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2-02 14:59

  慢性心包炎:

  慢性心包炎可為漿液性,乳糜性或血性(滲出)或纖維性,粘連或鈣化。可為縮窄性或不產生臨床症狀。心包纖維化可隨感染,損傷或心包積血而產生,或伴結締組織疾病,包括風溼熱,但有時原因不明。纖維化可呈斑點狀或廣泛,帶有鈣質沉著。心包纖維化可無血流動力學效應。亦可逐漸產生慢性縮窄性心包炎,使體循環靜脈壓和肝靜脈壓慢性增高,導致心源性肝硬化。

  在慢性滲出性心包炎,心包滲出液約50ml~1L(正常<25ml)。心包滲液量少,但產生快,或產生慢而量多,或由於纖維化,鈣化或新生物使心包順應性減低,均可限制心室在擴張期的充盈。在此情況下,左室舒張末期壓決定於心包的滲出量和心包增厚的程度。心室,心房和靜脈床的舒張壓數值接近,通常為13~32mmHg。發生體循環靜脈鬱血,過多體液從毛細血管漏出,有體位性水腫,後期出現腹水。周圍組織鬱血的體徵較肺鬱血明顯,而症狀明顯的肺水腫不常見。但心包積液呈逐漸發展,即使>1L可不產生填塞症狀,因為心包可伸展以適應之。

慢性心包炎是甚麼引起的相關文章
一、心包炎的病因: 1、自身免疫(20%): 風溼熱及其他膠原組織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心臟損傷後,如心包切開後綜合徵等。 2、感染(35%): 急性心包炎常是其他疾病的一種表現或併發症。多由感染所致,以結核性、化膿性(以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多見)及病毒性為主。 二、發病機制: 1、急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可為漿液性,纖維素性,出血性或化膿性。心外膜下心肌的表層可
發布於 2024-11-22 09:44
0評論
患者應及早施行心包剝離術。手術前應改善患者一般情況,嚴格休息,低鹽飲食,使用利尿劑或抽除胸、腹腔積液,必要時給予少量多次輸血。有心力衰竭或心房顫動的患者,可適當應用洋地黃類藥物。少數輕微頸靜脈擴張和周圍水腫的患者,經飲食控制和利尿劑就可長期存活。 減慢心跳的藥物應避免使用,如β受體阻滯劑和鈣離子拮抗劑,因為多數的心動過速是一種代償機制。病程過久,心肌常有萎縮和纖維變性,會影響手術的效果。因此,只
發布於 2024-12-02 14:52
0評論
第一、要給予心包炎患者易消化的飲食 易消化的食物主要有青菜,豆腐,綠豆粥,鮮奶,各類蛋,魚,瓜類,像冬瓜,絲瓜,苦瓜,水瓜,黃瓜,還有西紅柿,白菜之類的等等。助消化的食物肯定易消化,如山楂,籮卜,湯菜等。 第二、要給予心包炎患者高熱量的飲食 高熱量飲食是在平常飲食基礎上,另外供給心包炎患者高的碳水化合物食品以增加熱量。一般心包炎患者在三餐基本飯食以外,可在上、下午或晚間各加點心一次。有條件的心包
發布於 2024-12-02 15:06
0評論
1.心衰或嚴重的心律失常者,絕對臥床休息。未發生心衰時,避免勞累,預防感染,儘可能維持心功能,避免或推遲心衰發生。 2.觀察心率、心律、脈搏、血壓、呼吸、體溫和尿量等變化,注意有無水腫及栓塞症狀,若有異常應及時通知醫師,採取相應措施。 3.呼吸困難者給予吸氧,必要時採取半臥位。 4.服用洋地黃類藥,護士應嚴格掌握劑量。服藥前測量比率1分鐘,若小於60次/分應停藥。 5.給予充足營養,採用高蛋白、
發布於 2024-12-02 15:13
0評論
心包炎患者有發熱、盜汗、咳嗽、咽痛或嘔吐、腹瀉等症狀。心包滲出大量積液可發生急性心包填塞症狀。患者胸痛、呼吸困難、發紺、面色蒼白,甚至休克。還可有腹水、肝大等症狀。給熱門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擾,因此一定要詳細瞭解其症狀,以便在疾病發生時,能早發現,並及時治療。 心臟外面有髒層和壁層兩層心包膜,如它們發生炎症改變即為心包炎,可使心臟受壓而舒張受限制。心包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慢性心包炎較嚴重的
發布於 2024-11-22 09:37
0評論
起病比較緩慢。早期可有發熱,逐漸出現乏力、頭暈、氣急。病變以左心室為主者有左心衰竭和肺動脈高壓的表現如氣急、咳嗽、咯血、肺基底部羅音,肺動脈瓣區第二音亢進等;病變以右心室為主者有左心室回血受阻的表現如頸靜脈怒張、肝大、下肢水腫、腹水等。心臟搏動常減弱,濁音界輕度增大,心音輕,心率快,可有舒張期奔馬律及心律失常。心包積液也可存在。內臟栓塞不少見。 心包炎外科治療常可得到良好的效果,而心肌病則預後不
發布於 2024-12-02 15:20
0評論
    心臟外面有髒層和壁層兩層心包膜,如它們發生炎症改變即為心包炎,可使心臟受壓而舒張受限制。心包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慢性心包炎較嚴重的類型是縮窄性心包炎。心包炎可以分為兩類,包括急性心包炎和慢性心包炎,其發生的病因也不相同:1、急性心包炎可因感染,結締組織異常,代謝異常,損傷,心肌梗塞或某些藥物引起,或可為非特異性。2、慢性縮窄性心包炎通常為非特異性的,但幾乎任何急性心包炎均可成為其原因
發布於 2023-03-22 13:26
0評論
  起慢性腎炎的原因 1、不健康的飲食和不合理的生活習慣:如今很多含草酸多的食物容易在體內形成結石,而一些食物也容易誘發過敏症,特別某些食物還會引起血脂增高等 2、急性腎小球腎炎的轉變:據有關統計,約有15%——20%的患者是轉變而至。由於急性腎炎有幾率會自愈,很多患者就抱著僥倖心理不去進行科學的治療,從而使病情加重,發展為慢性腎炎 3、某些藥物成分刺激:是藥三分毒,某些藥物中會含有刺激腎臟的激
發布於 2022-12-13 15:35
0評論
1.外因 (1)吸菸國內外研究均證明。吸菸時間愈長,煙量愈大,患病率也愈高。戒菸後可使症狀減輕或消失,病情緩解,甚至痊癒。 (2)感染因素感染是慢性支氣管炎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主要為病毒和細菌感染,鼻病毒、黏液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為多見。在病毒或病毒與支原體混合感染損傷氣道黏膜的基礎上可繼發細菌感染。從痰培養結果發現,以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甲型鏈球菌及奈瑟球菌四種為最多見。感染雖與慢
發布於 2022-12-25 09:47
0評論
引起蕁麻疹的因素甚多,病因較複雜,約3/4患者找不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蕁麻疹。常見的發病原因有: 1.食物 如魚、蝦、蛋類、奶類最常見,其次是肉類和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另外腐敗性食品分解為多肽類,鹼性多肽是組胺釋放物。蛋白食品在未徹底消化之前,以腖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可引起蕁麻疹,這在兒童較多見,也可能是兒童的消化道黏膜通透性與成人不同所致。另外加入食物中的色素、調味劑、防腐劑、食物
發布於 2023-04-14 23:03
0評論