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24 22:21

  膝關節軟骨小缺損是臨床治療難題,而微骨折治療在臨床治療膝關節軟骨小缺損時比較常用,其理論基礎是,通過創造骨折縫隙來釋放軟骨下骨的多功能成骨細胞,藉以修復軟骨缺損。近期Adam B. Yanke等人在Orthopedics雜誌上對微骨折治療膝關節軟骨小缺損的歷史和當今發展趨勢進行了述評,現介紹如下。

  極具希望的開始:

  總所周知,關節內複雜的環境意味著一旦關節內出現軟骨損傷,則其缺乏自行修復的能力。關節下軟骨面有多能間充質幹細胞,通過軟骨破損面的縫隙進入到軟骨面可以進行軟骨再生,其再生能力遠較軟骨細胞爬行修復來的有用。

  基於上述基礎,Steadman等人在1997年首次介紹了微骨折療法,其迅速成為臨床上治療關節軟骨損傷的主流。Steadman報道,即便在術後17年隨訪時,微骨折術後的臨床療效仍令人鼓舞。但是令人困惑的是,為甚麼仍有很多臨床醫生前赴後繼在尋找比微骨折治療症狀性軟骨缺損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在尷尬中前行:

  隨著微骨折技術在臨床上廣泛開展,後期多個關於微骨折治療症狀性軟骨缺損的研究均不支持微骨折的療效。有Goyal等人完成的一項研究強調,對微骨折治療的患者,早期可以獲得短暫臨床功能改善,而在隨訪2-5年時,即便患者的軟骨缺損非常輕微,其臨床效果也急劇惡化。

  對微骨折治療技術進行仔細的審視會發現,導致其療效不佳的原因可能也恰恰是其所標本的“技術簡單”。對大部分的創面採用微骨折治療時,儘管需要特別的技術,但無需其他輔助設備,僅使用關節鏡技術即可完成,無需詳細的術前計劃,無需特別的術前宣教。

  開展微骨折技術的這些“簡便條件”從某些程度上造成了該技術在臨床中使用指徵無限制擴大,也正是因為其“技術簡單”,使得臨床醫生對合並某些疾病的,如膝關節軸線不良,半月板損傷或缺失,韌帶不穩定等可能會影響微骨折治療效果的疾病狀況也沒有給與一定的關注。

  臨床上判斷一項治療技術是否可以成為治療首選的一個主要原則是,在進行該項治療方案能取得良好治療效果的基礎上,並不葬送後期治療效果惡化後採取進一步處置措施的可能性。Minas和Pestka等人對骨髓刺激療法(微骨折)治療失敗後採取第一代異體軟骨細胞移植治療的患者進行功能隨訪發現,這類人群的臨床功能預後較差。

  此外,在某些作者所在的研究中心,僅有輕微軟骨缺損的患者採用微骨折療法進行治療後會出現臨床症狀。基於上述研究事實,既往微骨折療法所宣稱的“微骨折治療不會對遠期治療方案選擇和臨床預後產生影響”的優勢點現階段需要進一步的審視。

  臨床中運用微骨折療法治療,除了要選擇合適指徵的人群外,還需要採用特別的技術和術後康復鍛鍊策略,包括去除鈣化的軟骨層(CCL),使用持續的CPM機,嚴格保護的負重鍛鍊等。

  加拿大骨科醫師協會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上述處置措施在不同的醫生之間存在極大的差異,約45%的醫生在進行微骨折治療時不去除鈣化軟骨層,59%的醫生在術後不限制患者負重,98%的醫生在術後不使用CPM機進行康復鍛鍊。

  現階段研究資料總結的可以獲得較好微骨折治療效果的條件是:

  患者年齡小於40歲,軟骨缺損小於4平方釐米,體重指數小於30kg/m2,Tegner評分大於4分,既往無關節手術史,去除鈣化的軟骨層,清創後創面邊緣軟骨結構穩定,治療前關節軟骨磨損症狀持續時間非常短,軟骨缺損處於股骨髁部位,術後軟骨缺損部位有66%以上有修復組織填充,術後嚴格的康復鍛鍊措施,並限制負重。

  Negrin等人完成的一項meta分析發現,嚴格選擇適應症並採取標準規範的技術後,微骨折治療可以獲得相對滿意的功能預後。

  曲折中漸入寒冬:

  儘管目前臨床報道微骨折治療軟骨缺損的效果不一,但其仍是評價其他新技術的標準。很多科學家開始著手進行幹細胞研究以解決軟骨細胞的儲存問題。但是上述研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了一阻礙。在1997年,美國FDA組建了TRG(組織研究組)以指導人類細胞,組織和細胞、組織化產品的研究流程。

  上述指導原則建議,細胞或組織進行研究時,在不接受任何儀器或者藥物的情況下,可以不認定為臨床試驗;組織標本在進行研究時不可以改變其基本的結構,上述兩種情況可以不在FDA的監管範圍之內。但是很多情況下,研究往往不符合上述要求而被FDA否決。

  如2011年,有一個研究將去礦物化骨基質作為軟骨細胞的儲存結構的研究被美國FDA否定,因研究的骨基質已經改變了結構,並非原先的組織結構。

  又比如,2013年,骨髓源性的間充質幹細胞研究就因為不符合TRG規定的標準而被美國FDA叫停,因將間充質幹細胞進行擴增使得其變成為一個生物產品,從而被納入了FDA複雜的臨床試驗監管和批准路徑中。FDA制定的嚴格監管措施初衷是提高臨床試驗的安全性,但是從某些程度上也確實損害了很多生物科技創新公司進擊的動力。

  峰迴路轉,如旭日東昇:

  因骨軟骨缺損的患者數量巨大,其所造成的經濟負擔較為沉重,在目前還沒有有效地治療方案前,微骨折療法又逐漸成為了各種新式治療方的基礎。因此,臨床文獻中有關提高微骨折療法效果的報道又開始增多,較為突破性的進展包括,和內側間隙相比,外側間隙更容易獲得骨髓。

  鑿穿軟骨下骨6mm比鑿穿2mm所能獲得軟骨填充效果更好;股骨滑車部位的軟骨形成要好於股骨髁部;電鑽頭產生的熱量所造成的組織壞死麵積要小於克式針。微骨折治療技術的持續改進將會增加軟骨細胞的數量和修復組織的完整性,並且在微骨折治療後仍可保存軟骨下骨。

  組織工程學的核心內容包括組織支架(scaffold),生長因子,細胞成分,因此目前臨床上微骨折治療的研究焦點主要是增強上述核心內容在治療個體中的產生,這一階段的目標是改進機體保存血凝塊(軟骨細胞生長的組織支架)的能力或者改善細胞暴露的環境(組織生長因子和細胞成分)。

微創治療:生存還是死亡?相關文章
自從1987年法國醫生開展了腹腔鏡技術之後,逐漸出現了微創外科這一概念。微創手術是與傳統手術比較而言的。微創外科概念的提出深刻地影響了外科學的根本理念,並滲透於外科學的各個具體專業,微創心臟外科(MinimallyInvasiveCardiacSurgery,MICS)實際上是微創外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微創心臟外科主要在2個方面減輕手術創傷:1、減輕或免除體外循環給機體帶來的創傷。免除體外循環的
發布於 2023-01-26 13:57
0評論
【摘要】背景與目的動脈內栓塞化療、氬氦刀靶向冷凍及放化療粒子植入是目前治療肺癌的主要微創技術,本文通過對患者治療後生存質量、臨床有效率和生存期進行總結,並對每項技術自身優勢和應用侷限性進行分析,旨在探討將多種微創治療技術聯合應用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材料及方法回顧性分析2006年7月-2009年7月經病理證實並完成隨訪的139例患者,綜合評價均已失去外科手術切除機會。其中原發病灶102
發布於 2022-09-25 05:28
0評論
PPH自從上世紀末進入我國推廣,就帶著“微創”的光環,然後迅速在全國展開。同時配合痔的最新發病原理:“肛墊下移理論”,保護了肛墊,減輕了痛苦,逐漸成了痔微創手術的代名詞。其實肛腸科醫生都知道,PPH的手術創傷並不小,手術形成的創面為4cm寬的環行創面,大概有一張名片那麼大。一個痔瘡手術這麼大的創面還能算“微創”嗎?PPH術後大出血動輒幾百,多者上千,斐墒а休克。一點不亞於傳統手術的LU。那為甚麼
發布於 2022-10-06 02:06
0評論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現代外科手術在去除病變的同時,越來越重視對器官功能的保留,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存質量。因此越來越多的微創手術逐漸代替了傳統手術。但是對於惡性腫瘤,徹底切除腫瘤,最大限度地保證腫瘤不復發,仍是外科手術的重要原則。所以,惡性腫瘤的微創手術,也是在夠徹底切除病變的前提下進行的。喉癌是頭頸部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喉部與人體發聲,吞嚥,呼吸功能密切相關,在切除喉腫瘤的同時,喉的發聲,
發布於 2023-03-16 01:56
0評論
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技術的運用是近10年來國際微創外科學界最重要的進展,是微創外科學、器械工業學和信息技術學完美結合的最新產物,是賦予外科醫生的“第三隻手”,可謂“上帝之手”,其最大的技術優勢在於超越人手之所及的靈巧運動和超越人眼之所能的立體視覺,實現手術操作“精細”、“精準”、“精確”,為泌尿系腫瘤患者,尤其腎癌、前列腺癌患者實現了雙贏,即延長生存時間的同時,提高生活質量。長海醫院泌尿外科是
發布於 2023-02-20 00:21
0評論
心臟外科手術歷來以創傷大、風險高、操作複雜聞名,手術患者不僅要經歷身體組織損傷所帶來的痛苦,同時還要承受莫大的精神壓力。對於心臟外科手術的懼怕,導致許多患者錯過了最佳的手術治療時機,甚至不乏有患者喪失了手術的機會留下終身遺憾。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心臟外科領域也在不斷的改進發展。體外循環管理的改變、胸腔鏡的應用等等都為心臟微創手術搭建了平臺。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心臟外科,本著對患者的“愛傷觀念
發布於 2023-03-24 10:16
0評論
經常有患者諮詢這樣的問題:癲癇的外科治療,到底是微創手術好,還是開顱手術好?下面想將簡單談一下關於“微創”的概念。微創是一種外科理念,並非一種具體的手術方式。現代外科治療中,越來越強調以最小的創傷達到最大的治療效果,即所謂的微創概念。微創概念包括很多內容。例如顯微神經外科就是一種廣為接受的微創理念,就是將手術顯微鏡用於開顱手術中。在顯微鏡下,可以更清晰的看到腦組織和血管的細微結構,從而達到減小創
發布於 2022-10-10 11:33
0評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痔的發病率逐漸升高,並趨於年輕化。年輕患者知識層次高,對自身健康重視,尤其傾向高科技高速度攻克疾病,所以“微創”在治療痔的領域裡越來越成為醫生和患者共同關注的目標。所謂微創,是微創理念和微創技術的結合,是概念,並非手術方法。有些人認為微創治療痔是“不手術,不開刀,不住院,無痛苦,隨治隨走”的萬能治療手段,寄予很高的希望,但在接受治療後往往產生很多疑問,發生很多問題。微創的
發布於 2023-02-22 10:51
0評論
在門診的時候,經常有病友在決定要住院手術的時候問我,大夫,我這個膽囊能不能微創,我這個肝腫瘤能不能微創切,那到底微創手術是甚麼手術呢,做到甚麼樣子才是微創手術呢?微創手術是甚麼?現在病友常說的微創,一般都是指切口的大小。和病友交流下來發現只要是用了腹腔鏡打洞做的膽囊切除、疝修補或肝切除都是他們理解的微創手術,反之開腹手術就是巨大創傷手術,隨著技術的成熟,現在很多手術必如疝無張力修補術切口已經很小
發布於 2023-03-13 03:11
0評論
本院有麥默通設備,本人也操作此設備,歡迎來“微創活檢”的病人,也歡迎來“微創手術”治療良性腫塊的病人,但希望病人能理解甚麼是“微創”,以及它的利和弊。因為發現很多來問的病人根本不知道甚麼是“微創”,人云亦云而已。微創,從廣義上講,現代醫學的任何手術都應該朝著微創發展。如,乳腺癌保乳手術,胸腔鏡肺大皰切除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腹腔鏡卵巢切除術……。在療效相當的情況下,切口更小、創傷(是指總體創傷,
發布於 2023-01-31 16:0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