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攣是一種由不同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的運動障礙,其特點是肌肉的不自主收縮反應和速度依賴性的逼尿肌反射亢進,是上運動神經元綜合徵的一個組成部分。痙攣的決定性臨床特徵是檢查者在被動地拉伸某個肌肉群時遇到過度的阻力。減少痙攣是影響隨意運動的一個主要因素,通過縮短運動恢復過程,對促進運動功能的恢復至關重要。在慢性中風患者中,痙攣往往是上肢功能恢復的 "瓶頸 "之一;它也是延誤或不適當的康復患者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
由於痙攣會嚴重影響隨意運動的恢復,因此早期識別痙攣和確定痙攣的程度在神經康復臨床中非常重要。然而,痙攣是無常的,壓力、失眠、疲勞、寒冷和疼痛等情況會使痙攣迅速惡化。
39%的中風患者和50%的腦外傷患者都會出現肢體痙攣。持續的痙攣不僅導致肌肉攣縮和疼痛,而且還嚴重損害肢體的功能恢復,導致進行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和生活質量下降(尤其是上肢痙攣)。目前,常用的緩解肌肉痙攣的治療方法包括物理治療、口服或鞘內抗痙攣藥物、肉毒桿菌毒素注射、藥物性神經阻滯和手術等。這些措施中有些有明顯的不良反應,有些是侵入性或侵入性操作,因此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