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過敏反應 常見於應用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的患者,在首次輸液時可能發生過敏反應,嚴重的發生過敏性休克,因此,對其他藥物或食物有過敏史的患者,慎用紫杉類藥物,在臨床使用時嚴格按照醫生的醫囑服用抗過敏藥物,常見的過敏反應發生一般發生在首次輸液的前十分鐘之內,主要症狀表現為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哮喘、過敏性休克等,其中以過敏性休克最為嚴重,可導致死亡。有的患者過敏反應出現在第二次治療甚至數次治療後。因此,我們提醒大家在輸入紫杉類化療藥物的同時,一定要有家人陪護,如輸液過程中突然出現心慌、胸悶、黑蒙等不適應立即關閉輸液開關,以最快的速度通知醫護人員,以便及時處理。如搶救不及時會引起過敏性休克,其表現與程度依機體反應性、藥物進入量多少等有很大差別,通常都突然發生且很劇烈,若不及時處理,常可危及生命。過敏性休克有兩大特點:一是有休克表現即血壓急劇下降到10.6/6.6kPa以下,病人出現意識障礙,輕則意識模糊,重則昏迷。
發熱 在化療期間,如出現乏力、口腔潰瘍等症狀,可能預示著患者血象開始下降,在醫學上稱為骨髓抑制期,這個時期需要常規監測血象,依據血象情況醫生會給予升白藥物等對症治療。血象下降一般發生在化療後第二週,白細胞開始下降,甚至降為最低,化療後第三週血象開始恢復。當白細胞低於2.0×109/L時,患者要注意休息,預防感染,加強飲食營養,多飲水,食高蛋白,高熱量的食品,增加機體的抵抗能力,按照醫生醫囑接受升白藥物治療;當白細胞下降達 1.0×109/L(白細胞減少4度)以下,患者需要住隔離病房,並減少親人朋友的探視。
化療骨髓抑制期間的發熱可能為粒細胞減少性發熱,也可能為感染性發熱。前者給予升白治療及對症治療隨著化療後期血象的恢復發熱症狀可消失。但如患者出現持續性發熱,特別是出現白細胞減少4度期間,體溫超過38.5℃,需要行血培養檢查,並及時給予對症治療。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如患者出現持續高熱,伴胸悶、咳嗽、咳痰、頭痛、頭暈等症狀,應及時告知醫生,需要監測血壓、心率、氧飽和度,必要時行胸部CT檢查,以及複查血象及超敏C反應蛋白,需要及時查明是否有肺部感染,以及是否合併細菌性感染,及早應用相關的抗感染藥物,避免發生感染性休克。
乳腺癌患者在化療期間如出現發熱,在應用退熱藥物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電解質,需要多飲水。在退熱過程中患者會大量出汗,導致血容量的減少,嚴重的患者會因為未及時補充液體而虛脫,甚至威脅生命。
腹瀉 該併發症是乳腺癌腫瘤化療中的併發症之一,不僅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體質,嚴重者可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血容量減少等。
化療期間,有的患者在化療前期出現便秘,給予相應的對症處理如通便藥物後,可能引起相關性腹瀉,在腹瀉前期應及時停用通便藥物,並及時服用充足的白開水,補充蔬菜及水果,這類患者的臨床症狀一般比較輕。有的患者會出現化療藥物相關性腹瀉,組織病理學有證據顯示化療藥物可以導致胃腸道黏膜層破壞和腸上皮脫落,杯狀細胞和隱窩細胞不成比例增加和非典型增生,破壞微絨毛細胞的重吸收功能,導致腸腔液體增加,最終導致小腸內吸收和分泌的功能失去平衡而造成。在紫杉類藥物治療期間出現了與化療相關的腹瀉,嚴重者每日大便次數可達數十次。我們發現如在患者出現腹瀉症狀的前期及時給予止瀉藥物,如思密達、易蒙停等藥物,及時控制症狀,可以很好的控制藥物性腹瀉。如患者出現每日大便次數達數十次,在高劑量易蒙停治療後仍腹瀉,可應用二線止瀉藥物,如奧曲肽等,並且常規補液,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皮膚的變化,以及監測血常規、便常規、便培養等。
腸梗阻 化療藥物如長春瑞濱(諾維本)、容易引起便秘,嚴重時出現麻痺性腸梗阻。該藥物化療的患者應特別注意觀察大便的次數及性狀,如未解大便時間超過3天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報告醫生,給予通便藥物如果導片、麻仁潤腸丸、便通膠囊、聚乙二醇4000散劑等處理。如患者出現腹痛、腹脹、無排氣、排便等症狀,應警惕腸梗阻的發生,及時告知醫生,預約相關的腹部立臥位平片的檢查,排除是否有腸梗阻。如發生腸梗阻應及時處理,如禁食、胃腸減壓、適當補液等對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