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8-01 23:47

  支招:

  孕期浮腫是一種較普遍的生理性現象。懷孕後,尤其是5—6個月以後,下肢易出現浮腫。這是因胎兒的增大和羊水的增多,宮體對下肢血管的壓迫使下肢血液迴流不暢造成脈壓增高所致,並非一種病症。

  大多數準媽媽在孕期都會出現浮腫現象,經過躺下休息或者一夜的睡眠,第二天早上,症狀就會有所減輕或全部消失,這是正常的生理性水腫。可如果通過休息和控制鹽分的攝入後,浮腫仍不消退,而且還有加重的跡象,就應該儘快到醫院就診。

  建議:

  懷孕之後要經常到婦產科做定期檢查,保證母嬰健康。

  孕婦吃的食物不宜太鹹,口味重的孕婦此時也要注意,多吃清淡食物,保持低鹽飲食。

  孕婦一般不宜走路太多,或站立太久,因行走和站立時間長了,會增加身體腫脹。

  上班工作的孕婦更要注意所從事的工作,此時可做些輕鬆的辦公室工作,繁重或站立的工作,對孕婦的健康和胎兒的成長不利。

  吃過飯後可以到戶外適當散步,這有利於日後生產。有些孕婦怕活動,老呆在床上休息,結果導致滯產。本可以自己生下胎兒,最後只得做手術。

  孕婦後期出現腿部腫脹痠痛,丈夫要多體貼關照,晚上睡覺前,最好能為孕婦的腿部進行按摩,可減輕孕婦痠痛的感覺。

  孕婦睡覺的時候,腿腳部稍微放高一點,有利於消除腫脹。

  若是腫脹得比較厲害就要服用一點利尿藥,就可以緩解痠痛滋味。

  但如果是很嚴重的腫脹現象就要檢查血壓和尿液,有可能是血壓高引起的,就得進行治療。

  另一種可能性就是患有產前子癇,這更要立即進行治療。

  正常的孕婦腿部腫脹在產後基本消失,但也有個別孕婦,因產後沒有得到好好休息而因繁忙的家務指使腿部仍出現腫脹,也不必過分擔心,只要休養一段時間自然會康復。

  另外,出現以下一些症狀也應儘快到醫院進行檢查:

  浮腫出現在早晨,手指腫脹,戒指難以脫下;

  體重在1周內增加1斤以上;

  感覺大腿外側發麻、指尖刺痛或者沒有感覺。

  總之,孕媽媽要定期產檢,做好血壓、體重和尿蛋白的監測,注意有無貧血和營養不良。如果浮腫現象嚴重,必要時得進行利尿治療。

  雖然,大部分準媽媽的浮腫症狀都屬於正常現象,不過如果有辦法能夠預防和控制浮腫,不是更好嗎?豆豆媽給有浮腫煩惱的準媽媽3帖良方:

  第一帖良方:小動作去腫

  不要忽視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它們能在不經意間解決你的浮腫煩惱。

  平躺,把腳抬高

  下半身的靜脈血很難返回心臟是因為人類的心臟離腳實在太遠了。靜脈血是依靠肌肉的收縮和血管裡的某種“閥門”而被送回到心臟的,因此平躺後把腳稍稍抬高能夠使血液更容易回到心臟,浮腫也就比較容易消除了。

  坐著的時候,把腳稍稍墊高

  為了使腿部積存的靜脈血能夠回到心臟,坐在椅子上的時候,可以把腳放到小臺子上;坐在地板上的時候,就用坐墊把腳墊高。

  臥床,儘量用左側位

  孕媽媽應注意休息,每天臥床休息至少9—10小時,中午最好能休息1小時,左側臥位利於水腫消退。

  第二帖良方:運動去腫

  雖然準媽媽不能像孕前那樣活蹦亂跳的,但是適當的運動也能促進胎兒和孕婦的健康,有效改善準媽媽的浮腫煩惱。

  適當散步

  藉助小腿肌肉的收縮可以使靜脈血順利地返回心臟,因此,散步對於浮腫的預防是很有效果的。

  游泳

  游泳也是鍛鍊腿部的一種運動。所以在得到醫生的允許之後,就試著游泳吧!

  臺階運動

  利用臺階,雙腳做上下運動,能鍛鍊小腿的肌肉,從而有助於預防浮腫。孕媽媽肚子變大很容易失去平衡,所以運動時一定要扶住柱子、牆壁或是桌子等東西。

  按摩(讓爸爸來幫忙吧)

  通過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浮腫的預防也是很有效的。要記住按摩時要從小腿方向逐漸向上,這樣才有助於血液返回心臟。睡前進行按摩,可以解除腿部痠痛,有助於睡眠。洗澡時按摩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哦!

孕期腿腫怎麼辦相關文章
很多孕媽媽在孕期出現了腿腫的情況,而不知道是何原因,更不知如何緩解。母嬰專家指出,為了減少孕期腿腫需注意以下事項。 分析:造成孕期腿腫的原因 1.妊娠後,從6周開始血容量就逐漸增加,34周達到高峰,並在這個水平上一直維持到產後兩週才恢復到孕前水平。 血容量可比非孕期增加40%左右,所以血容量增加後,組織間液也會增加。 2.由於血液增加時,血漿的增加比血球等的增加要多,所以,血液成分會相對稀釋,血
發布於 2024-08-01 23:40
0評論
■注意:為了減少孕期腿腫需注意 ★堅持低鹽飲食,每日鹽量不要超過6克。 ★適當運動,增加下肢肌肉力量,促進靜脈迴流。 ★坐位時,可在腳下墊一個小板凳,協助靜脈迴流。 ★晚上入睡前,做下肢按摩也有助於消腫。 ★若是腫脹得比較厲害就要服用一點利尿藥,就可以緩解痠痛滋味。 但如果是很嚴重的腫脹現象就要檢查血壓和尿液,有可能是血壓高引起的,就得進行治療。 另一種可能性就是患有產前子癇,這更要立即進行治療
發布於 2024-08-01 23:53
0評論
女人懷孕六個月之後,一般都會出現腿部腫脹的現象,有的腫脹部位不只侷限於小腿部,大腿也會腫脹,甚至還引起身體其它部位的腫脹。這是孕婦在懷孕後期出現的正常現象,孕婦感到此種症狀不必驚慌。由於酸脹給孕婦帶來一定的痛苦,在生活和工作中儘量減緩這種痠痛。當然生活上的適當護理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腫脹而引起的痛苦。 1、懷孕之後要經常到婦產科做定期檢查,保證母嬰健康。 2、孕婦吃的食物不宜太鹹,口味重的孕婦此時也
發布於 2024-08-02 00:07
0評論
問:我懷孕剛過六個月腳就開始明顯變腫,到現在鞋已換過好幾雙了,別人說這是正常現象,但我卻擔心會有甚麼問題。 孕媽媽在懷孕6個月之後,一般都會出現腿部腫脹的現象,有的腫脹部位不只侷限於小腿部,大腿也會腫脹,甚至還引起身體其他部位的腫脹。這是孕婦在懷孕後期出現的正常現象,但酸脹也會給孕婦帶來一定的不適。 為減輕腫脹孕婦吃的食物不宜太鹹,口味重的孕婦此時也要注意,多吃清淡食物,保持低鹽飲食。孕婦此時不
發布於 2024-08-02 00:00
0評論
1、泡腳消水腫泡腳消水腫,採用溫開水和滲透壓原理,泡腳5~10分鐘,就可以很好的改善腿部水腫的問題.方法:泡腳水裡,可以加進適量的米酒、天然鹽或薑汁,就可以幫助血液循環,代謝掉身體裡多餘的水分,水量要超過小腿肚. 2、倒立消水腫倒立可以讓下肢的血液迴流,加快下半身的血液循環,對消除水腫也有很好的作用,但是一定要每天堅持半小時以上才會有效果,可以在晚上睡覺前,躺在床上,就好像踩單車一樣運動著. 3
發布於 2024-09-24 15:04
0評論
赤小豆燉鯉魚 這是民間久負盛名的消腿腫方法。取赤小豆90克,500克以內的鯉魚1尾(去內臟),水、米醋各半,放砂鍋內略加生油,煮1小時,飲湯吃魚、豆。每日1劑,7日為1個療程。其中鯉魚味甘、性平,具有滋補健胃、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對各種水腫、浮腫、腹脹皆有益。赤小豆性味甘、酸、平,可清熱利水、散血消腫,主治水腫、腹部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該方對因腎炎引發的水腫有良效。 黃芪豬肚粥 取黃
發布於 2024-09-24 15:11
0評論
老年人腿建議往醫院檢查,找出病因積極治療,切不可亂服藥,小腿浮腫在老年人比較常見,而有時檢查不出甚麼具體病因,此時若給予利尿藥情況也未必能好轉,還可能招惹其他問題。老年人由於高齡,通常是坐多而活動少,小腿浮腫多半是生理性,夜間休息後能好轉,適當增加活動可能有益。 在老人平時的護理鍛鍊方面,可按以下幾點來做: 1、保持血液循環 睡覺時下肢適當抬高,坐椅不可太高,減少下肢下垂的時間。衣褲不能太緊,注
發布於 2024-08-01 19:55
0評論
老年人腿建議往醫院檢查,找出病因積極治療,切不可亂服藥,小腿浮腫在老年人比較常見,而有時檢查不出甚麼具體病因,此時若給予利尿藥情況也未必能好轉,還可能招惹其他問題。老年人由於高齡,通常是坐多而活動少,小腿浮腫多半是生理性,夜間休息後能好轉,適當增加活動可能有益。 在老人平時的護理鍛鍊方面,可按以下幾點來做: 1、保持血液循環 睡覺時下肢適當抬高,坐椅不可太高,減少下肢下垂的時間。衣褲不能太緊,注
發布於 2024-08-03 18:26
0評論
氣虛水腫型 常見於久坐辦公室的人,雙腿長時間處於較低位置,因重力作用,使下肢靜脈血迴流困難,血液就會在靜脈內淤積,使血管內壓力增加,部分血液滲透到血管外的皮下組織間隙,從而產生水腫。 氣滯血淤型 常見於久站的人,雙腿長時間站立會引起反射性的醛固酮激素分泌增加,使腎臟排除水、鈉的功能減弱,導致水、鈉滯留,小便的次數和量就會減少,因而導致下肢水腫。建議這類型腫脹的多做些泡澡、穴位按摩,使下半身的肌肉
發布於 2024-09-24 15:18
0評論
1、心力衰竭及腿部靜脈炎是造成腿部慢性(長期)腫脹的兩大主因。據臨床實踐表明,靜脈炎只會造成患者―的腿腫脹,而造成充血的心力衰竭則會使得兩條腿都腫脹起來;靜脈炎會引起疼痛,心力衰竭引起的腫脹則不會痛;造成腿部腫脹的各種疾病都有各自不同的發病機制及特徵。 2、心臟病、高血壓、病毒感染或是心瓣膜病變等等疾病使心肌變得衰弱無力,這時心臟無法將血液順利送入肺部,血液便開始倒流入靜脈當中,然後就會匯流入位
發布於 2024-09-24 14:5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