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中,脈管炎很是可怕,常被認為是“截肢”的信號。在人們心目中,脈管炎是導致截肢的嚴重疾病。許多人為求治自己的“脈管炎”到處求醫尋藥,吃了很多“脈管炎藥”,花了很多錢,甚至有些病人因沒有到正規醫院就診而延誤了手術治療時機。
據不完全統計,在我院門診以“脈管炎”來就診的病人中,大約有70%到80%的病人並非是脈管炎。他們當中大多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靜脈曲張、深靜脈血栓以及大動脈炎等。那究竟甚麼是脈管炎呢?
一、真正的脈管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脈管炎是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簡稱,又稱為Buerger’s 病。病變主要是累及四肢遠端的中、小動脈,伴行靜脈也常常受累,其病理變化為中、小動脈血管壁的節段性、非化膿性炎症伴動脈血管腔內血栓形成,管腔閉塞引起肢體遠端缺血而產生疼痛。本病的主要特徵是:
1、發病的特點:
(1)本病多發於男性青壯年;
(2)發病與吸菸關係密切;
(3)本病有一定的地理分佈特點,即寒冷潮溼地區的居民發病率較高;
(4)血液粘稠度增高因素也與本病有相關性。
2、臨床特點:
(1)肢體特別是足趾發涼、怕冷、麻木和感覺異常是常見的早期症狀;
(2)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狀,表現為:①間歇性跛行:當病人行走一段路程後,小腿或足部肌肉發生麻木、酸脹、疼痛、抽搐、無力等症狀,如果繼續行走則症狀加重,最後被迫止步,原地站立休息片刻後,疼痛迅速緩解,可繼續行走,但行走後上述症狀又復現。這種症狀稱為間歇性跛行,它是下肢動脈供血不足的典型表現。②靜息痛:動脈缺血嚴重時,患肢疼痛劇烈而持續,休息時疼痛仍不止,徹夜難眠。甚至足趾破潰合併感染,疼痛更為劇烈。
(3) 肢體營養障礙:表現為趾甲增厚、變形,皮膚乾燥,汗毛脫落,小腿或足部肌肉萎縮等,病情發展惡化時出現足趾端缺血性乾枯發黑、壞死等。
根據以上臨床特點,可對脈管炎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那麼如何預防和治療本病呢?
1、戒菸:吸菸對脈管炎有百害而無益。在患病早期應立即戒菸,再配合正確的治療,大多數病人症狀可以緩解。但吸菸習慣不改,無論用多少藥也是杯水車薪。到頭來勢必導致肢體壞死而截肢。因此戒菸是預防和治療脈管炎的一項重要措施。
2、保曖防寒、防外傷:保暖防寒對防治本病有積極作用,可改善微循環。患本病後由於肢端供血差,一旦破損則難以癒合,甚至容易引起潰瘍和壞死。
3、積極運動:改善和促進肢體側肢循環形成。
4、藥物治療:應到正規專科醫院確診,對症治療。
二、老年人的“脈管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不是脈管炎,它是全身動脈硬化的一種表現,是中、老年人的常見血管病之一。其病理特點是腹主動脈、髂動脈、股動脈、?動脈等大中動脈內膜增厚變硬,形成粥樣斑塊及鈣化,以及繼發血栓形成等,導致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表現為與脈管炎類似的下肢缺血癥狀,因此常被人們誤認為是脈管炎。也很多中、老年患者出現下肢疼痛、肌肉痠痛無力、不能正常行走(即間歇性跛行)等,常常以為是骨質增生、骨質疏鬆、腰椎間盤突出、風溼病等所至,服用了很多藥物久治不愈,未及時到醫院找專科醫生就診,甚至有些病人因此而延誤了就診時機而被迫截肢。
動脈硬化閉塞症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病因、病理和發病年齡都不同,不應混淆。另外,糖尿病與動脈硬化密切相關,在許多足趾壞死的“糖尿病足”患者中,其導致肢端壞死的主要原因是動脈閉塞而並非是糖尿病本身。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臨床特點主要是:
1、發病年齡大多為60歲以上,同時可伴有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
2、下肢缺血癥狀:表現為與脈管炎相似的症狀,既肢體發涼、怕冷、麻木、趾甲增厚、汗毛脫落和間歇性跛行等,但疼痛部位主要位於小腿腓腸肌,若主、髂動脈閉塞時,也可表現有大腿、臀部肌肉痠痛。肢體缺血嚴重時可出現靜息痛、肢端壞死。
根據本病特點和檢查足背動脈、脛後動脈搏動情況,臨床診斷比較容易。對於有下肢怕涼、痠痛無力及不能正常行走(即間歇性跛行)症狀時,應到大醫院血管外科仔細檢查,積極治療。
動脈硬化閉塞症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對於症狀輕微者,可選用非手術治療方法,主要包括:
1、戒菸:因吸菸可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動脈硬化;
2、適當運動:對促進側支循環形成有積極作用;
3、控制高血脂,防治動脈硬化;
4、抗凝、抗血栓藥物治療,降低血液粘稠度。
對於有間歇性跛行或症狀較重者,應採取手術治療。動脈搭橋術是治療動脈硬化閉塞症的有效方法。
三、靜脈“脈管炎”:下肢靜脈疾病
到航空中心醫院血管外科門診就診的許多下肢靜脈疾病患者都曾誤認為自己患了脈管炎,提心吊膽,唯恐面臨截肢的惡運。其實這是認識上的錯誤,靜脈疾病不是脈管炎。事實上,下肢靜脈性疾病的特點是脈靜血液迴流受到影響,很少引起肢體動脈供血障礙,不能與脈管炎相混淆。在臨床上常見的下肢靜脈疾病主要包括:
1、大隱靜脈曲張:即人們俗稱的下肢“青筋暴露”。大隱靜脈曲張主要是由於先天性靜脈壁薄弱和靜脈瓣膜受損所引起。從事長時間站立工作或妊娠婦女容易誘發此病。大隱靜脈曲張的臨床特點是:患肢發脹、沉重、易疲勞乏力,小腿淺表靜脈隆起、擴張,可有踝部輕度腫脹,站立時症狀加重。曲張靜脈容易併發血栓性靜脈炎,表現為曲張靜脈處疼痛,呈現紅腫硬條索、有壓痛。另外由於靜脈瘀血引起組織缺氧。一旦皮膚破損很容易合併感染並可形成久治不愈的潰瘍。生活中避免長久站立、穿彈力加壓襪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和控制本病。對於輕度的淺靜脈曲張可採取注射療法,而對較嚴重的靜脈曲張患者仍應以手術治療為主。
2、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由於深靜脈瓣膜受到破壞,引起血液倒流性靜脈高壓和瘀血,產生臨床症狀。臨床上表現為下肢沉重、腫脹、小腿皮膚色素沉著等,多數病人同時合併有大隱靜脈曲張。治療上應以手術治療為主。穿彈力襪和避免長時間站立等可緩解症狀。
3、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特點是嚴重下肢腫脹、小腿肌張力增高、脹痛、壓痛等。靜脈血流滯緩、血液粘稠度增高和靜脈損傷等是引起本症的主要原因。多見於長時間臥床、骨折、手術或長時間坐車、乘飛機旅行等,缺少肢體活動,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流滯緩。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主要危險併發症是肺動脈栓塞,一旦發生則有生命危險。因此深靜脈血栓急性期應積極治療,並臥床休息,避免患肢劇烈活動引起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
對於深靜脈血栓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溶栓、抗凝和手術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病人有過肺栓塞或有發生肺栓塞危險的病例,行下腔靜脈濾器植入是預防肺栓塞、保護生命的較好方法。
總之,下肢動脈疾病以肢體缺血性疼痛、間歇性跛行為特點,而下肢靜脈疾病以下肢靜脈迴流障礙,肢體瘀血腫脹為特徵,上述各種疾病的發病機理和預防治療方法各不相同,不應以“脈管炎”來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