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2 01:06

  糖尿病 各種代謝紊亂容易造成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傷,如果同時合併高血壓則如同火上澆油, 對這些重要器官的破壞速度更快。許多大型臨床研究證實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壓,對於減少糖尿病心腦血管等大血管併發症的作用比控制好血糖所起的作用要大。例如,UKPDS研究發現血壓下降10 / 5 mmHg,可使糖尿病相關死亡減少32 % ,所有大血管病變減少34 %,腦卒中減少44 %  ( p = 0.013 ),心肌梗死減少21 % ,心力衰竭減少 56 %,視網膜病變進展減少34 % ,視力惡化減少 47 %,微量白蛋白尿減少 29 % ,明顯蛋白尿減少39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視高血壓的治療。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治療原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患者應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在醫生指導下及時選擇和調整降壓藥物,從小劑量開始,採取個體化用藥,需要聯合用藥時應利用藥物間的協同效應,採取多種藥物小劑量聯合用藥為宜,避免一種藥物大劑量長期使用。應根據患者病情儘可能把血壓控制到理想目標,即小於130/80毫米汞柱。如果同時有蛋白尿, 血壓應小於125/75毫米汞柱,但舒張壓一般不低於60毫米汞柱,對合並冠心病者最好不要低於70毫米汞柱。如果合併急性腦梗死,則不要急於降血壓治療,應在神經內科醫生的專業指導下調整降壓藥物。要定期、多時間點監測血壓,無論是清晨、上下午、晚上都應測量血壓,絕不能憑自身感覺服用降壓藥物,因為很多患者的血壓儘管高到危及生命也無任何症狀。

  生活方式干預奠定降壓治療的基礎

  糖尿病患者合併高血壓應重視生活方式干預降低血壓的作用。生活方式干預不僅可以預防高血壓,並可使已升高的血壓輕度下降。一些患者完全依賴於降壓藥物而不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善,往往很難把血壓控制到理想水平。美國高血壓聯盟第七次大會報告指出,降低血壓的主要生活方式調整有:①超重和肥胖者減輕體重;②採用終止高血壓膳食療法,即多食用水果(糖尿病患者可少量食用)、蔬菜及不飽和脂肪和總脂肪含量少的低脂奶產品,可使收縮壓下降8~14毫米汞柱;③每日氯化鈉攝入量小於6克,可使收縮壓下降2~8毫米汞柱;④參加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可使收縮壓下降4~9毫米汞柱。此外,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緊張對於穩定血壓也非常重要。

  臨床上常用的降壓藥物

  臨床上常用的降壓藥物主要包括:利尿劑(如氫氯噻嗪、吲噠帕胺)、鈣離子拮抗劑(如苯磺酸氨氯地平、鹽酸樂卡地平、非洛地平緩釋片、拉西地平、硝苯地平控釋片)、β-受體阻滯劑(如阿替洛爾、酒石酸美託洛爾、富馬酸比索洛爾)、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福辛普利、培哚普利、苯那普利、雷米普利)、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如纈沙坦、氯沙坦、替米沙坦、厄貝沙坦、坎地沙坦)以及α-受體拮抗劑(如甲基多巴、鹽酸特拉唑嗪)等六大類。

  這些降壓藥物均可應用於糖尿病患者,但要儘量選擇那些對血糖、血脂以及對糖尿病併發症負面影響小的藥物。首選的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和鈣離子拮抗劑。對於鈣離子拮抗劑最好選用長效雙氫吡啶類或非雙氫吡啶類製劑,如地爾硫卓、硝苯地平控釋片、氨氯地平片等,以減輕反射性交感神經激活效應。

  目前常用的降壓藥配伍

  在血糖控制達標的前提下,對於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藥物治療,應遵循個體化治療原則。單用一種藥物治療高血壓病,即使是輕度高血壓病患者也僅有50%~70%的有效率,雖然加大劑量可提高療效,但同時也增加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大多數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病人需要聯合用藥以達到嚴格的血壓控制,使血壓低於130/80毫米汞柱。可依據病人的血壓及合併症的不同情況合理地選擇聯合方案。一般可聯合2~3種,甚至更多種藥物同時使用。通常主張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降壓藥物聯合使用,以提高降壓效果並減少單獨使用的不良反應。

  推薦的聯合方案如下: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鈣離子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利尿劑;鈣離子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α-受體拮抗劑。其中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鈣離子拮抗劑可作為聯合用藥的首選,因為兩者合用具有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和胰島素的敏感性,發揮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保護腎功能,降低蛋白尿等效應。2008年公佈的Accomplish循證醫學研究結果也證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鈣離子拮抗劑降低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風險優於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

  “雞尾酒療法”減少高血壓相關心腦血管意外

  所謂“雞尾酒療法”,就是針對疾病的多種危險因素和不同發病機制將多種治療藥物同時或分階段用於同一種疾病的治療,從而起到全面、綜合的治療作用。即通過健康知識普及提高廣大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採取正確的防病治病措施;在醫生的指導下針對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患者的發病特點,選擇適合於病情的多種藥物,從源頭控制高血壓、血脂紊亂、高血糖、肥胖、高血凝等各種引發心腦血管意外的危險因素,達到多靶點、多角度干預,以防止和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發生。丹麥Steno-2研究主要是干預多重危險因素對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影響。常規治療組共納入80例病人,按照指南接受常規治療;強化治療組也納入80例病人,逐步進行行為干預並使用藥物對高血糖,高血壓,異常血脂,微量蛋白尿進行治療以達到目標值,並使用阿司匹林作為2級預防。在研究第4年對微血管病變終點進行統計評估,在第8年對大血管病變終點進行統計評估,在研究隨訪13年結束時,對死亡率終點事件進行統計評估。就在隨訪過程中,常規治療組有35例患者發生85次心血管事件,而強化治療組僅有19例患者發生33次事件。與常規治療組相比,強化治療組心血管事件發病率顯著下降。Steno-2研究結果提示,綜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多重危險因素是患者獲益的重要保障。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重要危險因素的干預措施--高血壓治療部分相關文章
1、高鈉、低鉀膳食人群中,鈉鹽(氯化鈉)攝入量與血壓水平和高血壓患病率呈正相關,而鉀鹽攝入量與血壓水平呈負相關。膳食鈉/鉀比值與血壓的相關性甚至更強。我國14組人群研究表明,膳食鈉鹽攝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克,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增高2.0mmHg和1.2mmHg。北京同仁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王日勝高鈉、低鉀膳食是我國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發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我國大部分地區,人均每天鹽攝入量12-15克
發布於 2022-10-21 19:34
0評論
如果您有以下危險因素,要每年注意體檢哦!因為糖尿病早期是沒有任何症狀的。早發現、早治療,就會有效預防糖尿病!1、年齡≥40歲。2、有糖調節受損史。3、超重或肥胖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4、靜坐生活方式。5、一級親屬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6、有巨大兒(出生體重≥4kg)生產史或妊娠糖尿病(GDM)史的婦女。7、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
發布於 2023-01-23 19:37
0評論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包括:1、糖尿病眼病;2、糖尿病腎病;3、糖尿病神經病變;4、糖尿病心腦肢體大血管病變;5、糖尿病足部;6、糖尿病皮膚病變。慢性併發症是患者血糖長期控制不佳的一種日積月累的結果,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日後致殘、生活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患者如果能長期有效的控制血糖,將能阻止或延緩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發布於 2023-01-25 07:22
0評論
糖尿病併發症有無或其嚴重程度對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及預後起著決定性作用。現在很多糖尿病患者只注意到降血糖治療,而對糖尿病可能導致的併發症完全沒有防備意識。結果出現視力明顯下降、失明、蛋白尿、尿毒症、足部壞疽、截肢、腦血管病變、冠心病、心梗等多種併發症。糖尿病發病後10年有30%~60%的患者至少會發生一種併發症。我們的研究表明,上海社區糖尿病及前期人群中分別有60%及36%存在慢性併發症。據研究報道
發布於 2023-01-24 12:47
0評論
有人曾報道80%的腦血管病人與高血壓有關,其中86%腦出血和71%的腦血栓形成都有高血壓病史。而沒有症狀的高血壓,發生腦血管病的機會約為正常血壓者的4倍,同時,研究中還發現,無論是收縮壓還是舒張壓升高,對腦血管病的危險性都很大。收縮壓>150mmHg者,發生腦血管病的相對危險性,是收縮壓≤150mmHg者的28.8倍!而舒張壓>90mmHg者,是舒張壓≤90mmHg者的19倍!這些都
發布於 2023-03-16 11:41
0評論
一、不可干預危險因素    1、年齡:卒中發病率隨年齡增加。55歲後每10年增加1倍。所有卒中大多數發生於65歲以上的病人。2、性別:男性比女性的卒中發生率大約高30%。3、家族史。    4、種族可干預危險因素一。高血壓:高血壓是腦出血和腦梗死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國內有研究顯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險因素後,收縮壓每升高10mmHg,腦卒中發病的相對危險增加49%,舒張壓每增加5mmHg,腦卒中發病的
發布於 2022-10-01 01:14
0評論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嚴重慢性併發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國外報告最高達45%。在美國,糖尿病腎病佔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的首位,約為38%。那麼糖尿病為甚麼會併發糖尿病腎病?其具體機理尚不清楚。一般認為在遺傳易感的基礎上,與高血糖、高血壓、脂質代謝紊亂、吸菸以及高蛋白飲食等危險因素引起的病理生理變化有關。這些病理生理變化包括致病細胞因子增加,自由基增多,高凝血狀態,腎
發布於 2022-12-02 01:11
0評論
在我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逐漸變化,冠心病的發病率正以驚人的速度上升,已成為引起人群致死和致殘的第一位病因。目前研究證實,冠心病的發生取決於多種危險因素,而且多數情況下取決於兩或兩個以上危險因素的協同作用。多個危險因素相互作用遠高於單個危險因素作用的總和,目前公認冠心病危險因素包括男性、年齡、有早發冠心病家族史、吸菸(現吸菸〉10支/日)、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有明確的腦血管或周
發布於 2023-01-23 17:32
0評論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包括老齡、男性、早發冠心病家族史、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個人史、高血壓、吸菸、血清總膽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糖尿病、肥胖和缺乏體力活動。近年研究還發現一些新顯現的危險因素,包括促炎症因子、新的脂質危險因素、促凝血因素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等,都與冠心病發病危險增高有關。此外,基因多態性和基因異常也直接影響脂蛋白、血糖和血壓的調控。患冠心病的危險很少取決
發布於 2023-02-18 14:06
0評論
概述 隨著飲食結構、生活環境的改變,且有低齡化的趨勢,且所有內臟惡性病變發現後基本都發展到了晚期,現在我把了解到的誘發肝癌的危險因素給大家分享一下。 步驟/方法: 1、 酒精肝、脂肪肝。大量酒精會使得肝臟對脂肪的分解產生障礙,進而發生脂肪肝。且大量酒精進入體內後肝臟來不及代謝,會造成酒精肝,酒精肝和脂肪肝都是肝癌的高危因素。 2、 病毒性肝炎。各類病毒性肝炎都是肝癌的因素,其中又以最為常見
發布於 2023-09-17 04:3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