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3-23 19:49

  本病病程較長者可圍軟組織增犀而發生外耳邊狹窄,甚而聽力下降。鼓膜光澤消失,標誌不清。治療時應清除耳邊內約分泌物或痂皮,塗以抗炎軟膏,口服魚肝油等,並注意排除藥物過敏因素。

  檢查:急性者有耳牽拉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皮膚瀰漫性紅腫,外耳道壁上可積聚分泌物,外耳道腔變窄,耳周淋巴結腫痛。慢性者檢查可見外耳道皮膚慢性充血、增厚,外耳道深部常有上皮脫屑聚集,有時有肉芽生長。病程較長時可以出現外耳道皮膚增厚,引起外耳道狹窄,鼓膜正常。

  鼓室成形術可以高效治療中耳病灶和重建鼓室傳音結構的手術,目的是清除病灶,並修復鼓膜及重建聽骨鏈,以達到提高聽力的目的。目前北京解放軍醫院只看耳鼻喉的專業醫院已成功進行耳病鼓室成形、聽力重建等手術1000多例,分別取得了良好的治癒效果,為耳病患者帶來了健康福音,獲得了眾多治癒患者的高度好評。

  瀰漫性外耳道炎治療方法同外耳道療,亦須全身和局部同時治療,但不作切開引流。每次換藥時應徹底清除外耳邊內的膿液及脫落上皮,但不可損傷外耳邊皮膚。慢性者表現為耳內發癢,耳道皮膚增厚,深處常積聚脫落上皮碎屑及分泌物。

  瀰漫性外耳道炎可分為急、慢性兩類。急性者輕度表現為輕度耳痛,重者患耳劇痛,咀嚼時加重並可伴耳鳴和聽力下降,可流出分泌物。慢性者耳發癢,少量滲出物。外耳道皮膚增厚、皸裂、脫屑,分泌物積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狹窄。

  瀰漫性外耳道炎是指外耳道皮膚及皮下組織的廣泛性炎症,分急性和慢性兩種,為細苗或病毒感染所致。水液浸漬、挖耳不當、外傷、化膿性中耳央分泌物刺激、藥物刺激或全身性疾病如豬尿病等都易誘發本病。急性者的症狀與癤腫相同。但輕重極不一致。輕者僅見外耳道皮膚輕度充血、腫脹,表面有臭的分泌物。重者外耳道講脹劇烈,皮膚潰爛,分泌物呈漿液性。耳郭周圍可發生水腫。

瀰漫性外耳道炎能不能治好 相關文章
一、外耳道炎概述 細菌感染所引起的外耳道瀰漫性炎症。外耳道炎可分為兩類,一類為侷限性外耳道炎,又稱外耳道炎癤;另一類為外耳道皮膚的瀰漫性炎症,又稱瀰漫性外耳道炎。 二、外耳道炎的病因 細菌或真菌均可引起瀰漫性外耳道炎。葡萄球菌常引起外耳道癤。某些有過敏史、牛皮癬、溼疹或頭皮皮炎患者更易患外耳道炎。在清洗外耳道時造成外耳道損傷,汙水進入耳道,或刺激性藥物(頭髮噴霧劑或染液)進入外耳道亦常導致外耳道
發布於 2024-03-23 19:55
0評論
溫度和溼度變化 溫度上升或溼度增加,外耳道軟骨段皮膚的角質層吸收水分、細胞間發生水腫,常可導致耵聹的化學變化和耵聹腺管栓塞,耵聹排出減少,從而降低了耵聹應有的防禦作用。 外耳道皮膚pH值改變 健康人的外耳道皮膚稍偏酸性。如外耳道進水或使用不當的滴耳液,可使外耳道pH值轉為鹼性,使抵抗力下降,外耳道皮膚變得脆弱,容易遭受細菌等的入侵。隨著外耳道pH值的增高,這就給微生物的入侵創造了有利條件,特別是
發布於 2024-03-23 19:42
0評論
適宜食物 羊肉(瘦),雞翅,三文魚 忌吃食物 臘肉(生),芥菜頭,香腸,韭菜花,茼蒿 一、外耳道炎食療方 腎陽虛型 [臨床表現]耳部膿液清稀,耳不疼,聽力下降,畏寒腰痠痛,頭暈耳鳴,夜尿多,舌淡,苔白,脈沉細。 [食療膳] 1)蛤蚧鷓鴣:鷓鴣1只,蛤蚧1對,生薑2片,酒少許。將蛤蚧和鷓鴣剝開洗淨,去內臟,切成小塊,用酒浸洗,然後與生薑置燉盅內隔水燉3小時,加入調味即可服用。 2)鹿茸枸杞水鴨湯:
發布於 2024-03-23 20:02
0評論
現在的人們有很多都別外耳道炎糾纏著,不過由於患者對疾病本身的不瞭解所以很多的人都不重視,所以會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期,細菌感染所引起的外耳道瀰漫性炎症稱為外耳道炎。外耳道皮膚外傷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時易發病,如挖耳、游泳時耳進水、化膿性中耳炎長期膿液的刺激等。此外,有變應體質和糖尿病者易反覆發作。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治療該病呢? 1.單純性外耳道炎 先用3%過氧化氫液將外耳道洗淨,並用消毒棉籤拭乾。隨後
發布於 2023-01-23 22:51
0評論
八、外耳道炎的預防與保健 注意糾正挖耳習慣,游泳、洗頭時汙水入耳後應及時拭淨,及時清除或取出外耳道耵聹或異物。總之,保持外耳道乾燥、避免損傷、最為重要。 1、未病時就注意衛生,尤其是兒童。凡有化膿性中耳炎、耳癤腫、嬰兒溼疹者,更應格外注意局部的乾淨與乾燥,保持耳及其周圍清潔,並要注意不要亂掏耳朵。 2、既病之後,切忌水洗。如其汙穢或痂皮堆積,可先用植物油塗擦,待其疏鬆之後,再用紗布或消毒過的軟紙
發布於 2024-03-23 20:09
0評論
多為挖耳損傷外耳道皮膚或洗澡時及游泳後外耳道積水,使局部表皮軟化,易被細菌侵入感染。另外,化膿性中耳炎膿液的浸漬,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誘發外耳道癤腫。 一、無法修復聽骨鏈 無法修復聽骨鏈,這是外耳道炎的難以根治的原因之一,患者在治療期間一定要重視防禦和避免;外耳道炎導致患者耳朵表皮糜爛,耳道閉塞,遮蔽鼓膜,聽骨鏈受損,而口服藥物,如抗生素等只能消除炎症,無法修復聽骨鏈,因此當患者感冒或
發布於 2023-01-23 22:45
0評論
黴菌性外耳道炎又稱外耳道真菌病,是外耳道的真菌感染性疾病。每年一到夏天,黴菌性外耳道炎的患者就會明顯增多,這是因為真菌容易在溫暖潮溼的環境中生長繁殖,夏天出汗多,而且游泳的人也多,外耳道容易進水或積存分泌物。 夏天腳氣患者多發,如果搓腳後不洗手就挖耳,或用不乾淨的器具掏耳,都會引起真菌感染。另外,機體抵抗力低下,濫用抗生素也是導致黴菌性外耳道炎的因素之一。 黴菌性外耳道炎的患者常感覺耳內發癢,有
發布於 2023-01-23 22:38
0評論
1.外耳道皮膚外傷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時易發病,如挖耳、游泳進水、化膿性中耳炎長期膿液的刺激等此外,有變應體質和糖尿病者易反覆發作。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綠膿桿菌和變形桿菌等。 2.隨著春去夏來,氣溫的升高,雨水的增多,腺體分泌受到影響,降低了局部的防禦能力。 3.外耳道局部環境的改變:游泳、洗澡或洗頭,水進入外耳道,浸泡皮膚,角質層被破壞,微生物得以侵入。其次,外耳道略偏酸性,各種因素
發布於 2024-04-16 16:26
0評論
外耳道炎或稱瀰漫性外耳道炎,由於挖耳,藥物刺激,化膿性中耳炎的膿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浸漬,引起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有利細菌生長,而致本病.常見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等.本病可分為急,慢性兩類,夏秋季節多見 急性外耳道炎發病急,外耳道灼熱,發癢,疼痛,呈瀰漫性充血,腫脹,表皮糜爛.先為稀薄分泌物,繼而變為稀膿性或膿性分泌物.皮膚腫脹較甚者,可引起外耳道狹窄或
發布於 2024-05-20 08:23
0評論
慢性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膚和皮下膚組織的慢性或複發性炎症。病因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1)感染:例如急性外耳道炎治療不徹底或繼發於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2)反應:溼疹、皮脂溢、皮炎、神經性皮炎等可以誘發外外耳道炎。此外,遺傳素質、環境因素、局部外傷、細菌或黴菌感染等可為發病的誘因。 (3)耵聹缺乏:因正常人外耳道的耵聹呈微酸性,具有抗感染作用,耵聹缺乏時,外耳道即失去其抗菌的酸性外衣,故易致病。 (
發布於 2024-03-20 15:0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