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1-29 10:55

  1.日常保健

  溼熱證因熱往往依附溼而存在,所以應注意起居環境的改善和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溼內停或溼從外入,這是預防溼熱的關鍵。飲食上少吃甜食、甘甜飲料、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少喝酒(溼熱之性最大)。少吃肥甘厚味。飲食清淡祛溼。特別要戒除菸酒。多食祛溼的食物。多食祛溼的食物如綠豆、冬瓜、絲瓜、赤小豆、西瓜、綠茶、花茶等。

  2.食療

  (1)材料乳鴿、山藥、茯苓、枸杞、桂圓、蓮子、紅棗、薏苡仁。做法:老火燉3個小時。功效:養心、健脾、補腎、益氣、祛溼。

  (2)材料板藍根、豬腱、姜1片、蜜棗半粒。做法:清洗豬腱(即豬前小腿的肉),切成大片。用水沖洗一下板藍根片,然後把所有材料放入燉盅內,猛火燉3小時,保溫至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味。

  (3)材料土茯苓、水蛇仔、紅棗兩粒、姜1片。做法:水蛇當刂好切段,洗乾淨,飛水(用熱水稍微煮一下)待用。然後把土茯苓刮皮、切片。再把紅棗、薑片、水蛇段和土茯苓片全部放入燉盅,猛火燉3小時,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味。

  (4)材料鮮桑葉、豬腱肉、蜜棗半粒、姜2片。做法:清洗豬腱肉,切成大片。用水沖洗一下鮮桑葉,然後把所有材料放入燉盅內,猛火燉3小時,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味。

  (5)配料鯉魚1條,鮮竹筍,西瓜皮,眉豆,生薑、紅棗各適量。特色:祛溼降濁,健脾利水。適用於身重睏倦、小便短少;及高血壓有溼熱脾虛證候者。竹筍是一種低脂、低糖、多纖維素的食品,具有促進腸道蠕動、助消化、防治便秘之功效,也有防癌的作用。操作:竹筍削去硬殼,再削老皮,橫切片,水浸1天;鯉魚去鰓、內臟、不去鱗,洗淨略煎黃;眉豆、西瓜皮、生薑、紅棗(去核)洗淨。把全部材料放入開水鍋內,武火煮沸後,文火堡2小時,加精鹽調味供用。

  (6)配料中大泥鰍,雞胸脯肉,豬小排骨,玉米鬚,蔥1根,生薑數片。鹽少許,麻油數滴。泥鰍味甘性平,可補中益腎,可祛溼消渴;玉米鬚味甘性平,可平肝清熱,可利尿祛溼。與豬小排骨、雞胸脯合燉,對糖尿病、泌尿系統感染、疔瘡熱毒、高血壓、黃疸肝炎等有一定療效。操作:將泥鰍剪開腹部,洗淨,用沸水氽過,撈起,瀝乾。豬小排骨斬塊,裝入砂鍋,上置泥鰍。放入姜、蔥,加入適量沸水;玉米鬚用紗布紮緊,也置入砂鍋內。用文火煲至五六成熟時,放入雞胸脯肉絲,繼續煲至熟爛為度。食用時除去姜、蔥、玉米鬚,加入鹽、麻油調味。

  (7)配料黃豆(大豆),肉排骨。此湯有除溼熱、祛溼氣、腸胃燥結、解毒、治療腳氣、溼痺等功效。黃豆含豐富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等,少食長食有益,多食則令人肥胖。操作:黃豆先浸15分鐘,肉排骨洗淨後用少許鹽醃搽半小時,然後斬開放入煲中,加入黃豆、水4至 5碗,文火煲至2小時,豆稔即湯成。

  (8)配料白茅根、玉米鬚、紅棗、豬小肚。此湯可祛溼消腫。操作:將豬小肚洗淨切塊,用鹽、生粉拌擦,再衝洗乾淨。先放入開水鍋煮15分鐘,取出在清水中沖洗。紅棗去核後,與白茅根、玉米鬚一起洗淨,用清水稍浸泡片刻,再與豬小肚一起放入瓦罐內,加入清水8碗左右。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煲2個小時,可加入適量食鹽和少量生油。

  (9)材料淡菜(洗淨),淮山藥,肇芡實,山斑魚約(用隔渣袋包好)。製法:清水適量,煲約3小時,調味食用。功效:清肺熱,除痰火,利尿去溼。適應證:肺臟燥熱,口淡舌白,喉癢,小便色黃,大便不暢等。

  (10)材料大豆芽菜,節瓜1個,沙丁魚(或大眼雞魚),生薑。製法:清水適量,煲約1小時,調味飲用。功效:清熱解溼,預防喉炎。適應證:身體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

  (11)材料老黃瓜約(去核囊)陳皮,粳米,鮮鴨腎2個(先出水)。製法:清水適量,煲約3小時,調味飲用。

  (12)材料節瓜約,生薏米,淡菜(洗淨),陳皮。即節瓜薏米淡菜湯,功效清暑利溼,健脾開胃。適應症:精神睏倦,小便不暢等。製法:適量清水,煲約1小時半,調味飲用。

  (13)平安茶可溫和去溼、解熱、消滯、滑大便。方藥:綿茵陳,川忍冬,川加皮,夏枯草,藿香,甘草,谷芽。做法:3碗半水煎至1大碗服用,具有去溼消滯、清熱、平肝等作用。

預防溼熱病的發生相關文章
脾胃溼熱證的形成,雖有多種病因,但脾胃功能狀態是決定因素。脾胃虛弱,不能正常運化穀物水液,水反為溼,谷反為滯,溼和滯久則化熱,可形成溼熱;同時各種疾病因素很易引發脾胃功能失調而生溼熱。因此其病因有三方面: 1.感受外邪 由於脾胃的生理特性,溼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為溼土,為“受溼之區”,溼邪最易傷脾;胃為燥土,喜潤惡燥易患燥病,燥為陽熱之邪,燥甚則熱,胃熱脾溼結合即為溼熱。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風
發布於 2024-03-28 13:35
0評論
脾胃溼熱是溼熱內蘊中焦所表現的證候。臨床表現為脘腹痞悶、嘔惡、厭食、肢體困重、大便溏瀉、小便短赤不清;或面目肌膚髮黃、色鮮明如橘子、皮膚髮癢或身熱起伏、汗出而熱不解。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肝膽溼熱是溼熱鬱結肝膽所表示的證候,臨床表示為脅肋脹痛、口苦納呆、嘔惡、腹脹、大便不調、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或身目發黃或冷熱往來或陰囊溼疹或睪丸腫脹、熱痛或帶下黃臭、外陰瘙癢等。 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的
發布於 2024-03-28 13:55
0評論
既然我們通過上面的介紹瞭解了脾胃溼熱是由甚麼原因造成的,那我們現在就來了解一下脾胃溼熱的症狀,瞭解這些內容後,我們就要做好預防和治療的準備。 脾胃溼熱的症狀1、脘灼熱疼痛,嘈雜泛酸。 脾胃溼熱的症狀2、口乾口苦,渴不欲飲,口甜粘濁,食甜食則冒酸水,納呆噁心,身重肢倦。 脾胃溼熱的症狀3、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苔黃膩,脈象滑數。 臨床表現慢性脾胃病的臨床表現多為本虛標實,溼熱是標實的表現之一。“急
發布於 2024-03-28 13:29
0評論
溼重熱輕 證候:無身熱或身熱不揚,頭重肢困,胸悶脘痞,胃納呆、腹脹腸鳴、甚或噁心嘔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飲,小便微黃,大便稀溏,舌質淡紅,舌苔白厚膩,脈濡緩或濡滑。 病機:住處卑溼,水中作勞,汗出當風,溼衣裹身,溼邪客體;肺氣失宣,腎陽不足,脾虛運化失司生溼,三焦氣化不利等導致水溼過剩。溼漸化熱,乃溼中蘊熱,熱輕溼重之證。溼為陰邪,故無身熱或身熱不揚;溼性凝滯,溼濁內阻,氣機不暢,所以見頭重肢困
發布於 2024-04-14 08:46
0評論
一、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的同點 1、病因雷同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多由感受溼熱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膩,釀溼生熱所致; 2、都有納呆、嘔惡、腹脹等脾胃症狀; 3、二者可有黃疸的症狀。黃疸是由溼熱燻蒸,膽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膚所致。二證如呈現黃疸,皆為陽黃; 4、看舌苔均為舌紅苔黃膩溼熱之象。 二、二者的不同   1、溼熱著重不同。固然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之病因均為溼熱,但溼熱著重不同。脾胃溼熱溼重於熱,溼的表現
發布於 2023-04-03 08:58
0評論
概述 溼熱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不僅僅嬰幼兒會出現,成年人大多數都有溼熱的情況。對於溼來說,有內溼和外溼之分。如果是外溼的話,多數是因為氣候潮溼所致,內溼是一種病理性疾病,常常和患者自身的排毒代謝有關。如果要是自身因為機體功能失調而發生了內熱的話,同時也有內溼,就會引發溼熱。這不是一種可以具體到某個器官方面的疾病,是一種全身性的症狀表現。對於嬰幼兒來說,更是要特別注意。 步驟/方法: 1、 對於
發布於 2023-11-30 10:42
0評論
①溼熱體質有哪些特點? 答:溼熱體質的特點是形體偏胖,面部和鼻尖總是油光發亮,臉上容易生粉刺,皮膚容易瘙癢。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裡有異味,汗黏有味,經常胸悶腹脹,尿黃,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臭穢;女子白帶多或有黃帶、有異味;頭髮油脂多,易脫髮,皮膚易生痤瘡、溼疹、腳氣等,身重睏倦,煩躁易怒,舌苔偏膩。 ②溼熱體質是怎麼形成的呢? 答:先天稟賦不足,特別是氣虛之人;或久居溼地,喜食肥甘;或長期飲酒,
發布於 2024-05-28 10:15
0評論
1、青春痘:在中醫裡面叫痤瘡,根本的原因在於溼熱導致痰凝血瘀,生成痘痘。如不及時調理,就會化膿,生成暗瘡。溼熱體質之所以容易得這些,就是因為體內溼、熱兩種病邪太盛,機體出於本能向人發出信號,因此長痘或者化膿。 2、“口苦口乾口臭”“小便赤短,大便粘滯”:有些人口苦口乾口臭、容易胃脹,腋臭,性情比較急躁,也是因為體內有溼熱。溼熱體質的人,小便赤短(顏色深),大便粘滯,粘在馬桶上都衝不掉。由於溼和熱
發布於 2024-04-14 08:26
0評論
1、很多人是受到溼熱之氣或者脾臟虛水而產生,或長期過食甘肥厚味生溼助熱,影響肝膽功能所致。 2、主要是以溼熱為主,比如肋疼或脹痛、眼睛黃、尿黃、身體黃、發熱。口苦、噁心、嘔吐、腹脹、便秘、舌尖紅、舌苔黃。 3、另外女性肝膽溼熱有的會出現白帶黃、臭、外陰瘙癢等症狀。而男性肝膽溼熱會出現陰囊溼疹、睪丸腫脹熱痛。 4、長期飲食不當或者情緒較差,乙肝、丙肝、酒精肝也是出現肝膽溼熱症狀的原因之一。 5、肝
發布於 2024-01-22 14:27
0評論
所謂溼,即通常所說的水溼,它有外溼和內溼的區分。外溼是由於氣候潮溼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溼,使外來水溼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溼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 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而溼熱中的熱是與溼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溼重,溼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因溼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溼“從陽化熱”,因此,溼與熱同時存在是很常見的。 溼熱質人的型體特徵:形體偏胖或消瘦; 常有表現:面垢油光、
發布於 2023-12-09 16:2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