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症狀往往是從眼角的不自主的抽動開始的,下眼瞼開始發病是最多見的,可以逐漸發展到口角,嚴重的可以引起面部痙攣變形。這種抽動的頻率是很快的,可以形容為細碎的抽動,嚴重的時候可以發展到痙攣,面部就象抽筋一樣,眼睛睜不開,口角斜向一邊。
面肌痙攣一般都是單側發病的。如果是雙側發病,特別是症狀表現為閉眼睛,眼睛睜不開,做眼部和嘴巴的怪動作,這就往往不是面肌痙攣。
面肌痙攣的治療目前有藥物治療、面部注射肉毒素以及微血管減壓術。其中藥物治療多數患者無效,或者只有一段時間的效果,後面逐漸失效。而局部注射肉毒素只是一種對症的治療,不能斷根,一次注射療效一般只能維持1-3個月。由於肉毒素是一種神經肌肉的麻痺劑,因此也引起局部肌肉的癱瘓,表情木納(局部表情肌肉被麻醉了),還會導致麻木的感覺。
由於血管壓迫面神經的位置位於腦子裡(在耳朵深部的腦子裡,腦幹旁邊,面神經從腦幹發出的位置),因此,微血管減壓術需要開顱,但我們目前都採用很小的骨窗,範圍大概在2-3釐米,手術的切口位於耳朵後方,手術的主要操作是顱骨上打開一個骨窗(骨孔),向深度探查,找到壓迫面神經的血管,然後用特殊的材料隔開血管和神經。
手術的總體有效率大約在97%左右,如果手術有效果,只有很少的患者可能復發。
手術的安全性是很高的,我們的手術目前還沒有發生過嚴重的併發症(導致患者死亡或殘疾的併發症)。但科學地說只要是開顱的腦外科手術,併發症都不能完全排除。其中術中或術後顱內出血是最危險的併發症,可能危及生命,但發生率很低。手術後腦脊液漏、顱內感染、面癱(約6%發生率,多數是暫時性的)、聽力減退、耳鳴、面部麻木等,多數症狀是臨時性的,隨著治療和時間完全恢復或明顯好轉。
手術後1-3天可能有刀口的疼痛、頭暈、噁心嘔吐。多數患者術後1-2天就可以下床活動,如果不在院內拆線,術後3-4天就可以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