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護理的內容包括一般護理、患肢護理、疼痛護理、引流管護理、麻醉護理、體位護理、夾板護理、併發症護理和康復護理。
(一)一般護理
手術後回病房,要合理安排,安全將患者抬至床上,抬時要特別注意為患者保溫,保護隱私,並保護各種管道,防止脫落。向患者交代飲食、用藥、鍛鍊、疼痛等注意事項,患者術後因臥床,需給予生活上的護理,協助床上大小便和日常洗漱、進食、飯前飯後洗手,將日常用品、信號燈等放於患者易取之處。
(二)患肢護理
術後給予患肢抬高,高度應高於患者的心臟,以利於血液循環,防止患肢腫脹。同時,要密切觀察生命體徵的變化,觀察患肢的血液循環、皮膚溫度、神經感覺情況、踝及足趾的活動、末梢循環的充盈度、傷口有無滲血和患肢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另外要囑患者麻醉過後即開始進行踝泵練習,防止靜脈炎的發生。術後第一次下床時,護士要給予幫助和指導,入廁時要教會患者做馬桶的方法,將患肢抬高墊於腳凳上,高度為與髖關節成90度,以確保患者在排便時的體位舒適。
(三)疼痛護理
需要區分膝部的疼痛,是術後切口疼痛還是術後敷料包紮過緊引起的疼痛。若術後切口疼痛可根據醫囑給予止痛劑,如杜冷丁、美菲康等,給藥時必須足量早期,以保證療效;如果是術後腫脹導致繃帶包紮過緊的疼痛,給予止痛劑往往療效不好,此時檢查術區可感緊張,張力過高,必須立即鬆解繃帶,觀察肢體的血液循環,很多病人鬆解繃帶後疼痛迅速緩解,不需要用止痛藥。
(四)引流管護理
引流管要放置合理,禁止打折,定時擠壓。平時要仔細觀察,如發現漏氣,應及時更換,更換時,要嚴格消毒,嚴格記錄。拔管指徵:引流24~72小時後,如24小時量不超過50毫升,引流液呈黃色,即可拔除引流管。
(五)麻醉護理
手術以後,要按麻醉的要求給予去枕平臥,禁食6小時。當患者口渴嚴重並引起不適的情況下可隨時給予少量溫水,以緩解患者的不適感。另外,要檢查麻醉針眼處有無滲出,如有滲出要給予敷料的及時更換。如患者有寒戰屬麻醉術後的反應,不必緊張;如有頭痛頭暈等不適一定要及時通知醫生;如有噁心頭要偏向一側防止誤吸。
(六)體位護理
術後6小時患者可做起,坐起時不必將患肢抬高,平臥時如有不適,其他關節可適當的活動。第一次下床,要注意防止因體位改變引起的意外,護士要給予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