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即針刺療法
體針選穴:主穴有雙側足三里、雙側內關或透外關;配穴有雙側天樞、上脘、中脘、下脘、氣海、關元等。
耳針選穴:主穴有胃、小腸、大腸;配穴有肝、脾、膽、胰、耳中、神門、緣中、皮質下等。
治療手法:每次選5~6穴。快速捻轉進針,進針後繼續捻轉數秒種,得氣後停止捻轉。每10分鐘行1次針,留針30分鐘(耳針可以不留針)。必要時2~3小時可重複1次。
二、摩:即按摩療法
患者取屈膝仰臥位,充分暴露腹部。醫者站在病人一側,用雙手掌或單手掌繞臍按摩患者腹部。手法由輕漸重,以病人能夠接受為宜。順時針(若疑為腸扭轉時應慎用,因腸扭轉多系順時針方向)、逆時針方向各按摩100~200下,而後用雙手掌自上而下按摩患者腹部100~200下,輪流按摩2~3次,必要時2~3小時後可重複1次。一般可與針刺同時進行,或起針後接著進行。
三、顛:即顛簸療法
此屬特殊手法。患者俯臥取膝肘位,儘量加大上下肢距離,寬衣松帶,充分暴露腰、腹部。醫者站立一側,或跨騎於病人背後,雙手平放於病人腹壁兩側,自上而下或左右振動腹壁;或站在病人一側,手掌朝上,雙臂平行地放於病人腹壁,上下振動腹壁。振幅和用力應由小漸大,以病人能夠接受為宜。每次顛簸的時間可根據施術者的體力(筆者體會顛簸療法不僅是一種特殊技術,而且費力)、病人的耐受能力、腹部症狀緩解情況和腸鳴音恢復情況靈活掌握。一般每次可持續10分鐘左右,休息10分鐘左右再繼續顛簸,如此反覆進行,直至病人腹痛 、腹脹基本消失,高調腸鳴音完全消失後,方可考慮停止顛簸。
四、搖:即搖法
此與下面的打法(即過去的搗法)同是顛簸療法的輔助手法。具體操作是:患者俯臥取膝肘位,醫者跨騎於病人背後,以雙臂緊抱病人腹部,左右揉按並搖動病人。治療中可與顛簸、打法交替進行。
五、打:即打法
患者仰臥,醫者取跨騎式,用雙手掌左右拍打併推動病人腹壁;或坐於病人一側,以一手握拳輕輕捶打病人腹部。治療中可與顛簸、搖法交替進行。
五法並用適應於大多數機械性腸梗阻,如食團、糞塊或糞石引起的腸梗阻、腸扭轉、無絞窄的粘連性腸梗阻、腸結核或腹膜結核所致的腸梗阻和動力性腸梗阻(包括痙攣性腸梗阻和麻痺性腸梗阻)。腸道先天閉鎖或狹窄、腸道或腹腔巨大腫瘤、腸道瘢痕狹窄等除外,腸套迭、蛔蟲團性腸梗阻、嵌頓性腹外疝另有其特殊的非手術療法,故亦當除外。臨床治療中應有選擇地配合輸液、胃腸減壓、中藥或其他潤滑液灌腸、口服或經胃管注入中藥或生豆油,等療法。整體觀察,腸梗阻患者凡無上述特殊指徵、腸壁出現明顯的血運障礙或休克等徵象者,均適應於本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