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9-30 09:49

  治療脫肛的方法是有著很多很多的,那麼在這諸多的方法中 ,要尋找一個最好的出來,無疑是非常困難的,而且方法對於我們而言,其效果也是因人而異,所以我們不用在這上面多花精力。下面告訴大家一個方法治療脫肛。

  直腸和直腸黏膜脫出於肛門外即為脫肛,又稱直腸脫垂。脫肛輕度者僅在大便時感覺肛門墜脹,且有物脫出,但便後能自行回覆。重度者開始大便時直腸即脫出,必須用手托起直腸,助其回覆。

  脫肛除了與大腸有關外,還與肺、胃、脾、腎等臟腑有關。肺與大腸相表裡,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腎開竅於二陰,主一身之元氣,以上臟腑有病變都可能影響大腸,發生脫肛。脫肛病機不外虛實兩端。若久痢、久瀉,久咳以及婦女生育過多,體質虛弱,勞傷耗氣,中氣不足,以致氣虛下陷,固攝失司,而致脫肛;小兒先天不足,氣血未旺,或年老體衰,或濫用苦寒攻伐藥物,亦能導致真元不足,關門不固,而致脫肛。實者多因便秘、痔瘡等病,溼熱鬱於直腸,局部腫脹,裡急後重,排便過度努責,約束受損,而致脫肛。

  脫肛治療的基本原則是升提固脫。取穴以督脈、足太陽經穴為主。主穴可取百會、長強、大腸俞、承山,其中百會是治療脫肛的常用要穴。若中氣下陷者,可加脾俞、氣海、足三里;溼熱下注者,加陰陵泉、飛揚。操作:百會用補法或灸法,每日晨起及每晚臨睡前,用艾條灸百會穴各一次,每次3~5分鐘。其餘主穴用平補平瀉法。

  按:百會是督脈與三陽經的交會穴,氣為陽,統於督脈,有昇陽、安神、強體作用,是人體強壯穴之一,故灸百會可使陽氣旺盛,有升提收攝之功,常用於治療脫肛和子宮脫垂。長強為督脈之別絡,位近肛門,可增強肛門的約束功能。大腸俞為大腸經氣轉輸之處,可充實大腸腑氣。承山為膀胱經穴,足太陽經別入肛中,故可疏調肛部氣血。《席弘賦》:“小兒脫肛患多時,先灸百會次鳩尾”。故添加鳩尾穴可供治療時參考。

脫肛的最佳治療方法相關文章
收腹運動 防治脫肛的關鍵是加強腹肌與盆底肌的收縮鍛鍊,如反覆收腹,一分鐘做30次,這樣能夠加強骨盆肌肉收縮功能。 提肛運動 吸氣時收縮肛門,呼氣時放鬆肛門,每日2~3次,每次做20~30次。這樣反覆鍛鍊,可增強肛門括約肌的收縮功能。 沖天運動 雙手握拳,曲肘舉至肩高,兩膝關節半彎曲,然後突然用力向上衝起,使四肢完全伸直,每次200下,反覆鍛鍊可提升臟器。此法應根據患者的體力耐受程度酌情選用。 注
發布於 2024-06-21 01:33
0評論
直腸脫垂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瞭,認為與多種因素有關。 1.解剖因素 發育不良幼兒、營養不良患者、年老衰弱者,易出現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無力;小兒骶骨彎曲度小、過直;手術、外傷損傷肛門直腸周圍肌或神經等因素都可減弱直腸周圍組織對直腸的固定、支持作用,直腸易於脫出。 2.腹壓增加 如便秘、腹瀉、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排尿困難、多次分娩等,經常致使腹壓升高,推動直腸向下脫出。 3.其他 內痔、直腸息肉經常
發布於 2024-04-23 09:20
0評論
常見於體虛的小兒及、咳嗽等病史,或有內痔環切手術史。脫出為本證的主要症狀。輕者排便時直腸粘膜脫出,便後可自行還納;日久逐步發展為直腸全層脫出,除大便時脫出外,甚至咳嗽、行走、下蹲也脫出,須用手推回或臥床休息後方能回納。 如脫出未即時還納,直腸粘膜充血水腫,出血或糜爛。可伴有肛周皮膚潮溼瘙癢、腰骶及腹部墜脹痠痛。脫出時間稍長,沒有及時復位,可造成嵌頓,粘膜由粉紅色變為暗紫色,甚至糜爛壞死,腫脹疼痛
發布於 2024-06-21 01:13
0評論
脫肛都有哪些危害要注意?脫肛的原因是主要在於排便的時候用力過度,或者長時間保持坐姿導致而成,大部分的脫肛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頻度會增大,大便的時候直腸脫出,不能自行回縮,必須推託方能復位,嚴重的時候,坐著或走路的時候,都會掉出來,甚至是腹瀉或放屁的時候,也可能無法控制地掉出來,而大量的臨床案例證明脫肛通過手術治療的話往往會復發,而通過中藥治療的話雖然慢,但是卻能去除病根,比如雙紅提肛方。 那麼
發布於 2024-06-21 01:40
0評論
1、解剖因素 小兒骶尾骨彎度小,直腸較垂直,腹內壓增高時,直腸缺乏支持而易於脫垂。直腸前陷凹腹膜反折過低,腹內壓增高和腸袢壓迫使直腸前壁突入直腸壺腹導致脫垂。老年人肌肉鬆弛,生育過多或分娩時會陰撕裂亦可使直腸發生脫垂。 2、腹內壓增高 長期便秘、腹瀉、慢性咳嗽和排尿困難等引起腹內壓增高,可導致直腸脫垂。近年來國外研究發現,直腸脫垂常伴有精神或神經系統疾患,兩者間的關係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認為神經系
發布於 2024-09-30 09:55
0評論
直腸、肛管在排大便後向下脫出於肛門之外,稱為直腸脫垂,俗稱脫肛。肛管直腸脫垂(脫肛),是指肛管、直腸粘膜、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的一種疾病。脫垂的原因多由於肛提肌和盆底肌薄弱或肛門括約肌鬆弛。 各種年齡的人均可發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小兒(兒童時期盆腔內支持組織發育不全)和老年人(年老體弱),也見於多次分娩的婦女(婦女多次分娩,骨肉張力減小,骨盆肌肉鬆弛)。本病的誘因為長期腹瀉、便秘、前
發布於 2024-10-01 00:19
0評論
一:儘量避免那些誘發的因素。受到潮溼寒冷的影響,或者是精神緊張以及過度疲勞等,都會加重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症狀,因此患者應該要儘量避免。尤其是在早春和初秋,每天溫度變化無常,溼度也較大,微生物適於繁殖,患者的類風溼性關節炎症狀也會加劇,甚至是會導致慢性病的發作。 二:飲食方面作出合理的控制。在飲食方面應該進行控制,類似於動物的肝臟部位和腦。要儘量避免日常飲食過於油膩,而那些體重太過於超標的患者就應該
發布於 2022-10-04 03:36
0評論
直腸脫垂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以兒童和老年人多見。 1.臨床分類根據脫垂程度,分為部分性脫垂和完全性脫垂2種。 (1)部分性脫垂:為直腸下端黏膜與肌層分離,且向下移位形成皺襞,故又稱黏膜脫垂或不完全脫垂。其脫出組織較少,長度為2~5cm,可以是部分黏膜或全圈黏膜下脫,可呈放射狀排列。脫垂部分為兩層黏膜,與肛門之間無溝狀隙。 (2)完全性脫垂:為直腸全層脫出,嚴重時直腸和肛管均翻出肛門外。脫出組織多,
發布於 2024-04-23 09:26
0評論
痔瘡和脫肛都是肛腸疾病中易多發的兩種肛腸疾病,雖是兩種不同的肛腸疾病,但症狀也有幾分類似,總是容易誤解廣大患者,容易混淆,以致於不少脫肛患者被當成痔瘡治療,最終延誤了病情,給身體帶來更大的危害。 1、脫肛與痔瘡在定義上的區別很明顯。 痔瘡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其主要表現有疼痛、便血、脫肛、感染。依據痔瘡發生的類型的部位而定。 肛管、
發布於 2024-05-02 17:52
0評論
內痔和脫肛的區別 一、便血 內痔早期多為無痛性便血,有時滴血、有時噴血或者手紙上粘血;而脫肛主要症狀為肛管、粘膜脫出,少有便血情況。 二、疼痛 早期內痔一般無疼痛感,晚期發生嵌頓後劇痛難忍;而脫肛有時會伴隨著劇烈疼痛。 三、粘液 內痔經常有肛門潮溼等症狀,而脫肛則經常有粘液從肛門內溢出,兩者症狀相似度較高。 四、脫垂 內痔脫出的是痔核,晚期有時會發生嵌頓的現象;而脫肛脫出的是直腸粘膜、肛管與直腸
發布於 2024-08-04 05:1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