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卵巢囊腫扭轉
學齡期女童出現劇烈下腹痛伴嘔吐應首要考慮排除此病。此病患兒多表現體溫正常,白細胞可正常或輕度升高,肛查可觸及患側腫物伴觸痛,B超檢查科明確診斷。
2、梅克爾憩室炎
常見小兒消化道畸形,常無症狀,當出現炎症、壞死穿孔、腸梗阻和出血等併發症時,引起外科急腹症才來就診。憩室炎並穿孔症狀與闌尾炎相似,不易鑑別。出血時表現無痛性血便,主因憩室內壁可及異位胃粘膜。術前與急性闌尾炎不易區別,有經驗的B超檢查可提高診斷準確率。但常在術中探查時,行常規檢查距迴盲瓣100cm以內的迴腸末端,以明確有無梅克爾憩室炎存在。
3、回盲部結核
約佔腸結核的80-90%,全是血行播散性結合的一部分,多見於年齡較小的兒童,發病多較緩慢。主要表現為發熱和消化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或腹瀉和便秘相交替、膿血便等。重症可見營養不良,局部查體可及壓痛和輕反跳痛,慢性增殖型病例可及回盲部包塊。行PPD皮試陽性,抗結核治療有效,同時消化道造影及纖維鏡檢可明確診斷。
4、急性壞死性小腸炎
起病急驟,高熱、腹痛、嘔吐及有中毒症狀,伴有腹痛和血便。腹部檢查可發現全腹脹,壓痛不固定,無肌緊張。影像學檢查可進一步鑑別。
5、原發性腹膜炎
此病多見於5-10歲女童,感染途徑多為血行,也可通過淋巴系統、腸壁的細菌移位和女性生殖器上行進入腹腔而感染,腹腔內無原發病灶。表現為突發劇烈腹痛,繼而出現頻繁嘔吐,並中毒症狀嚴重,體溫高熱達39-40℃,面色蒼白,神志模糊甚至出現譫妄。查體出現全腹壓痛和肌緊張,腹水並腸鳴音消失。保守治療多可治癒,保守治療無效時可手術引流沖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