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下撞擊綜合徵”和“肩袖損傷”是引起肩痛的最主要原因,有研究發現,在60歲以上由於肩痛就診的老年人中,肩袖損傷的比例高達60%,其發病率遠遠高於肩周炎。那麼,大家對“肩袖損傷”和“肩峰下撞擊綜合徵”的認識又有多少呢?這一期,我著重介紹一下引起肩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肩袖損傷”和“肩峰下撞擊綜合徵”的一些常識。
甚麼是“肩袖”?
日常門診中,經常會見到這樣一種現象。患者以肩關節疼痛,活動範圍明顯減少就醫,尤其是抬臂困難,醫生常常會告訴您可能是得了肩周炎。彷彿肩周炎發病率是肩關節疾病中最高的。但事實上這是緣於我們對肩關節疾病的認識尚存在很大偏差所至。根據美國運動醫學協會的定義肩周炎其實是一種粘連性關節周圍囊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真正的肩周炎發病卻相對較少,肩袖損傷才是肩關節疾病發病率最高的,其次是肩峰下撞擊綜合徵。大體來講,肩袖由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的肌腱組成,如同我們所穿衣服的肩袖一樣,包繞在肩關節周圍,故得此名。
甚麼是“肩袖損傷”呢?
肩袖損傷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肩關節退行性病變,其發生與年齡成正相關,肩袖撕裂的症狀與肩峰下撞擊綜合徵類似,但同時還伴有肩外展無力。運動員、提拉重物、外傷者容易產生肩袖損傷。典型症狀是頸肩部夜間疼痛,上舉手臂疼痛;有時不敢患側睡,甚至被痛醒;肩關節可在外展、上舉或後伸時無力,有時連個人衛生也存在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
多見於40歲以上男性,如為青年人,絕大多數伴有嚴重外傷史。由於肩袖受肩峰保護,直接暴力很少造成肩袖破裂。間接暴力多因肩袖隨年齡增長髮生退行性變後上肢外展,手掌扶地驟然內收而破裂,尤因岡上肌肌力薄弱,而承受牽拉力最大,故易破裂,約佔50%. 肩袖損傷依破裂程度可分為部分破裂和完全破裂兩類。若處理不當,部分破裂可發展為完全破裂。臨床主要通過詢問有無外傷史、受傷及治療經過;檢查肩關節主動及被動活動範圍,有無肩外展痛、肩峰下壓痛;肩關節X線、B超及MRI等進行診斷。
甚麼是“肩峰下撞擊綜合徵”?
典型症狀:肩外展上舉到某一角度或位置時產生疼痛,從而畏懼某種方向的活動。當肩峰下形成骨贅、滑囊發生炎症、肩袖損傷等情況時,肩外展上舉時,肩峰與肩袖間隙進一步縮小產生撞擊,即為肩峰下撞擊綜合徵。引起肩峰下撞擊綜合徵的原因主要有:①反覆的肩上舉活動如游泳、舉重、打網球、投擲運動;②肩部結構改變,如骨贅形成、韌帶增厚;③肩袖損傷後出血水腫、滑囊充血發炎等。
臨床常見診斷標準:肩部疼痛,可向上臂放射,夜間加重,晚期可出現肩關節活動受限;某些特定動作可引發肩部疼痛,最常見於外展上舉時;有的患者有明顯的疼痛弧或疼痛角度,即當肩關節外展一定角度可誘發疼痛;體檢撞擊試驗陽性;X片檢查可觀察肩峰形態及骨贅形成,有時可發現並鑑別鈣化性肌腱炎;MRI和B超可發現肩袖損傷。
以肩關節X線所見,肩峰有三種形態:Ι型平坦狀;Ⅱ型彎曲狀;Ⅲ型鉤狀;Ⅱ型和Ⅲ型更易發生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