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在脛骨關節面上有內側和外側半月形狀骨,叫半月板,其邊緣部較厚,與關節囊緊密連接,中心部薄,呈遊離狀態。內側半月板呈“C”形,前角附著於前十字韌帶附著點之前,后角附著於脛骨髁間隆起和後十字韌帶附著點之間,其外緣中部與內側副韌帶緊密相連。外側半月板呈“O” 形,其前角附著於前十字韌帶附著點之前,后角附著於內側半月板后角之前,其外緣與外側副韌帶不相連,其活動度較內側半月板為大。半月板可隨著膝關節運動而有一定的移動,伸膝時半月板向前移動,屈膝時向後移動。半月板屬纖維軟骨,其本身無血液供應,其營養主要來自關節滑液,只有與關節囊相連的邊級部分從滑膜得到一些血液供應。
因此,除邊緣部分損傷後可以自行修復外,半月板破裂後不能自行修復,半月板切除後,可由滑膜再生一個纖維軟骨性的又薄又窄的半月板。正常的半月板有增加脛骨髁凹陷及襯墊股骨內外髁的作用,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和起緩衝震盪的作用。
引起半月板損傷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半月板損傷的原因可大致分成兩類,一類是外傷造成的,另一類是由退行性改變造成的。前者常因急性損傷,膝關節受到暴力。膝關節在屈曲時做強力外翻或內翻,內旋或外旋,半月板上面隨股骨髁活動幅度較大,而其下面與脛骨平臺之間形成旋轉摩擦剪力。突發的動作力量很大,旋轉碾挫力超過了半月板所能允許的活動範圍時,即可引起半月板的損傷。退行性改變造成的半月板損傷可無明顯急性損傷史,通常是由於常需半蹲位或蹲位工作,長期重複膝關節屈曲、旋轉和伸直動作,半月板多次被擠壓和磨損而導致裂傷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