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3-28 13:42

  “急則治標”,當溼熱上升為主要矛盾時就要以清化溼熱為主,健脾助運為輔。

  溫膽湯出自《三因極—病證方論》,組成為陳皮、半夏、茯苓、枳實、竹茹、炙甘草、生薑、大棗。原“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又治驚悸”。其藥性的溫涼全在組成藥味量的大小。該方組方簡,性質平和,通過靈活加減,虛實寒熱表裡證均可應用,臨床應用遠遠超出了原記載的證治範圍。老師常用其方加減治療脾胃溼熱證。方中二陳湯燥溼化痰,理氣和中。半夏燥溼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結,陳皮理氣和胃,氣行則溼化,茯苓健脾滲溼,甘草調和諸藥,益氣和中,生薑、大棗健脾和胃,使土健以勝溼,枳實下氣導滯消積,祛痞助溼化,竹茹甘寒降逆和胃,清熱消痰。共奏祛邪扶正,化溼清熱,理氣導滯之功效。雖寓健脾之意而不壅滯,化溼而不助熱。清熱而不助溼,治療脾胃熱證頗為對症。

  由於溼熱證的纏綿難愈,臨證需審證求因,辨別溼與熱孰輕孰重,靈活加減。脾胃溼熱證多見脘腹脹滿,痞悶不舒,噁心納呆,口乾不思飲或飲而不多,口中粘膩,大便粘滯不爽或秘結,舌質淡紅或紅,舌苔黃膩,脈弦滑數或緩。溼重於熱加蒼朮、藿香、苡仁、蔻仁、菖蒲;溼熱並重去生薑、大棗,加黃芩或黃連、茵陳;熱重於溼較少見,亦不能過用寒涼,在溼熱並重方中加蘆根以清熱生津利小便,加萊菔子、焦檳榔,使熱從大便而去。傷食加焦三仙、萊菔子;肝鬱氣滯加柴胡、蘇梗、厚朴;脾虛明顯加蒼朮、白朮。外感引發的脾胃溼熱,在辨證施治方中合入溫膽腸,表裡同治。脾胃溼 熱證患者,胃鏡檢查往往發現胃中瀦留液較多,粘性較大,此時重用蒼朮,以芳香疏化水溼,醒脾助運。

  需要注意的是,熱屬陽,溼屬陰,清熱用涼藥,涼則助溼,治溼用溫藥,溫則助熱,加之治溼藥多香燥,易耗傷津液,故臨證需仔細辨別,用藥要掌握好分寸。脾胃虛弱是生溼之源,往往先有溼而後化熱,臨床亦不多見溼重於熱,即是溼熱並重,治療也多以化溼理氣為主,因溼邪最易阻滯氣機,理氣有助祛溼,祛溼最常見藿香、佩蘭、蔻仁、菖蒲、茯苓、苡仁等芳化淡滲平和之品,待溼去熱孤再適當加入清熱藥。

  治法:理氣健脾,化溼清熱。溫膽湯加減。處方:陳皮10g,制半夏15g,茯苓30g,竹茹10g,藿香10g,蒼朮15g,厚朴 12g,菖蒲12g,苡仁20g,黃芩10g,甘草6g。服藥4劑,上腹脹滿痞悶減輕,厚膩苔變薄,前方去藿香、竹茹,加焦楂、神曲各15g,改蒼朮為白朮15g,繼服10餘劑,諸症基本消失,進食覺香,食量仍少,大便軟而量少,舌中心仍有薄白微膩苔,改服香砂六君子丸和保和丸以鞏固療效。

  如果你有以上的症狀,說明你就有可能是脾胃溼熱,只要對症下藥,很快就會調節好自己的身體,不過在飲食上也要特別注意,凡是有傷脾胃的食品都不能吃,要不然吃了治療脾胃溼熱的中成藥也是無濟於事。

治療脾胃溼熱的中成藥有哪些相關文章
概述 現在隨著經濟與科技的快速的發展,大家的生活都是越過越好了,但是也有很多潛藏的問題不斷的困擾著大家。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發現,這樣的疾病的存在的。像現在總是有很多人,出外參加一些甚麼活動,那這樣大家的社交圈也就變得比較大了。像我就是這樣了。因此而認識了一些比較多的人群,也都比較聊的來,其中有那麼幾個朋友,就經常跟我討論這個脾胃溼熱的問題。 步驟/方法: 1、 那到底甚麼是脾胃溼熱呢?在
發布於 2022-10-22 01:35
0評論
既然我們通過上面的介紹瞭解了脾胃溼熱是由甚麼原因造成的,那我們現在就來了解一下脾胃溼熱的症狀,瞭解這些內容後,我們就要做好預防和治療的準備。 脾胃溼熱的症狀1、脘灼熱疼痛,嘈雜泛酸。 脾胃溼熱的症狀2、口乾口苦,渴不欲飲,口甜粘濁,食甜食則冒酸水,納呆噁心,身重肢倦。 脾胃溼熱的症狀3、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苔黃膩,脈象滑數。 臨床表現慢性脾胃病的臨床表現多為本虛標實,溼熱是標實的表現之一。“急
發布於 2024-03-28 13:29
0評論
黑礬50克、黑棗50克、核桃仁50克、梔子50克、當歸50克、砂仁50克、厚朴50克、三稜50克、穿山甲50克、寸曲50克、麥芽50克、上甲50克、下甲50克、紅花30克、海南沉10克、鐵膽粉5克、蜂膠10克、蜂蜜100克、蜂蠟適量。 配法:將16味中藥經提取有效成分後,放入加熱融化後的蜂膠、蜂蜜、蜂蠟混合溶液中,調拌均勻,做成重100克的藥餅備用。 用法:成人每次服用如花生米大小一粒,可增可減
發布於 2024-05-11 10:56
0評論
脾胃溼熱是溼熱內蘊中焦所表現的證候。臨床表現為脘腹痞悶、嘔惡、厭食、肢體困重、大便溏瀉、小便短赤不清;或面目肌膚髮黃、色鮮明如橘子、皮膚髮癢或身熱起伏、汗出而熱不解。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肝膽溼熱是溼熱鬱結肝膽所表示的證候,臨床表示為脅肋脹痛、口苦納呆、嘔惡、腹脹、大便不調、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或身目發黃或冷熱往來或陰囊溼疹或睪丸腫脹、熱痛或帶下黃臭、外陰瘙癢等。 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的
發布於 2024-03-28 13:55
0評論
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的同點: 1、病因雷同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多由感受溼熱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膩,釀溼生熱所致; 2、都有納呆、嘔惡、腹脹等脾胃症狀; 3、二者可有黃疸的症狀。黃疸是由溼熱燻蒸,膽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膚所致。二證如呈現黃疸,皆為陽黃; 4、看舌苔均為舌紅苔黃膩溼熱之象。 二者的不同可從以下方面來斟酌: 1、溼熱著重不同。固然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之病因均為溼熱,但溼熱著重不同。脾胃溼熱溼重於熱
發布於 2024-12-03 19:56
0評論
脾胃溼熱證的形成,雖有多種病因,但脾胃功能狀態是決定因素。脾胃虛弱,不能正常運化穀物水液,水反為溼,谷反為滯,溼和滯久則化熱,可形成溼熱;同時各種疾病因素很易引發脾胃功能失調而生溼熱。因此其病因有三方面: 1.感受外邪 由於脾胃的生理特性,溼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為溼土,為“受溼之區”,溼邪最易傷脾;胃為燥土,喜潤惡燥易患燥病,燥為陽熱之邪,燥甚則熱,胃熱脾溼結合即為溼熱。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風
發布於 2024-03-28 13:35
0評論
概述 肝膽溼熱證為溼熱內蘊肝膽功能失常所導致的病證。常常會因為感受溼熱之邪或脾虛水溼內生,日久化熱,或者是由於長期過量的食用甘肥厚味生溼助熱,影響肝膽功能所致。會有灼痛脹痛的感覺。還會出現發熱,口苦,納差,噁心嘔吐,腹脹,大便或閉或溏等症狀。對於肝膽溼熱的治療主要是以利溼清熱,清肝利膽為主。對於肝膽溼熱服用甚麼中成藥可以服用龍膽瀉肝丸,但是要根據病情來確定用量。 步驟/方法: 1、 中成藥可
發布於 2022-10-14 08:39
0評論
一、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的同點 1、病因雷同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多由感受溼熱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膩,釀溼生熱所致; 2、都有納呆、嘔惡、腹脹等脾胃症狀; 3、二者可有黃疸的症狀。黃疸是由溼熱燻蒸,膽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膚所致。二證如呈現黃疸,皆為陽黃; 4、看舌苔均為舌紅苔黃膩溼熱之象。 二、二者的不同   1、溼熱著重不同。固然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之病因均為溼熱,但溼熱著重不同。脾胃溼熱溼重於熱,溼的表現
發布於 2023-04-03 08:58
0評論
脾胃溼熱是一箇中醫方面的名詞,也被稱之為中焦溼熱,屬於一種疾病的名稱。導致這種疾病出現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就是由於日常飲食不當所導致的,表現為大便溏洩、身體疲倦、皮膚髮黃等等。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脾胃溼熱的相關知識,是甚麼原因導致的,日常又應該如何調理,一起來學習吧! 脾胃溼熱的原因 醫生告訴我們,如果身體出現了脾胃溼熱的情況,那麼很有可能就患有慢性胃炎、或者是長潰瘍或者是肝硬化以及膽囊息肉等
發布於 2024-03-28 13:49
0評論
概述 便秘是我們生活當中一種非常見到的現象,有很多人在吃完晚飯之後,沒有把那些物質,排出體外,有沒有讓吃下去東西即使得到吸收,所以,久而久之就會出現一些便秘的狀況,而便秘出現的時候經常會導致我們失眠,煩躁,多夢,抑鬱,還有焦慮等一些精神障礙,而直接的體現就是會使我們排便困難,費力,會有大便乾結的,情況。也有很多的人在發現,自己出現便秘的過程當中,自己的皮膚會變得暗黃長痘痘,所以在很多的時候,患者
發布於 2023-07-04 12:3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