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24 23:03

  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而命名的疾病,是指跟骨結節周圍由慢性勞損所引起的以疼痛及行走困難為主的病症,常伴有跟骨結節部骨刺形成。本病多見於40~60歲的中老年及肥胖之人。

  解剖生理:

  跟骨近似長方形,是人體負重的主要部分,在人體站立時至少有50%的體重需要跟骨與距骨來負擔。為了行走和吸收震盪,足部形成了內、外二個縱弓和一個橫弓,內縱弓較高,由跟骨、距骨、舟骨、楔骨和一、二、三蹠骨組成,外縱弓較低,由跟骨、骰骨和四、五蹠骨組成。在足的前部,三個楔骨和五個蹠骨基底部背寬陽窄呈拱橋式排列,組成所謂橫弓。足弓能起彈簧作用,以緩衝人在行走、跳躍及跑步時所產生的震盪。

  跟骨與距骨組成縱弓的後臂,以負重為主。通過跟距關節可使足有內翻、外翻或外展、外旋的作用,以適應在凸凹不平的道路上行走,跟骨結節為跟腱附著處,其上緣與跟距關節面成30°~45°的結節關節角(貝累氏角),為跟距關係的一個重要標誌。此角常因跟骨骨折而減小、消失或成負角,從而減弱腓腸肌的力量及足的彈簧作用。

  足底是三點負重,足跟部負重約50%,拇趾和小趾球部聯合負重約50%。由於第一蹠骨一般比其他蹠骨長,而且還有二個子骨墊在它的頭下,因而拇趾球部的負重比小趾球部為多。

  跟骨體的後面呈卵圓形隆起,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光滑;中部為跟腱起止部,跟腱止點上方的前方與後方均有小的滑囊;下部移行於跟骨結節,有拇展肌、趾短屈肌及距腱膜附著,起維持足弓的作用。跟骨結節的下方亦有滑囊存在。足跟部皮膚是人體中最厚的部位,其皮下組織由彈力纖維和緻密而發達的脂肪構成,又稱脂肪墊。

  蹠筋膜呈三角形,後端狹窄,厚約2mm左右。起自跟骨結節內側突的前方,其深面與趾短屈肌密切結合,向前逐漸增寬、變薄,於蹠骨頭處分成五束,分別伸向1~5趾,止於足底前端皮膚和移行於各趾腱鞘。蹠腱膜有保護足底肌肉、肌腿、支持足弓等作用。

  病因病機:

  (一)跟腱止點滑囊炎:主要因穿鞋摩擦所致,尤其是女性經常穿高跟鞋,鞋的後面與跟骨結節之間反覆摩擦,導致跟骨結節處滑囊發生慢性無菌性炎症,使滑囊增大,囊壁增厚,發生本病。

  (二)跟骨下脂肪墊炎:一般患者有外傷史,多因走路時不小心,足跟部被高低不平的路面或小石子路傷,引起跟骨負重點下方脂肪組織損傷,局部充血、水腫、增生。

  (三)跟骨骨骺炎:本症只發生於跟骨骨骺出現到閉合這段時間內,跟骨第二骨化中心從6~7歲出現,13~14歲逐漸閉合,所以本病多發生在少年發育生長期。

  (四)蹠筋膜炎:本病因長期的職業關係站立在硬地面工作,或因扁平足,使距腱膜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在其起點處因反覆牽拉發生充血、滲出,日久則骨質增生,形成骨刺。

  (五)腎虛性跟痛症:年老體弱或久病臥床,腎氣虛衰,則骨萎筋弛,現代醫學認為久病臥床,足跟部因不經常負重而發生退行性變,皮膚變薄,跟下脂肪墊部分萎縮,骨骼發生脫鈣變化而致。

  臨床表現:

  (一)跟腱止點滑囊炎:在跟腱附著處腫脹、壓痛。走路多時可因鞋的摩擦而產生疼痛。冬天比夏天嚴重,疼痛與天氣變化有關。

  檢查:在跟骨後上方有軟骨樣隆起。表面皮膚增厚,皮色略紅,腫塊觸之有囊性感及壓痛。

  (二)跟骨下脂肪墊炎:站立或行走時跟骨下方疼痛,有僵硬腫脹及壓痛,但無囊性感。

  (三)踉骨骨骺炎:多見於6~14歲的兒童。主訴足跟部疼痛,走路可現跛行,運動後疼痛加劇,跟骨結節後下部疼痛,有輕微腫脹。X光片顯示:跟骨骨能變扁平,密度呈不均勻的增高,外形不規則,呈波浪狀或蟲蝕狀,骺後線增寬。

  (四)蹠筋膜炎:站立或走路時,跟骨下面疼痛,疼痛可沿跟骨內側向前擴展到足底,尤其在早晨起床以後或休息後剛開始走路時疼痛明顯,行走一段時間後疼痛反而減輕。

  (五)腎虛性跟痛症:站立或行走時雙側足跟部痠痛乏力,但局部無明顯壓痛。 X光片顯示:跟骨本身稍有脫鈣外無明顯的異常。

  診斷與鑑別診斷:

  本病根據病史、症狀及相關檢查可作診斷。但應注意與以下疾病進行鑑別:

  (一)跟骨骨髓炎:跟骨骨髓炎雖有跟痛症狀,但局部可有明顯的紅腫熱痛等急性感染的徵象,嚴重者伴有高燒等全身症狀。化驗和X光片檢查可確立診斷。

  (二)跟骨結核:本病多發於青少年,局部症狀明顯,腫痛範圍較大,全身情況差,並有低熱盜汗、疲乏無力、食慾不振等,化驗及X光片檢查可鑑別之。

  治療:

  (一)治療原則:舒筋通絡,活血止痛。

  (二)取穴與部位:三陰交、陰陵泉、太溪、照海、然谷、崑崙、僕參及患部周圍。

  (三)主要手法:點、按、壓、揉捻、捋順、側擊等手法。

  (四)操作方法:

  1、跟骨下止點滑囊炎:患者俯臥床上,患肢膝關節屈曲60°,醫者一手拿住患足作背屈固定,使跟腱緊張,另一手用小魚際處,對準滑囊用力側擊。手法的作用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腫止痛,或使滑囊破裂、液體吸收。

  2、蹠筋膜炎:患者仰臥,下肢伸直。醫者先用點按法點按穴位,然後以一手拇指或"丁字器"點按、揉捻痛點,再以擦法及捋順法沿陽筋膜走行方向進行推擦及捋順,並使足底發熱。

  注意事項:

  (一)蹠筋膜炎患者在急性期間應注意適當的休息,減少負重,控制劇烈運動。症狀緩解後,逐漸進行足底部肌肉的收縮鍛鍊,以增強足底肌的肌力。

  (二)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寒冷剌激。

甚麼是腳跟痛?相關文章
01中醫上認為腳跟痛是由於肝腎陰虛,受到寒氣的侵襲造成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如果已經有了腳跟痛,那麼可以採用小偏方來治療。醋療法:具體的做法是去酸梅適量,然後去掉核加入醋,然後搗爛,在加入一些鹽,把攪均勻的這些混合物,敷在腳後跟處,然後用紗布包一下,要注意堅持一段時間,不能弄一次就不弄了。 02偏方二:用仙人掌外敷法:取仙人掌,然後把刺拔掉,把仙人掌剖開,用裡面的敷在腳後跟處,然後用紗
發布於 2024-04-02 02:24
0評論
01足跟痛又叫做腳跟痛,屬於臨床上的多發疾病,其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和活動都帶來極大影響。足跟痛是常見的疾病,我們從表面上看既不紅也不腫,沒有甚麼明顯的視覺症狀,但當站立或行走時就會感到疼痛,給行走帶來了極大不便。 02引起腳後跟痛的症狀原因有很多,比如:腳後跟痛可能是跟骨上長有骨刺有關,患有痛風病、鍵鞘炎等也可引起此症狀。多數人的腳跟痛是因為長骨刺後,引起了跟骨滑膜無菌性炎症而引起的。當然還有可能
發布於 2024-04-02 02:31
0評論
老年人足跟痛很常見,大部分都與骨刺擠壓刺激足底筋膜和跟墊脂肪組織引起局部炎性反應有關,一般不影響功能。老年人一旦出現足跟痛,應到正規醫院就診並加強日常保養,不可長久站立或過度行走,以免造成組織損傷,堅持泡腳和自我按摩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切不可採用腳跟踩石的土辦法治療骨刺,避免過度刺激加劇組織損傷、發炎、水腫,使病情加重。
發布於 2023-02-17 12:42
0評論
被高跟鞋打亂的壓力分佈人們的兩隻腳平均分擔著身體的重量,從任務分工來看,腳跟的工作比前掌吃重一些。以一隻腳承重五成體重來計算,腳跟大概負責三成,餘下兩成則分配給前掌。穿著高跟鞋勢必要上提腳跟,這樣,整體的重心就前移了,前掌的負荷勢必加重。有研究指出,其實穿平底鞋對人的身體也無益處,鞋子有一寸左右的矮跟能幫我們更順暢的走出每一步,能有效的減輕下肢後側肌群提腿的力度,舒適度增加了,亦能防止肌腱的勞損
發布於 2022-09-24 22:44
0評論
概述 扁平足是一種腳部的病症。成人平足初發時,足在非負重狀態下足弓存在,負重後足弓即消失。扁平足給患者帶來的危害多種多樣:扁平足會使人在行走中容易產生疲勞,到中年後,容易使人產生腳繭,還會導致拇指外翻,雙腿外翻和腳掌筋膜炎症,並可繼發腰背痠痛及膝蓋和脊椎骨磨損變形而引起的疼痛。我的爸爸也是一名扁平足患者,他對這種病深有感觸。那麼,扁平足患者出現腳跟鍵疼怎麼辦呢? 步驟/方法: 1、 扁平足患
發布於 2024-06-13 13:54
0評論
第一種:腳跟受風溼。這類病人受天氣變化影響較大。天氣忽冷忽熱時,行走時腳後跟疼痛難忍。 第二種:腳跟血脈不活。這類病人症狀表現為:如早上起床下地行走或者在沙發做一段時間下地行走時,腳後跟就像針扎一樣疼,但是行走一會疼痛的症狀逐漸消失,再在沙發做一段時間下地行走又疼,就這樣反反覆覆。 第三種:跟腱炎,腳跟骨刺,跟墊炎。這類病人症狀表現為下地行走腳後跟就疼,嚴重時腳跟浮腫最嚴重時腳跟側面起包。 如何
發布於 2024-03-22 18:47
0評論
概述 腳跟疼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有的人走路過多了也可能會引起腳跟疼痛的現象,有的人如果不慎出現了腳部的外傷,可能會導致腳跟明顯的疼痛的症狀對人的健康會有很大的影響,早上起來腳跟疼的原因是非常多的,也可能是由於跟骨骨刺、蹠腱膜炎、跟骨病等方面的疾病引起的症狀,對人的健康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應該及時到正規的骨科醫院進行檢查。 步驟/方法: 1、 如果出現了腳跟疼痛的現象,也可能是由於骨髓炎引起
發布於 2023-01-31 03:54
0評論
概述 扁平足是一種腳部的病症。成人平足初發時,足在非負重狀態下足弓存在,負重後足弓即消失。扁平足給患者帶來的危害多種多樣:扁平足會使人在行走中容易產生疲勞,到中年後,容易使人產生腳繭,還會導致拇指外翻,雙腿外翻和腳掌筋膜炎症,並可繼發腰背痠痛及膝蓋和脊椎骨磨損變形而引起的疼痛。我的叔叔也是一名扁平足患者,他對這種病深有感觸。 步驟/方法: 1、 扁平足患者時常會感到腳部的疼痛。那麼因為扁平足
發布於 2023-07-22 05:25
0評論
走路消除疲勞倒退行走緩解腰腿痛 1、倒退行走 專家稱,倒行時全身放鬆,膝關節不屈,兩臂前後自由擺動,可刺激不常活動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對腰腿痛有顯著療效。 2、腳跟行走 抬起腳尖用腳跟走路,兩臂有節奏地前後擺動,以調節平衡。這樣可加強鍛鍊小腿前側的伸肌群,以利疏通三陽經。 3、腳尖行走 提起足跟用腳尖走路,可促使腳心與小腿後側的屈肌群緊張度增強,有利三陰經的疏通。 4、內八字行走 一般人行走多
發布於 2023-03-02 07:14
0評論
概述 一般情況下,肌腱斷裂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治療,但是通過你的描述,你的腳跟肌腱斷裂術後出現再次斷裂,我推測有以下幾個原因:1.你手術後沒有做好康復訓練和恢復護理,導致再次惡化。2.你經常從事高強度的體育鍛煉,所以導致肌腱反覆的受傷。3.可能手術治療不是最適合你的治療方法,你可以考慮其他的方法,近年來中醫比較好,可以去有名的中醫那裡進行穴位治療。 步驟/方法: 1、 我不太清楚你腳跟肌腱
發布於 2023-07-21 11:3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