的膽鹽和胰酶)使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損,粘膜抵抗力
發布於 2022-10-04 07:05
0評論
光看“胃食管反流”幾個字,大家很容易把它當成單純的消化系統疾病。但在臨床中,它的表現遠遠超出了消化系統的範圍。除了反酸、燒心(即胃灼熱)、噯氣(俗稱飽嗝),慢性咳嗽、咽痛、哮喘、吞嚥困難、胸痛等都可以是胃食道反流的表現方式。其食管內表現是反流性食管炎,即食管糜爛、潰瘍、狹窄,嚴重的可形成食管腺癌;食管外的表現則有反流性咽炎、反流性哮喘、非心源性胸痛和非心源性肺炎,同時還可能跟變態反應性咳嗽有關。
發布於 2022-09-24 21:53
0評論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係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燒心等不適症狀伴或不伴有口、鼻腔及呼吸道等氣管外組織、器官損害的一種疾病。主要是由於反流物通過消化道沿食管向上反流,致食管產生燒心、反酸等症狀,和或反流物刺激咽部及呼吸道致哮喘、咽炎、咽部異物感、咳嗽、鼻塞流涕、胸痛、胸悶等食管外併發症出現。如果說一個人常出現進食後腹脹、消
發布於 2022-10-04 08:55
0評論
1、甚麼是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燒心、反酸等症狀並可導致食管炎和咽、喉、氣道等食管以外的組織損害。2、正常人為什麼不會發生胃食管反流?(一)在食管下端緊接胃賁門處,有略增厚的環形肌,長約2~4釐米,稱為食管下端括約肌(LES),在防止反流上具有重要作用。此括約肌呈緊張、收縮狀態,即可阻止發生反流。正常情況下,LES必須具備的是正常的長度normallengt
發布於 2022-10-04 10:55
0評論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上消化道運動障礙性疾病,是胃和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引起臨床症狀及食管炎症的一種疾病。目前,大多數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都是中青年人,因為這種疾病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有直接關係,比如長期精神緊張和多坐少動、吸菸、酗酒等。這些不良習慣很容易造成消化系統神經調節功能障礙,使食管和胃連接處的括約肌鬆弛,導致進食後無法正常關閉,造成反流。患者往往出現反酸、燒心、嘔吐等一系列症狀。除此之外,部
發布於 2022-10-04 09:3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