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4 16:16

      從爬行到直立行走,人類完成了一個重要的進化。直立行走讓我們節省了更多的能量,為了“站起來”,我們的祖先可以說是“不惜代價”,以至今天我們還不得不為此埋單——飽嘗足痛膝傷之苦。
  很多原因可導致膝關節疼痛,關節炎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尤其是高齡老人。由於年齡因素導致膝關節內的軟骨發生退變、磨損而發生關節炎,導致疼痛發生。膝關節為甚麼容易發生退變和疼痛呢?主要與人的直立行走和下肢關節承重大有關。
  膝關節的功能是通過較小的關節面進行負重以承擔站立、行走及上下臺階等功能。這就意味著膝關節內部的應力異常巨大,因為它不僅承受地心引力即體重,還承受著關節周圍的肌肉收縮力。據測量,正常行走時,通過膝關節傳導的負荷為體重的3~4倍,而膝關節屈曲承重時,髕股關節面的負荷為體重9~10倍。在負重和傳導應力之外,膝關節還需要具有良好的運動功能。這就需要關節面不但要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還要具有良好的潤滑功能以減小軟骨的磨損。
  因此,膝關節內軟骨的功能是提供潤滑、降低摩擦、吸收衝力。而關節炎的病理改變之一就是軟骨的破壞或潰損。當關節炎導致關節的軟骨層發生破壞以後,軟骨下的骨質即發生摩擦,引起疼痛。除負重和退變的原因之外,引起關節破壞疾病很多,統稱為關節炎。如受力異常、軟骨功能不全、炎症(或腫脹)、感染及創傷等。這些原因導致關節軟骨發生破壞和磨損,最後出現軟骨缺失,軟骨下骨外露。從而出現關節疼痛、功能障礙等臨床症狀。
  關節炎導致的臨床症狀包括關節腫脹、僵硬、活動度喪失、跛行、隨活動及負重增加而逐漸加重的疼痛,以及夜間痛等等。雖然大多數關節炎的病理變化是不可逆的,但臨床上可以通過一系列治療方法緩解疼痛,改善功能。關節炎雖然影響關節功能,但一般不至於影響生命。關節炎的病因有多種原因及學說,但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病因來解釋,正因為此,許多關節炎很難治癒。
  目前為止,醫學上大約認識了上百種不同類型的關節炎。最常見的有骨性關節炎(即退變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
  骨性關節炎
  骨性關節炎,也稱骨關節病或退變性關節炎,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見的關節炎。在美國,上百萬的人有症狀性或非症狀性骨性關節炎。在中國,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約為3%,隨著國內人口老齡化的進展,這一比例在逐年升高。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發病率可以達到10%,而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80%具有骨性關節炎的X線改變。因此,中老年人群中,這是一種發病率最高、影響範圍最廣、病程發展最漫長的一種疾病。在45歲以上的人群中,三分之一的人群至少一個關節具有以下症狀:即從偶發關節僵硬、活動後疼痛,到進行性的關節疼痛進行性加重,活動度逐漸喪失等。上述發病關節多集中於下肢特別是膝關節。這類疾病對患者的工作、生活、家庭乃至社會均造成較大的影響。
  儘管骨性關節炎的發病原因還未完全明瞭,但醫學上已對其發病過程有了相當的瞭解。導致軟骨磨損及破壞的主要原因之一為力學因素。長期、反覆和超負荷的關節運動會導致關節軟骨的磨損及破壞。老年人的關節軟骨薄弱、退化,更易因上述因素髮生骨性關節炎。
  基因和遺傳因素也是骨性關節炎的發病因素之一。雖然本病的遺傳因素不像眼睛和頭髮的顏色等遺傳形狀明顯,但其有一個遺傳的趨勢。同時還可能與整個家族的生活方式等有關。此外,一些其它原因諸如肥胖或超重等也是本病的潛在原因,關節長期超負荷負重的累積導致過度的關節磨損將使關節症狀較早出現。
  創傷性關節炎
  創傷性關節炎是一種繼發性關節炎。繼發於膝關節內創傷如關節內骨折、交叉韌帶及半月板損傷及切除後等。創傷導致關節內軟骨薄弱易損,承重能力下降。關節內骨折癒合後,如果關節軟骨對位不良,關節磨損加重。先天性的下肢對線不良如膝內翻、膝外翻等造成關節軟骨的負重面不對稱,膝關節周圍的韌帶損傷導致關節內負重異常等,加快軟骨的磨損。運動員的超負荷運動也可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及退變。軟骨退變開始後,其病理發展和其它退變性關節炎的發展過程類似。
  類風溼性關節炎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關節內稱為滑膜的的一層襯裡發生炎症性病變導致的一種疾病。滑膜組織的炎症、腫脹最終導致關節軟骨被侵蝕破壞。我國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病率為0.32%~0.36%(來源:衛生部第二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統計1998年)。本病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2倍。類風溼性關節炎被認為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即身體將自身的關節認為是一種外來組織而進行攻擊,最終導致關節破壞。類風溼導致的關節破壞是全身性的,但仍以下肢受累且對患者的生活影響最大。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有學者認為與病毒感染有關,也有認為與環境因素有關。
  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主要累及脊柱、中軸骨骼和四肢大關節,並以椎間盤纖維環及其附近結締組織纖維化和骨化及關節強直為病變特點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強直性脊柱炎一般先侵犯骶髂關節,其後由於病變發展,逐漸累及腰、胸、頸椎,出現椎間關節突關節間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體骨質疏鬆、破壞,韌帶骨化終致脊柱強直或駝背固定,甚至喪失勞動能力。過去認為本病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的中樞型或其變異型,故有類風溼性脊柱炎、類風溼性關節炎中樞型之稱。與類風溼性關節炎相比,從發病年齡、性別、患病部位、實驗室檢查、X線檢查及對治療的反應等各方面分析,兩者都不相同,尤其是類風溼因子和組織相容抗原HIA―B27的發現,進一步證明類風溼性關節炎與強直性脊柱炎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疾病。目前公認本病屬血清陰性型脊柱關節病,不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的一種類型,而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強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各民族間差異很大。Kellgren綜合各國的報道,認為本病平均患病率約佔人口的0.1%,男性遠多於女性。
  其它類型的關節炎
  上述幾種類型的關節炎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關節炎,其病程發展過程中膝關節是最容易被侵犯的關節之一。還有一些發病率比較低的少見的關節炎,如痛風性關節炎、牛皮癬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幼年性關節炎、瑞特綜合徵(Reiter’s syndrome)、萊姆病(Lyme disease)和感染性關節炎等。還有一些其它因素也可導致關節炎的發生,如上文提到的創傷性關節炎,以及一些骨壞死性疾病(供應骨的血管堵塞、缺血導致的骨缺血壞死)及腫瘤等。這些疾病可破壞關節內軟骨下的完整性,導致其表層的軟骨失去營養而發生退變。
  關節炎的診斷
  出現關節炎後,可找風溼免疫科醫生或骨科醫生進行關節炎類型的診斷。有經驗的醫生對某些疾病憑病史和臨床表現即可作出正確的診斷。詳細的臨床查體對診斷至關重要。查體的項目包括關節腫脹度、關節部位皮膚溫度、關節活動度、壓痛、肌肉力量及關節穩定性等。X線拍片對明確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可判斷關節病變的程度。對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來說,X線檢查可觀察關節間隙的大小、周圍骨贅增生情況及下肢力線改變等(圖3 骨關節病的X線表現)。由於軟骨磨損是關節炎的核心病變,而軟骨在X線上是不顯影的,只顯示為關節間隙。因此,軟骨磨損越薄,關節間隙就越小。化驗檢查對某些關節炎是不可缺少的。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等。對於診斷困難的關節炎,可以行關節鏡檢查,通過關節鏡直接觀察關節內的病變情況,同時可取出病變的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無論哪種類型的關節炎,其最終改變均為軟骨的破壞,關節面低摩擦功能喪失。因此許多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是相似的。
  常見問題解答
  膝關節腫脹是甚麼原因?
  正常的關節內都有少量的液體,起營養軟骨和潤滑關節的作用。關節內的關節液增多即為關節腫脹。這時由於發生關節炎時,其炎症反應是一種化學過程,即所謂的滑膜炎。這種化學反應產生並釋放一些炎症介質及炎性產物到膝關節腔內,這些物質導致關節液分泌增多,引起了膝關節的腫脹。因此,增多的關節液與正常情況下的關節液相比,其物理性狀和化學成分均發生了改變。因此,有些藥物可針對改變關節液的性狀來減輕關節炎的症狀。
  1、 膝關節炎導致關節疼痛的原因是甚麼?
  導致膝關節疼痛的原因很多。腫脹(即關節液分泌過多)導致有限容量的關節腔增大,關節內滑膜襯裡受到膨脹及牽拉而發生疼痛。在退變的膝關節中,軟骨退變導致其承受壓力、緩解衝力保護軟骨下骨的能力下降,導致負重時關節內的軟骨下骨質發生強力撞擊,刺激附近的痛覺神經而出現關節疼痛。對於下肢力線不良的關節,負重時由於內外側關節負重不平衡,導致一側韌帶應力較大造成的勞損性炎症也是導致膝關節疼痛的原因之一。

  2、我的膝關節為甚麼僵硬?

  導致膝關節僵硬的原因很多。關節腫脹積液過多導致關節腔空間變小,活動時軟組織張力增大可導致關節活動困難而出現僵硬。關節內軟骨發生破壞時,其關節表面變得粗糙不光滑,關節的潤滑性能喪失,摩擦力增加,導致關節活動時僵硬。關節周圍的韌帶發生炎症、腫脹和增生時,其彈性、韌性和潤滑性發生變化也會導致關節僵硬。還有一種原因是,當關節出現疼痛時,為減輕疼痛而有意地減少關節的活動,長期的限制活動導致關節僵硬,僵硬本身又加重了關節活動度的喪失,從而形成惡性循環而出現關節強直。這種情況在類風溼、強直性脊柱炎中出現幾率多於骨性關節炎。
   3、 是甚麼原因引起的膝關節骨贅增生,是骨贅引起的疼痛嗎?
  骨贅俗稱骨刺或骨質增生,是由於關節炎時關節軟骨磨損發生的一種病理變化,是由於關節對應力異常和軟骨表面炎症而發生的一種反應性增生。有一個誤區認為關節疼痛是骨刺“扎”的。實際上,骨刺不是引起關節疼痛的初始原因,而是關節退變、軟骨磨損及關節內應力異常的結果。骨質增生是機體為了增加關節受力面積,減小關節面的應力的自然病理反應。但如果骨刺長的很大,也會造成關節疼痛並影響關節的活動度。

為甚麼我的膝蓋會痛?相關文章
不能完全確定是甚麼問題,這裡的回答作為一個參考,你按壓一下膝蓋下方,脛骨上端脛前結節,看看疼不疼 如果疼的話要小心是脛骨結節骨軟骨炎。。。剛剛正好回答了一個類似問題,直接複製過來,你看看和你的情況是否類似,有甚麼問題追問即可。。。其實最好是到醫院看看,網上信息交流難以全面和準確 青少年或者青年如果按壓膝蓋下方感到疼的話有可能是脛前結節損傷或者脛骨結節骨軟骨炎 脛骨結節骨軟骨炎位置在膝蓋下方脛骨上
發布於 2024-09-26 19:39
0評論
概述 膝蓋痛一般是受風著涼引起的,與勞累過度有關。多見於騎摩托上班的人們,當然騎自行車受風寒也會引起膝蓋痛的。這病就是受寒就加重,得熱則緩解。還有就是勞累也會誘發或加重病情的。 步驟/方法: 1、 痛的時候,可以用熱療,用被子蓋住,或是用電熱毯把痛的膝蓋纏裹住,這樣膝蓋在熱的環境中就會緩解了。 2、 可以膝眼穴注射利多卡因加上覆方當歸注射液,這兩種藥都用上一毫升就可以了,每個穴位注射一毫升
發布於 2024-06-10 03:30
0評論
燉蹄筋 主治關節痠痛,屈伸不利,屬虛證者. 處方蹄筋(豬、牛、鹿等蹄筋均可)100克雞血藤100克白酒適量姜、紅棗、鹽、味精等適量蔥少許 服法蹄筋水發,浸胖後洗淨,合紅棗、姜、鹽、雞血藤加水同燉,加酒至蹄筋爛熟,加蔥、味精即成.飲湯食棗、蹄筋,每日1次,連服7天. 番木瓜燉酒 主治關節活動不利,肌肉骨節痠痛. 處方成熟番木瓜(即南方的萬壽果)1只約5斤米酒適量 服法番木瓜切開頂蓋,除去籽裝入米酒
發布於 2024-08-19 14:21
0評論
現象一:下蹲時感到膝關節發脹, 判斷:膝關節裡面有水(關節液、膿或血),而且多過正常。 解釋:比如我們要摺疊一個塑料袋,如果袋子裡有水或空氣,就不容易摺疊。下蹲時膝關節要打折,蹲下時就會感到關節發脹,下蹲困難。這種情況疲勞性損傷多見於青中年人,跑動和登高(上樓)、長時間行走後最容易出現。膿或血則見於感染和暴力性損傷。 現象二:我們下蹲後站立困難或有疼痛,行走或者上樓梯時或下樓彎曲時膝蓋骨疼痛,或
發布於 2024-08-19 14:28
0評論
日常生活中,只有少部分關節疼痛是外傷引起。關節長時間受涼或者環境有巨大溫差是導致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尤其在秋天,冷暖交替之際,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儘可能地保暖,可以採用熱敷的辦法;其次就是降低運動量,讓關節得到休息。如果以上方法不能使膝關節疼痛有所好轉,那麼就要去醫院就診,明確病因。來說一下常見的膝關節疼痛情況: 1.脂肪墊勞損,這種損傷多
發布於 2024-08-19 14:08
0評論
人體很複雜,而膝關節又是人體較大而複雜的屈曲關節。它所受到的應力也相對較大,結構很穩定而又靈活。 社會中大部分人群,大部分都會有膝關節疼痛的發生,但快餐生活文化的人們總會將這種疼痛忽視或者被武斷地認為是關節炎等病症。其實,導致膝關節疼痛的原因其實是很多的。 日常生活中,只有少部分關節疼痛是外傷引起。關節長時間受涼或者環境有巨大溫差是導致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尤其在秋天,冷暖交替之際,低溫或巨大的溫
發布於 2024-09-26 19:33
0評論
夏季開空調時間增多,犯關節痛的人也增多。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調查,日本4人中就有1人有膝關節痛的煩惱。日本國士館大學體育學部須藤明治副教授說,膝關節痛正確的預防方法很重要。如:仰臥收腹,將兩手平放於腹部,同時繃直一條腿,抬起30釐米高,屏住呼吸保持10秒鐘。再換另外一條腿,重複相同動作。通過鍛鍊腿部和腹部的肌肉來減少膝蓋所承受的負擔。 預防固然重要,但對於那些膝蓋疼痛者來說迅速可行的治療方法更加珍
發布於 2024-09-26 19:53
0評論
建議一:控制體重 對於肥胖的人,減輕體重就能緩解膝關節受到的壓力。不需要達到模特般苗條的身材,只要減輕一些體重就能給身體帶來很大的好處。 不過上了年紀的人,減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建議二:不要躺著不動 如果有人認為躺著不動、休息是對膝關節最好的保護,那就錯了。其實這樣反而會讓肌肉會變得更不發達,對骨骼和關節不能起到保護作用,加劇膝關節疼痛。 所以,膝關節疼痛的人也要經常運動,並採取一個對膝關節
發布於 2024-08-19 14:34
0評論
概述 跑步運動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非常簡單的運動,大部分的人們都適合選擇跑步運動鍛鍊項目,對於這種運動項目,如果能夠經常地堅持鍛鍊,就會特別的適應,但是如果經常不通過跑步鍛鍊的人,在剛一開始跑的時候,就會感到兩腿痠痛,這屬於正常的現象,大家不要過於擔心,能夠堅持跑一段時間之後,慢慢的這種症狀就會消失的,如果跑步導致右膝蓋內側刺痛,這是甚麼原因呢!下面就給大家做一簡單的介紹。 步驟/方法:
發布於 2023-12-28 18:42
0評論
腿筋彎曲練習 取一根彈力皮筋,綁在柱子或重型傢俱的腿上,一端繃在一隻腳的腳踝處。面向柱子站立,讓皮筋處於繃緊狀態,緩慢地將腿向後抬起,直到大腿後部肌肉感覺輕微發熱,再慢慢放下,如此反覆。注意:在抬腿時,移動的應該是腿部,而不是臀部 直腿向上 此法鍛鍊四頭肌和臀部屈肌。伸直腿部,面朝上平躺,慢慢將一條腿伸直地抬起,默數15-20秒,再慢慢放下。如果需要加大運動量,可以先在腳踝處加一個重量為1公斤的
發布於 2024-08-19 14:1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