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飲食與心、腦血管疾病的關係?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心腦血管病患者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年齡呈年輕化趨勢。據統計,我國15歲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約為14%,比30年前增加了一倍。而最令人擔憂的是,30歲左右發生心肌梗塞、腦梗塞和腦溢血的患者越來越多。目前,我國每年因心腦血管疾病造成死亡的人數約260萬,占人類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平均每小時死亡300人。
據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造成心腦血管疾病上升和年輕化趨勢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發展帶來生活水準提高後,沒有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健康飲食習慣、吸菸、肥胖、缺少運動和精神壓力等。其中飲食習慣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關係更為密切,平素愛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及口味較重的人,其心、腦血管病發生率較高。
二、怎樣的飲食習慣可以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膽固醇增高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重要因素,因此,減少膽固醇的攝入量,可以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此外,飽和脂肪酸可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形成傾向,從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而不飽和脂肪酸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因此,從早期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角度出發,應從兒童乃至嬰兒開始,養成少鹽、清淡的飲食習慣。多食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的果蔬。如菠菜、大蒜、馬鈴薯、蘑菇,能降低膽固醇和血壓,木耳、蘋果均能降低血壓。宜多食植物蛋白:如豆類、豆製品,有利於膽酸排出,使膽固醇合成減少。適當食用魚類物質,魚類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亞麻酸對降低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有比較好的效果。此外,亞麻酸還有降低血小板凝聚和血液凝固的作用,從而有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三、心腦血管病人在大魚大肉的節日飲食中應注意些甚麼?
長期臨床工作經驗告訴我們,每年季節變換及節日,總有一些中老年人因氣候變化,訪朋會友過累,煙、酒、糖、茶、鹹食及油膩過量,佳節思念親人等使一些中老年人因此引發心腦血管病的突發事件。
中秋佳節即將來臨,隨之而來的假期也給忙碌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探親訪友、親朋聚會的好時機。但在歡慶之餘,不要忽略了“健康過節”的生活新理念,千萬注意別讓“節日病”靠近你。
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注意:
1、忌高鈉飲食,少吃鹽,日攝量應低於5克,因鈉多能使血壓升高。
2、忌高脂肪飲食,飲食要注意清淡,過度油膩,增加血液粘 度,對心腦血管病極為不利。因此飲食要粗細搭配,甜鹹適中,水果蔬菜必用,一日三餐,不宜過飽,七八成即可。
3、忌高糖飲食,少吃甜食,因糖在體內仍轉變成脂肪,也增加血液粘度。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的形成在明代,到今天,吃月餅已經是每家過中秋的必須程序,但是你知道嗎?一個傳統的月餅熱量高達700多大卡,相當於3碗米飯的熱量,所以那些怕胖的朋友們,面對香甜可口的月餅時一定要“口下留情”。
4、忌菸酒,因尼古丁使血液稠粘度增高,乙醇能誘發脂質代謝紊亂。建議每日飲白酒不超過50ml.紅酒不超過100ml,啤酒不超過500ml。
四、 節日期間專家推薦的心腦血管保健方法?
1、要保持良好習慣,不要過度疲勞。節日期間探親訪友、接人待客,各類應酬明顯增多,家務量也大大增加,因此心腦血管病患者要特別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不要因為高度緊張和過度勞累而使病情加重。
2、要保持情緒穩定,不要過分激動。節日期間親友相聚,避免不了情緒激動,但顯著的情緒波動同樣可以增加心腦血管病發作的危險,因此心腦血管病患者要保持自己的情緒穩定。
3、要保持合理飲食,不要暴飲暴食。飲食過量或吃油膩性食物過多可導致血液粘度增加,同時因消化道負擔過重而也增加心腦血管系統負擔。節日期間,心腦血管病患者要注意飲食適度,不能暴飲暴食;飲食要以清淡食物為主,少吃大魚大肉。
4、要保持菸酒控制,不要放任自流。吸菸飲酒與心腦血管疾病有明確的關係,菸酒嗜好顯著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因此,有吸菸飲酒習慣的朋友一定要嚴格控制自己,儘量不抽菸,少喝酒,切忌菸酒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