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人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而內心感受又存在差異,情感反應自然也有所不同。因此,恐懼症所出現的恐懼對象種類繁多。有些人主張在恐懼對象的後面加上“恐懼症”三個字就作為病名,諸如:高空恐懼症、幽閉恐懼症、動物恐懼症、見人恐懼症等等。這種方式對認識疾病的病因有好處,但對於歸納、總結和治療無太大裨益。因此,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中,將恐懼症分為:場所恐懼症;社交恐懼症(社交焦慮症);特定恐懼症。
⑴場所恐懼症的表現
a、當我進入一些特殊環境時就會不自主產生恐懼感。包括空曠的廣場、擁擠的公共場所、封閉的環境等,如球場、商店、劇場、公路、電梯、公共汽車、火車、黑暗等。
b、我總是擔心在此場所中,會昏倒、發作某種病症、失去控制,而又無法逃離現場。
c、只要一處於恐懼環境之中,我就出現害怕出事的感覺,不自主想逃避,如若不能實現,就會心慌心跳、呼吸氣促、出冷汗、頭腦混亂、手足發抖、肌肉抽動,甚至昏厥。但一經離開恐懼環境,即可自行恢復正常。
病例:一位銀行職員,在觀看了美國“九·一一”事件電視節目後,即不敢上班。他害怕自己工作的大樓萬一發生甚麼事,就逃不出來。雖然,他明白這種可能很微小,但還是克服不了內心的恐懼。每次勉強上班,都是憂心如焚,內心十分痛苦與不安。最後,只有辭職回家。場所恐懼症的患者,病情通常由淺入深。一開始只要有熟悉、信任的人陪同就可以控制,逐漸發展到任何安全保障都失去作用。嚴重者,恐懼場所還會泛化,最終不敢跨出家門。
⑵社交恐懼症的臨床表現
a、當我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就會出現緊張和害怕感,而不敢與人交談,甚至對視。如逼不得已的交往會面,會出現面紅或感覺面紅、心慌心跳、出汗多、發抖等令人不愉快的感覺。明知沒必要,卻不能自控。
b、我害怕的是已經熟悉的人,或者是陌生人。我會想方設法找藉口,拒絕參加種類聚會。平時極少與人閒聊和攀談,甚至不願主動與人通電話。
c、我的性格偏內向,自幼有膽怯,過分注重自身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容易產生自卑情緒。
d、我的內心十分痛苦。雖然在人面前,我總是掩飾自己的缺點,害怕別人看到或發現自己的短處。但往往難以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