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2 22:51

  脊髓脊膜膨出是胚胎期的神經管閉合發生障礙導致椎板融合不全,脊髓和神經根自骨裂處膨出的先天發育畸形,常伴有局部脂肪異常增生,也稱脂肪型脊髓脊膜膨出。其臨床症狀有不同程度的雙下肢無力和大小便功能障礙。如不及時治療或手術方式不當會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早先因為沒有影像技術的支持,對脊髓脊膜膨出伴有局部脂肪瘤的診斷不明確,作者總結我院2007.1-2008.5內收治的18例脊髓脊膜膨出患兒,其中有8例伴有脂肪瘤,現將資料總結如下:
  結果:8例患者術後病理證實脂肪瘤。手術後一例患兒出現高熱,局部出現腦脊液漏,經過清創換藥1月後癒合,其餘患兒均一期癒合。術後3個月門診複查,15歲患者大小便功能未恢復,餘2例明顯好轉,下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復。5例幼兒預後良好,發育正常,家屬不願複查MRI。
  討論:脊髓脊膜膨出為小兒較為常見先天疾病,其發生率為1-5/1000,多發生於腰骶部,常合併嚴重的椎管內畸形,包括椎管內脂肪沉積,脊髓及圓錐脂肪變,以及脂肪、纖維結締組織與圓錐或馬尾神經包繞混雜生長且與硬脊膜粘連,對脊髓造成牽拉,從而影響患兒的下肢及大小便功能,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病兒多有神經功能障礙或橫斷性截癱。骶部的脊髓脊膜膨出有鬆弛性大小便失禁,足內翻,下垂或有高弓足畸形;腰部脊髓脊膜膨出可顯示雙下肢麻痺,神經性膀胱,腹部可觸得腸腔內糞塊堵塞。
  脊髓脊膜膨出的診斷依靠典型症狀:囊腫多位於背部中線,覆蓋有正常皮膚,皮膚極薄時透光試驗陽性,可見內有馬尾及其它神經組織。合併脂肪瘤時皮下組織增厚,呈分葉狀,質軟。局部可有毛髮增生,色素沉著等異常表現。壓迫囊腫時囟門有衝動感。判定脊髓受損的程度要根據下述檢查的結果:下肢的運動和感覺障礙;有無大便失禁和排尿障礙,膀胱的充盈;肛門粘膜的鬆弛外翻;肛門括約肌的收縮強度。因多為嬰幼兒症狀不易察覺。
  影像檢查可作為診斷及瞭解病變局部的重要依據:X線檢查多表現為椎板棘突缺如,椎弓根間距增寬,骨質缺損部位與軟組織腫塊相連接。
  MRI對脊髓脊膜膨出有重要診斷價值,應該做為首選MRI可清楚地顯示脊髓的位置、形態,增粗的終絲、硬膜囊的形態及內容物,可以發現所有拴系並幾乎均能找到原因,為制定手術方案提供重要依據。如果伴有脊髓圓錐低位,低於L3水平;終絲增粗;脊髓被脂肪瘤或其他畸形固定即要明確有拴系。伴有脂肪瘤時可見長T1、長T2信號影,能在脂肪抑制序列被抑制,因為脂肪瘤對脊髓或馬尾造成壓迫加重相應的症狀,故瞭解脂肪瘤與脊髓圓錐的位置關係非常重要,文獻中根據影像特點分將其為3型:圓錐下型,脂肪瘤侵襲馬尾神經和圓錐下方及終絲;圓錐旁型,脂肪侵襲圓錐的一側,包繞一側的馬尾神經;圓錐上型,脂肪侵襲脊髓圓錐上部位,可牽拉脊髓向背側成角。本組8例MRI均顯示脊髓膨出於囊內或低位固定,及局部脂肪組織信號。
  本病需要與以下幾種情況鑑別:1)單純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因為三者外形相似,但手術方式及預後是不同的,術前需要仔細分辨MRI圖像,如有條件應做術中神經刺激測定和組織學檢查可鑑別,儘可能切除脂肪瘤,保留神經組織。2)畸胎瘤:骶尾部畸胎瘤位置較低,大小不等,形狀不規則,硬度不均勻,多為囊性,位置多偏向一側。但常有實質性病理組織,如骨骼,牙齒,軟骨等。界限清楚,透光試驗陰性。與硬膜下腔無交通,壓迫囊腫時囟門無衝動。X線片顯示骶骨多無缺損。3)脂肪瘤:皮下脂肪瘤柔軟,呈分葉狀,邊界清楚,穿刺無腦脊液。但脊髓脊膜膨出時常同時合併該部位的皮下脂肪瘤。4)皮樣囊腫:囊壁由結締組織構成,內含皮脂腺,汗腺,毛髮等。囊內尚有脫落的上皮與皮脂,覆蓋的皮膚正常。囊腫較小,與皮膚緊密相連,可以移動,稍有實質感。透光試驗陰性,與椎管不交通,壓迫時囟門無衝動感。術前MRI可以幫助鑑別以上病變,切除物病理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手術禁忌證有:①巨大的胸腰部脊髓脊膜膨出有嚴重的下肢癱瘓者;②合併嚴重腦積水有明顯智力發育不全者;③有其他嚴重畸形,如脊柱側彎,後突等;④出生時有嚴重大腦損傷,顱內出血,小頭畸形,腦發育不全者。

脊髓脊膜脂肪瘤的診斷和治療經驗相關文章
腦部的室管膜瘤不常見,典型的起源於腦室系統的室管膜,此類腫瘤最常見於兒童。截止目前,尚沒有已發表的隨機的臨床試驗來指導室管膜瘤病人的治療:1、對於腦部的室管膜瘤,我們建議儘可能的進行全部切除腫瘤,而不是活檢或者部分切除。臨床觀察發現,全部切除相比於部分切除,病人的生存時間要更長。2、對於那些大於1-3歲的室管膜瘤患者,我們建議在全部切除之後輔助放療,而不是繼續觀察和當腫瘤復發之後進行的補救治療。
發布於 2023-03-12 12:16
0評論
診斷 在沒有出血的病例,單憑臨床診斷比較困難,CT和MRI、血管造影可顯示畸形血管形態,DSA是明確診斷的主要手段。 診斷標準如下: 1.間歇性毆行:主要是由於脊髓血管瘤的盜血作用,使得脊髓處於相對缺血狀況,行走後則加重缺血。 2.病變節段處根性疼痛。 3.括約肌障礙:排尿、排便障礙。 4.出血症狀:在上述症狀基礎上,症狀突然加重。 5.DSA提示有異常的血管。
發布於 2024-06-19 06:37
0評論
目的探討兒童脊髓脂肪瘤手術年齡、病理解剖類型與愈後關係。方法回顧性分析211例兒童脊髓脂肪瘤的臨床資料,以手術年齡、手術前後直腸膀胱功能評分和運動功能評價、術中解剖分型、脊髓鬆解程度進行綜合評估。結果除髓內型外,各病理解剖類型組中,術前不同膀胱直腸功能評分的平均年齡之間具有顯著差異(P<0.05)。手術能保持原有正常功能,術後直腸膀胱功能總體改善率48.3%、加重率0.97%,運動改善率43.2
發布於 2023-03-03 07:31
0評論
發病機制脊膜瘤在椎管內侷限性生長,包膜完整,與硬脊膜緊密附著,有較寬的基底。瘤組織不侵入脊髓實質,而僅壓迫其上。腫瘤血運來自蛛網膜或硬脊膜的血管供應且比較豐富。大都為單發,多發者很少見。瘤體一般不大,多呈扁圓形或橢圓形,腫瘤組織結構較緻密硬實,切面呈灰紅色。有時腫瘤基底部有鈣化砂粒,瘤體內出血壞死較少見。脊膜瘤大都位於硬脊膜內,少數位於硬脊膜外,啞鈴狀較少見。有人報告脊膜瘤44例,其中42例位於
發布於 2023-03-06 05:31
0評論
在治療前,體表腫物一般不需穿刺檢查,在皮下相對較深的腫物,可能憑手可能觸及不準,可以照B超,B超可以判它的位置、大小,質地,是實質性的還是囊性的,如果照彩超,可直接看到腫物的血液供應情況,血供豐富的,可能是惡性;長在淺表位置的痣或粉瘤,不用做B超,脂肪瘤可以做B超檢查。血管瘤相對較難處理,一般不能輕易手術,瘤內可能有豐富的血管,有的血管瘤沒有明確的包膜,有的根部伸進肌肉,手術前一定要判斷它的範圍
發布於 2023-01-04 14:56
0評論
脊髓髓內腫瘤佔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腦和脊髓)的2%-4%,佔椎管內腫瘤的20%-25%。兒童的髓內腫瘤發病率高於成人,約佔椎管內腫瘤的50%左右。按照病理類型,常見的髓內腫瘤中室管膜瘤45%,星形細胞40%,血管網織細胞瘤5%,其它腫瘤如:脂肪瘤、海綿狀血管瘤、表皮樣囊腫等佔10%。由於髓內腫瘤埋藏在正常脊髓組織中,手術切除必然帶來正常脊髓的損傷。70年代以前,脊髓髓內腫瘤的手術死亡率、致殘率高,
發布於 2023-01-27 16:12
0評論
脊髓室管膜瘤是起源於脊髓中央管室管膜細胞,呈膨脹性生長,多見於頸段或頸胸段,生長過大或腫瘤卒中會導致相應節段的神經功能障礙。室管膜瘤是成人最常見的脊髓髓內原發性腫瘤。多數腫瘤與正常脊髓組織之間有可分辨的界限,在腫瘤兩端多可見囊變,WHO分級2級,多屬良性腫瘤。顯微手術切除腫瘤是首選治療,絕大多數的治療效果較好。但由於患者及家屬對此病併發症和療效的擔心,以及手術醫生手術技術的差異,導致治患者延誤治
發布於 2022-12-21 22:25
0評論
1、腦積液:大多於癱瘓前出現異常。外觀微濁,壓力稍增,細胞數稍增(25~500/mm3),早期以中性粒細胞為多,後則以單核為主,熱退後迅速降至正常,糖可略增,氯化物大多正常,蛋白質稍增加,且持續較久,少數患者脊髓液可始終正常。 2、周圍血象:白細胞多數正常,在早期及繼發感染時可增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急性期血沉增快。 3、病毒分離或抗原檢測:起病1周內,可從鼻咽部及糞便中分離出病毒,糞便可持繼陽
發布於 2024-11-25 09:50
0評論
脊膜瘤起源於蛛網膜內皮細胞或硬脊膜的纖維細胞,是一種良性脊髓腫瘤。脊膜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組,但絕大多數發生在50~70歲年齡組。75%~85%發生於女性,大約80%發生在胸段脊髓。脊膜瘤生長較緩慢,早期症狀多不明顯,一般病史較長。常見的首發症狀是腫瘤所在部位相應的肢體麻木,其次是乏力。脊膜瘤屬於良性脊髓腫瘤,手術切除治療效果良好。有的病人雖已出現脊髓橫貫性損害,但腫瘤切除後,脊髓功能仍可能恢復。
發布於 2023-03-06 05:36
0評論
一般三級甲等醫院都可以治療,血管瘤不是真性腫瘤,而是由胚胎性血管組織的過度增生而發展成的腫瘤性畸形。一般來說,血管瘤的自然過程要經過生長、靜止、消退三個時期。以毛細血管瘤為例,多數病兒在出生以後10~50天,皮膚上出現紅色小點,隨之進入生長期,即在出生後2~6個月,血管瘤迅速生長,紅斑範圍迅速擴展,形成高出皮面的紅色腫物,很象草莓,所以又稱草莓狀血管瘤。以後,經過1~2個月的靜止期,腫瘤生長緩慢
發布於 2024-06-19 06:5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