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25 04:21

  基因學速提高了我們對於癲癇的認識,但其臨床應用尚處於起步階段,癲癇性腦病是其主要靶標。“Epi4K與癲癇表型組/基因組計劃”對264名癲癇性腦病患者(149名嬰兒痙攣患者,115名Lennox-Gastaut綜合徵患者)及其父母,進行了全外顯子組測序。調查發現329名患者基因為新生突變,其中72%為錯義,7.5%推定為功能缺失。四名患者出現GABRB3新生突變,兩名患者出現ALG13突變;這些突變顯示了與癲癇性腦病的明顯聯繫。在這一組群的新生突變的基因還包括CACNA1A,CHD2, FLNA, GABRA1, GRIN1, GRIN2B, HNRNPU, IQSEC2,
  MTOR和NEDD4L。蛋白質網絡連接地圖顯示,這個隊列裡的新生突變聚集在特定基因組群上,包括脆性X染色體蛋白調節的基因。該研究鑑定了新基因並證實了嬰兒痙攣和Lennox-Gastaut綜合徵顯著的遺傳異質性。重要的是,該研究旨在提供關於癲癇性腦病的特定基因突變的表型組範圍的信息,這對於鑑別出患者體中有關基因的異常情況非常重要。
  在電路水平大規模的動態分析,對於理解在正常動物的分子或細胞水平進行破壞如何產生癲癇是非常關鍵的。Paz和同事們表示,在卒中後癲癇的大鼠模型中,增加輸入膜電阻和改變超極化激活環核苷酸門控離子通道的表達,能使直接連接到受損軀體感覺皮質的特殊丘腦神經元表現出異常興奮。該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遠離主受損組織的結構通過遠程突出物相連,能夠參與異常大腦活動,例如癲癇。該研究結果強調癲癇網絡的重要性,併為神經調節治療難治性癲癇提供支持性證據。
  轉化研究的發展持續到了2013年。癲癇患者大腦中的多藥轉運體P-糖蛋白的過度表達被提議作為耐藥性的主要機制。然而,其臨床相關性受到質疑,主要因為耐藥癲癇患者P-糖蛋白表達直接可視化非常困難。Feldman和他的同事在PET研究中利用(R)-[11C]維拉帕米提供了顳葉癲癇(TLE)患者P-糖蛋白過度表達與耐藥相關的第一個人體內證據。耐藥性與P-糖蛋白過度表達之間是否是因果關係還不清楚,但是該研究已經為未來癲癇患者的耐藥性轉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方法。
  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蛋白(mTOR)是複合型結節性硬化病(TSC)發病機制的大規模信號傳導通路上的一部分,在後天性癲癇中也是一個重要的癲癇治療靶點。Kreuger和他的同事對20名由於TSC而患有難治性癲癇的患者進行了一項前瞻性,多中心,開放標記,依維莫司2/3期臨床試驗。這項研究提供了控制TSC患者癲癇發作的mTOR抑制劑作用的第一個令人信服的研究,並將為未來大規模的臨床試驗鋪平道路。除了TSC及其相關的遺傳性癲癇,mTOR抑制劑的臨床應用有望走的更遠,包括各種後天性癲癇綜合徵。
  癲癇患者的過早死亡率比一般人群高,至少部分歸因於癲癇直接死亡及其潛在的致死原因。然而,來自瑞典的一項長期隨訪人群研究的結果表明,精神病合併症在這一死亡率中佔很大比例。癲癇患者的過早死亡率為8.8%,比一般人群的高得多(0.7%;調整比值比[aOR]為11.1)。外因佔過早死亡率的15.8%,具有較高佔比的是非交通事故(aOR
  5.5)和自殺(aOR 3.7)。死於外部原因的人群中,75.2%的人共患精神疾病,與個人患有抑鬱症(aOR 13.0)和物質誤用(aOR22.4)有很大關係。該研究強調共患精神病對癲癇患者過早死亡有很大的影響,這是可以靶向預防這些患者過早死亡的可管理因素。精神疾病被確定為癲癇患者醫療棘手和生活質量差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且他們的不利因素現在已經擴大到過早死亡。相比於一般人群(2.9%),癲癇患者物質誤用的高發生率(11.5%)與過早死亡高風險之間的聯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並需進一步調查。
  2013年癲癇研究的特點是採用新技術和精心設計的實驗模型,這在試驗和臨床調查中進一步促使我們接近目標導向的概念。我們希望在未來幾年裡看到難治性癲癇突破治療的進一步。

癲癇的神經學摘要相關文章
腦電圖(EEG)特別是規範的腦電圖對於癲癇的診斷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可以幫助確定診斷和分型,判斷預後和分析療效。不規範腦電圖可能造成臨床漏診、誤診的危害,也可能給醫療衛生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 1924年,德國HansBerger開始人類腦電圖研究,其後開始用於臨床..近20年來,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腦電圖的儀器和技術有了極大的進步。至本世紀初,數字化腦電圖已經和正在取代傳統紙筆記錄的腦電圖,
發布於 2023-01-17 15:33
0評論
(一)病因分類 1、特發性癲癇(idiopathicepilepsy)為一大組癲癇綜合症,其主要特點為:①發病與年齡相關性強,兒童及有少年期發病;②發作相對稀少;③腦電圖檢查背景活動正常;④一般無神經系統陽性體徵,精神運動發育及智力正常;⑤神經影像學檢查無異常;⑥有自愈的傾向,一般於青春期前後痊癒。 2、症狀性癲癇(symptomaticepilepsy)臨床上有如下特點:①年齡相關性不如原發性
發布於 2023-02-27 07:45
0評論
腦腫瘤與癲癇 癲癇與腦腫瘤的關係十分密切,第一例癲癇外科手術就是腦膜瘤病例,在沒有現代影像的年裡,神經外科醫生憑藉癲癇發作形式,如JACSON擴展性癲癇或者一側肢體癱瘓就能夠定位腦腫瘤、腦病變的位置。但與現代神經外科相比,這種定位並不精準,更多是大致的區域定位。 隨著神經影像學的進步,腦腫瘤定位診斷並不單純依據臨床症狀了,更多是依據影像學資料來準確定位腫瘤位置,而癲癇的定位診斷則更依靠腦電的記錄
發布於 2023-02-10 05:51
0評論
腦腫瘤與癲癇 癲癇與腦腫瘤的關係十分密切,第一例癲癇外科手術就是腦膜瘤病例,在沒有現代影像的年裡,神經外科醫生憑藉癲癇發作形式,如JACSON擴展性癲癇或者一側肢體癱瘓就能夠定位腦腫瘤、腦病變的位置。但與現代神經外科相比,這種定位並不精準,更多是大致的區域定位。 隨著神經影像學的進步,腦腫瘤定位診斷並不單純依據臨床症狀了,更多是依據影像學資料來準確定位腫瘤位置,而癲癇的定位診斷則更依靠腦電的記錄
發布於 2023-02-13 23:57
0評論
癲癇病與腦腫瘤的關係,癲癇的發生包括很多因素,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是因為腦部腫瘤所引起的,有腦腫瘤引起的會出現各種頭痛,嘔吐的症狀,但是並不屬於原發性癲癇,只要腦腫瘤沒有得到治療,那麼癲癇就可能隨時發生,而且兩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的。 腦腫瘤與癲癇 癲癇與腦腫瘤的關係十分密切,第一例癲癇外科手術就是腦膜瘤病例,在沒有現代影像的年裡,神經外科醫生憑藉癲癇發作形式,如JACSON擴展性癲癇或者一側肢體癱瘓
發布於 2022-12-31 16:12
0評論
癲癇病與腦腫瘤的關係,癲癇的發生包括很多因素,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是因為腦部腫瘤所引起的,有腦腫瘤引起的會出現各種頭痛,嘔吐的症狀,但是並不屬於原發性癲癇,只要腦腫瘤沒有得到治療,那麼癲癇就可能隨時發生,而且兩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的。 腦腫瘤與癲癇 癲癇與腦腫瘤的關係十分密切,第一例癲癇外科手術就是腦膜瘤病例,在沒有現代影像的年裡,神經外科醫生憑藉癲癇發作形式,如JACSON擴展性癲癇或者一側肢體癱瘓
發布於 2023-01-03 04:14
0評論
近年來,神經影像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臨床對癲癇病研究、認識及診治水平。目前除有顱骨X線平片外,還有顱腦超聲波檢查(CUS)、計算機X線體層攝影(CT)、磁共振成像(MRI)、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C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CT對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影像學診斷,CT的整體敏感性及特異性均不如MRI,癲癇中的應用也
發布於 2023-03-16 18:56
0評論
外科手術對於成人癲癇治療的良好療效已經得到公認,對於兒童癲癇,大量的病例資料顯示,早期開展外科手術干預,可能會大大改善患兒預後。手術的目的是是通過控制癲癇發作阻止災難性的發育障礙,而兒童大腦的可塑性又利於術後神經功能的回覆和重組。1、早期發現藥物難治性癲癇儘早發現藥物難治性癲癇,從而做出手術決斷。癲癇科醫生應對兒童癲癇綜合徵的自然病程有一個深入的瞭解,必須把自限性症狀、可能發生緩解的情況與緩解可
發布於 2023-01-04 16:01
0評論
雖然小兒癲癇的病因十分複雜,但隨著醫學科技的快速發展,大部分病因已被人們明確認識,總體講從病因學上可將癲癇分作兩大類: 1.原發性的癲癇 這一類癲癇佔癲癇患者總數20%,沒有找到致病原因,大多與遺傳有關,因此也稱作隱源性癲癇或遺傳性癲癇。 2.繼發性的癲癇或症狀性的癲癇 (1)先天腦發育畸形如無腦回畸形、巨腦回畸形、多小腦回畸形、灰質異位症、腦穿通畸形、先天性腦積水、肼胝體發育不全、蛛網膜囊腫、
發布於 2022-12-01 07:25
0評論
癲癇發作分類 目前普遍應用的是國際抗癲癇聯盟在1981年提出的癲癇發作分類方案。癲癇發作分為部分性/局灶性發作、全面性發作、不能分類的發作。2010年國際抗癲癇聯盟提出了最新的癲癇發作分類方案,新方案對癲癇發作進行了重新分類和補充。新方案雖然總結了近年癲癇學研究的進展,更為全面和完整。 部分性/局灶性發作:是指發作起始症狀及腦電圖改變提示“大腦半球某部分神經元首先被激活”的發作。包括單純部分性
發布於 2023-03-30 13:2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