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3-28 13:35

  脾胃溼熱證的形成,雖有多種病因,但脾胃功能狀態是決定因素。脾胃虛弱,不能正常運化穀物水液,水反為溼,谷反為滯,溼和滯久則化熱,可形成溼熱;同時各種疾病因素很易引發脾胃功能失調而生溼熱。因此其病因有三方面:

  1.感受外邪

  由於脾胃的生理特性,溼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為溼土,為“受溼之區”,溼邪最易傷脾;胃為燥土,喜潤惡燥易患燥病,燥為陽熱之邪,燥甚則熱,胃熱脾溼結合即為溼熱。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風熱,在脾虛失運內有蘊溼的情況下,外感風熱與內蘊之溼,結合亦成溼熱。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陽內傷,溼飲停聚,客邪再致,內外相引,故病溼熱。”同時外邪犯肺,胸悶咳嗽,氣機升降失常,又可傷及虛弱之脾胃,致溼從內生,鬱而化熱,形成溼熱。

  2.飲食不節

  無節制的飲食是傷害脾胃的最多最常見的病因。“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嗜酒、過飽、過食肥甘厚味及不潔的飲食,無規律的飲食均易傷及脾胃,引起食滯、溼阻、氣滯等,而食滯、溼阻、氣滯日久均可化熱。酒性本身即“氣熱而質溼”,氣滯也是水溼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極具生溼助熱的特性,可見諸多飲食不節因素均可成為脾胃溼熱證形成的病因,胃雖喜潤惡燥,但脾胃溼熱的形成與胃也有直接的關係。食物先由胃納,臨床常先見胃納失常的症狀如胃脘痞滿、納呆、噁心等。脾與胃共為中土,生理上協調合作,共同完成納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響,所以溼熱證與胃的關係密不可分,故稱脾胃溼熱證。

  3.情志因素

  “脾在志為思”,“思則氣結”。張景嶽曾說:“但苦思難釋則傷脾”。過度思慮,情志不暢,會影響肝的疏洩功能,肝的正常疏洩是脾升胃降協調脾氣健運的重要條件,即“土得木而達”。肝失疏洩無以調暢氣機,脾升胃降失調,脾失健運生溼,溼鬱化熱,溼熱乃成。

  上述病因在不同的個體會引起不同的脾胃病證,這是由個體的體質素質不同,脾胃功能性狀不同,對病因作用反應的形式不同所決定的。

脾胃溼熱的病因病機相關文章
既然我們通過上面的介紹瞭解了脾胃溼熱是由甚麼原因造成的,那我們現在就來了解一下脾胃溼熱的症狀,瞭解這些內容後,我們就要做好預防和治療的準備。 脾胃溼熱的症狀1、脘灼熱疼痛,嘈雜泛酸。 脾胃溼熱的症狀2、口乾口苦,渴不欲飲,口甜粘濁,食甜食則冒酸水,納呆噁心,身重肢倦。 脾胃溼熱的症狀3、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苔黃膩,脈象滑數。 臨床表現慢性脾胃病的臨床表現多為本虛標實,溼熱是標實的表現之一。“急
發布於 2024-03-28 13:29
0評論
脾胃溼熱是溼熱內蘊中焦所表現的證候。臨床表現為脘腹痞悶、嘔惡、厭食、肢體困重、大便溏瀉、小便短赤不清;或面目肌膚髮黃、色鮮明如橘子、皮膚髮癢或身熱起伏、汗出而熱不解。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肝膽溼熱是溼熱鬱結肝膽所表示的證候,臨床表示為脅肋脹痛、口苦納呆、嘔惡、腹脹、大便不調、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或身目發黃或冷熱往來或陰囊溼疹或睪丸腫脹、熱痛或帶下黃臭、外陰瘙癢等。 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的
發布於 2024-03-28 13:55
0評論
概述 現在隨著經濟與科技的快速的發展,大家的生活都是越過越好了,但是也有很多潛藏的問題不斷的困擾著大家。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發現,這樣的疾病的存在的。像現在總是有很多人,出外參加一些甚麼活動,那這樣大家的社交圈也就變得比較大了。像我就是這樣了。因此而認識了一些比較多的人群,也都比較聊的來,其中有那麼幾個朋友,就經常跟我討論這個脾胃溼熱的問題。 步驟/方法: 1、 那到底甚麼是脾胃溼熱呢?在
發布於 2022-10-22 01:35
0評論
一、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的同點 1、病因雷同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多由感受溼熱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膩,釀溼生熱所致; 2、都有納呆、嘔惡、腹脹等脾胃症狀; 3、二者可有黃疸的症狀。黃疸是由溼熱燻蒸,膽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膚所致。二證如呈現黃疸,皆為陽黃; 4、看舌苔均為舌紅苔黃膩溼熱之象。 二、二者的不同   1、溼熱著重不同。固然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之病因均為溼熱,但溼熱著重不同。脾胃溼熱溼重於熱,溼的表現
發布於 2023-04-03 08:58
0評論
咳嗽分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外感咳嗽病因為外感六淫之邪;內傷咳嗽病因為飲食、情志等內傷因素致臟腑功能失調,內生病邪。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均是病邪引起肺氣不清失於宣肅,迫氣上逆而作咳。 1.外感病因由於氣候突變或調攝失宜,外感六淫從口鼻或皮毛侵入,使肺氣被束,肺失肅降,《河間六書·咳嗽論》謂:“寒、暑、溼、燥、風、火六氣,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由於四時莊氣不同,因而人體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區別。風
發布於 2023-01-29 22:57
0評論
一、腎氣虧損 先天腎氣不足,或房勞多產,或久病虛損,傷及腎氣,腎虛則精虧血少,衝任不足,經行血洩,胞脈愈虛,失於濡養,“不榮則痛”,故使痛經。 二、氣血虛弱 素體虛弱,氣血不足,或大病久病,耗傷氣血,或脾胃虛弱,化源不足,氣虛血少,經行血洩,衝任氣血更虛,胞脈失於濡養,“不榮則痛”,故使痛經。 三、氣滯血瘀 素性抑鬱,或忿怒傷肝,肝鬱氣滯,氣滯血瘀,或經期產後,餘血內留,蓄而成瘀,瘀滯衝任,血行
發布於 2023-02-14 04:38
0評論
脾胃溼熱是一箇中醫方面的名詞,也被稱之為中焦溼熱,屬於一種疾病的名稱。導致這種疾病出現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就是由於日常飲食不當所導致的,表現為大便溏洩、身體疲倦、皮膚髮黃等等。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脾胃溼熱的相關知識,是甚麼原因導致的,日常又應該如何調理,一起來學習吧! 脾胃溼熱的原因 醫生告訴我們,如果身體出現了脾胃溼熱的情況,那麼很有可能就患有慢性胃炎、或者是長潰瘍或者是肝硬化以及膽囊息肉等
發布於 2024-03-28 13:49
0評論
“急則治標”,當溼熱上升為主要矛盾時就要以清化溼熱為主,健脾助運為輔。 溫膽湯出自《三因極—病證方論》,組成為陳皮、半夏、茯苓、枳實、竹茹、炙甘草、生薑、大棗。原“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又治驚悸”。其藥性的溫涼全在組成藥味量的大小。該方組方簡,性質平和,通過靈活加減,虛實寒熱表裡證均可應用,臨床應用遠遠超出了原記載的證治範圍。老師常用其方加減治療脾胃溼熱證。方中二陳湯燥溼化痰,理氣
發布於 2024-03-28 13:42
0評論
1.日常保健 溼熱證因熱往往依附溼而存在,所以應注意起居環境的改善和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溼內停或溼從外入,這是預防溼熱的關鍵。飲食上少吃甜食、甘甜飲料、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少喝酒(溼熱之性最大)。少吃肥甘厚味。飲食清淡祛溼。特別要戒除菸酒。多食祛溼的食物。多食祛溼的食物如綠豆、冬瓜、絲瓜、赤小豆、西瓜、綠茶、花茶等。 2.食療 (1)材
發布於 2022-11-29 10:55
0評論
一、稟賦人體稟賦,有強壯怯弱之異,肥胖瘦削之殊。形容清癯者,多稟木火之質,肥白者每系痰溼之體。溯其肥胖緣由,關於脾腎兩髒。1、腎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司五液,屬坎水而寓真陽。腎為元氣之根,經所謂“衛出下焦”,全賴腎中真陽之蒸騰,使水化為氣,得能溫分肉而肥腠理,衛外以為固也。又腎中真陽,猶釜底之薪,使脾土健運不息,得以腐熟水谷,化生精微,藉以奉養四髒,灌注經絡,營養四肢百骸。故腎為先天立命之基,若
發布於 2023-01-18 22:3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